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硼、锰含量的测定结果和土壤缺乏硼、锰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川西北草原土壤中硼、锰的有效性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全硼全锰含量丰富分别达166.0ppm和736.6ppm,但有效硼和锰的含量仅分别为0.45ppm和5.11ppm,土壤缺乏硼和锰比较普遍.为该区推广施用硼、锰微肥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带性自然土壤中氟和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我国12种地带性自然土壤中氟和碘的含量情况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自然土壤总氟的含量范围为109—451ppm,几何平均值为281ppm,低于耕作土的几何平均值(379ppm).总碘含量范围为0.97—18.49ppm,几何平均值为2.79ppm.自然土壤中的氟主要来自成土母质和母岩,碘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土母质亦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效钼的提取剂,一般是 pH 为3.3的 Tamm 溶液.试验表明,把浸提液加入土样后振荡半小时,再静置过夜,比振荡8小时或10小时对土壤有效钼的提取完全.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钼时,若土壤有效铁含量低于14ppm,可不必分离铁而直接测定;测定酸性土壤的有效钼时,习用的酸性草酸盐提取液,提取出大量的铁和锰,一般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效钼,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光谱法和催化极谱法,后一种方法灵敏度高,样品不需萃取浓集.选择“硫酸——苦杏仁酸——氯酸钾”体系测定钼时,改变底液各成份的浓度都可影响峰电流,测定温度对峰电流也有很大影响.应用催化极谱法测定了黄土区主要土壤371个样品.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研究冶炼工业烟尘中重金属(Cd Pb)对沈阳市近郊土壤及蔬菜作物吸收量污染程度相关性的分析。根据距污染源不同距离进行Cd、Pb 含量及土壤PH 等的分析,并测其相关程度,对四个郊区方向的测定结果可明显反应出土壤中Cb、Cd的含量距污染源越近其含量越高。为了衡量土壤是否污染,我们将土壤本底值用平均值加二个标准差表示的方法,结合我市郊土壤类型的具体情况,初步探讨了土壤本底值与评价土壤污染的标准。计算结果,其土壤污染范围及含量状况,各区Cd、Pb 平均含量大体是:铅含量北郊>西郊>南郊>东郊。其平均含量北郊为166.60 ppm 西郊为38.02 ppm, 南郊为37.38.ppm,东郊为23.40ppm。镉含量西郊>北郊>南郊>东郊。平均含量西郊略高于北郊,为1.142ppm,北郊为1.085ppm,南郊为0.739ppm 东郊为0.30ppm。白菜对Cd、Pb 的吸收量与土壤的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土壤Cd、Pb 含量越多,在白菜体内累积的亦多。土壤PH 的性质,可直接限制某些重金属的活性及其白菜作物的可给性,PH 越大土壤吸着率越高。测定区土壤PH 值其变化范围多在微酸性——中性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强酸、强碱对Cd、Pb 的转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通过设置4个处理组(M:紫花苜蓿; R_1:根瘤菌(土壤质量的4%); MR_1:根瘤菌R_1+紫花苜蓿; MR_2:根瘤菌R_2(土壤质量的10%)+紫花苜蓿)和一个土壤对照组(CK)对比研究了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富集土壤中钼(Mo)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 Mo污染下(500 mg·kg~(-1))根瘤菌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其钼富集能力,土壤钼转运系数(TA)和富集因子(BCF)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0.54%~38.94%及17.45%~19.16%.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降低了土壤中钼的含量(0.23%~2.35%),其中根瘤菌紫花苜蓿组合系统修复后的土壤中.钼剩余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89%~2.35%.根瘤菌一方面促进了重金属钼由水溶态向中间过渡