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氧化亚氮在森林和草原中的地-气交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箱式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测定森林草原土壤N2O排放方法,并对我国北方的自然环境中N2O排放作了观测,得出其最大排放通量为23μg/(m^2·h)。并发现森林草原土壤当温度低于15℃时对N2O有吸收行为,其最大吸收通量为18.984μg(m^2·h)。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轮作期土壤排放N_2O通量及总量估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小麦-玉米轮作期周年的N2O通量进行了测定和总量估算,分析了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地温、气温、降水和施氮量的关系。由实验获知,华北平原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的农田N2O通量(N)为10.6—24.2μg/(m2·h),相应的全年排放总量(N)为0.93—2.11kg(hm2·a)。施用尿素的农田排放N2O量约占化肥施用量的0.54%,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田排放N2O量占总施氮量的0.70%.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合细菌柱式生物膜法处理淀粉废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连续化处理工艺,在适宜条件下当稀释率D=0.33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15.84kg/(m^3·d);当回流比α=0.2,稀释率D=0.35^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21.8kg/(m^3·d)。该法所得到的菌体污泥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旱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1991-1993年间用封闭罩测定了对照田、施肥田N2O的排放量。结果表明,N2O通量显示出、空变化规律。对照田,施尿素田和施混合肥田(尿素加有机肥)N2O排放量分别是1.03±0.4kgN/hm^2a;1.91±0.6kgN/hm^2a和2.11±1.0kgN/hm^2a,尿素和混合肥释放N2O系数分别为0.29%和0.35%。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速效氮浓度等土壤变量建立了N2O排放的统计  相似文献   

5.
厌氧-水解反应器稳定运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造纸废水对厌氧水-水解反应器的启动、运行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MLVSS在15g/L左右,COD容积负荷为1.45kg/(m^3·d),水力负荷为2.0m^3/(m^2·h),水国停留时间为4h,污泥颗粒化程度较高,反应器运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为了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4-N而避免传统吹脱法造成吹脱塔内碳酸盐结垢问题,探讨了采用化学药剂诸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O和H3PO4使NH^+4-N生成磷酸铵镁的化学沉淀去除法。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而使Mg^2+:NH^+4:PO^3-4的比例为1:1:1时,在最佳pH为8.5~9.0  相似文献   

7.
分子扩散法捕集环境中S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膜容量研究表明,用10%(V/V)三乙醇胺十丙酮或10%(W/V)NO2CO3作吸收剂,在15℃,绝对干燥空气条件下测得两种采样器的感受(α),1^采样器α1(TEA)0.3043PPm.h.μg^-1(SO^2-4),α2(Na2CO3)0.2963ppm.h.μg^-1(SO^2-4),2#采样器α2(TEA)0.7893PPm.h.μg^-1(SO^2-4)α2(Na2CO3)0.866  相似文献   

8.
烟气中SO2/NOx同时吸收催化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同时脱硫脱硝的要求,对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制备和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分别为450℃和2h。当反应温度为400℃,空间速度为2×10^4h^-1以及CuSO4/CuO摩尔比和Cu/S分别保持在1.46和0.83以上时,SO2和NOx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利用罗曼光谱测定反应生成物的方法,研究了NO2和含SO^2-3溶液的反应机理,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NO-3,SO2-4和S2O2-5,反应的初始产物是NO-2离子和SO-3,基团:NO2+SO^2-3→NO^-2+SO^-3。SO^-3基团可以进行重组,或与氧反应生成SO-3基团。在无氧条件下,(SO^2-4)/(S2O^2-3)=1.8±0.3,反映SO^-3基团重组的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胶洲湾海水中二甲基硫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胶州湾海域二甲基硫进行了两年的季节监测,海水中DMS浓度在0.06-8.97nmol/L范围内,春季最大,而冬季最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值(平均值为5.85nmol/L和6.58nmol/L)与冬季最小值(平均值为1.40nmol/L)之比约为4。胶州湾海域DMS海气排放通量在1.70-7.97μmol/(m^2·d)范围内,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气中BTEX的观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采用二步深冷浓缩与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北京大气中的苯类物质(BTEX) 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最近4年观测数据表明:日变化有双峰和3峰变化,冬、春季呈现与交通高峰期吻合的双峰变化,即上午08:00至10:00和下午17:00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值;秋季日变化中,夜间22:00出现第3峰值;夏季日变化呈3峰型,最大峰值在正午前后.2000~2002年BTEX月平均总浓度为(44.1±24.5) nmol/mol(碳单位),季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年际变化趋势中,北京大气BTEX的总平均浓度从 1999 年到2002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京城区海淀宝联站(HD)和上甸子本底站(SDZ)2005—2012连续8年的大气污染物(PM_(2.5)、O3、NO2、SO_2和CO)浓度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北京城区和郊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超标情况及其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连续8年北京城区、郊区PM_(2.5)浓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污染水平仍较高.海淀宝联站和上甸子本底站的PM_(2.5)年均浓度从奥运前3年(2005—2007)的平均值87.1μg·m-3和53.4μg·m-3分别下降到奥运后5年(2008—2012)的平均值67.7μg·m-3和42.1μg·m-3.奥运后5年两站PM_(2.5)年均浓度变化不大,其中城区维持在66~70μg·m-3的高浓度水平.城区PM_(2.5)浓度为3级以上的超标日在四季的发生频率相当,4级和5级以上的超标日则多发生在秋、冬季;各季平均日变化趋势均为双峰双谷型,上下班交通高峰期对PM_(2.5)浓度日变化有重要影响.2城区站O3年均浓度前5年(2006—2010)逐年下降,之后浓度开始回升,而本底站O3年均浓度在此期间变化不大,近6年(2007—2012)维持在72.4~76.3μg·m-3.城、郊O3平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其中上甸子站峰值出现时刻晚于城区海淀宝联站.32005—2012年北京城区其它气态污染物浓度(NO2、SO_2和CO)总体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2012年浓度有所反弹,城区站气态污染物在秋、冬季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BTEX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杰  王跃思  吴方堃 《环境科学》2011,32(12):3531-3536
2008年10~2009年10月,利用前级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北京市大气中5种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组成及浓度变化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BTEX平均浓度为13.9~44.0μg.cm-3,其中甲苯的含量最高,苯次之,邻二甲苯含量最低,与国外城市和地区相比北京大气中BTEX浓度较低,研究发现北京市BTEX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城市燃煤和工业溶剂挥发也是BTEX的重要来源.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BTEX春、夏季节浓度较高,秋季浓度较低,季节性排放源的变化是BTEX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温度和大风等天气因素对BTEX浓度的影响.受交通排放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BTEX类化合物的日变化形式为夜晚高于白天,呈双峰形,日最低浓度出现在14:00前后.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CMAQ对我国2010年的氮沉降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氮沉降总量约为7.6′ 103Gg,化学组成上以NHx-N(包括NH3、NH4+中的氮)沉降为主,平均占到2/3以上.夏季氮沉降量最高,冬季最低.干沉降为氮沉降的主要途径(约占62%),主要为气态含氮污染物的贡献,湿沉降的氮则主要来自颗粒态的铵盐和硝酸盐.我国氮沉降的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地区间差异显著的特征,高沉降通量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华中的中南部、两广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加强对氨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同时重视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的氮氧化物排放,对减少氮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腾冲台数字化水温资料,总结出水温的正常动态类型:年动态为平稳—上升型;月动态类型为平稳—起伏型;日动态多为随机起伏型,伴随阶变stepped change(或脉冲突跳sudden jump of Impulse Type).对水温数据进行均分差的简单处理,发现滇西及滇缅交界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震前资料均有显著的异常变化,为使用腾冲台水温资料进行识别及捕捉地震短临异常分析预测地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作为防腐剂、防霉剂和杀菌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在地表水体中检出,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于2016年秋季和冬季,对哈尔滨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进行了24 h连续采集,对6种parabens的质量浓度和4种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rabens普遍存在于城市污水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是主要目标物,总有机碳、总溶解固体和酸碱度与parabens的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水中parabens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但是季节差异性不大.本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parabens的深入研究和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tmospheric CH4 in Beijing is still increasing, even though its increasing rate h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76 %/a during 1985-1989 to 0.50 %/a during 1990-1997.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4 concentration showed a double-peak pattern, one peak appearing in winter and the other in summer. It is evident that the annually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H4 in Beijing are different. From 1986 to 1997, the atmospheric CH4 increased by 185 ppbv, 37% and 21% of which wer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winter and in summer, respectively. After 1993, the annually seasonal increasing rate of CH4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due to emission from biogenic sources) is negative while the increasing rate in winter (due to emission from non-biogenic sources) is positive about 25 ppbv/a. As a result, the increase of CH4 emission from non-biogenic sources in winter is the major reason that caused theannually seasonal increasing rate from 1993 to 1997. The biogenic sources in Beijing are shrinking while the non-biogenic ones (such as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re enlarging.  相似文献   

18.
安徽寿县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中国东部典型乡村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利用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安徽寿县国家观象台污染物浓度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该地区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3年间寿县黑碳气溶胶年平均浓度逐年递减,分别为2.84、2.10和1.31μg·m~(-3).季节变化特征显示,该地区冬季观测结果最高,为3.95μg·m~(-3),是夏季的2.9倍.日变化特征显示,日最大浓度值在春、夏、秋三季通常出现在6:00—10:00,而冬季则出现在20:00.从观测结果的日变化幅度来看,冬季的日变化幅度最大,日较差为1.53μg·m~(-3),春、夏两季次之,秋季最小,为0.48μg·m~(-3).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小,寿县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周末效应不明显.此外,统计结果表明,风向风速对该地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影响最大,西北风天气条件下观测结果通常较高,而其余气象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影响武汉市的主要气团类型,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期内武汉市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武汉市2014—2017年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O3、PM2.5和PM10的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NO2和CO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2017年SO2、O3、PM2.5、PM10、NO2和CO的浓度分别为9.6、50.8、52.7、89.2、47.5 μg·m-3和1.1 mg·m-3,分别比2014年降低了64.3%、23.0%、24.7%、18.8%、3.5%和5.9%.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大气污染物在四个季节中日变化类似,SO2和O3均为单峰型分布,NO2、CO、PM2.5和PM10均为双峰型分布.武汉市空气污染以PM2.5为主,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PM2.5/PM10的值逐渐增大,在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时,PM2.5/PM10高达90%,比空气质量为优时高了31.34%.局地气团(45%)和来自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的西北气团(12.1%)下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贡献(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的较大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局地污染对武汉市大气污染物的贡献较大,但不同大气污染物受到排放源分布和停留时间等影响其WPSCF和WCWT的分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气中CFC-11的浓度观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几年大气中CFC的浓度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迅速变化,考虑到CFC浓度变化对平流层臭氧和全球变暖的影响,采用两步深冷冻浓缩自动进样系统,配以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北京大气中的CFC-11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999~2003年CFC-11的浓度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形态,峰值出现在7~8月,月平均浓度最高值为1149.5±531.9×10-12(体积分数);谷值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月平均浓度最低值为487.5±131.5×10-12(体积分数);北京大气中CF-11年平均浓度在观测时间段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5~1998年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为17.9%,1999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10.7%,平均浓度是Mauna Loa全球基准观测站观测到大气本底CFC-11浓度的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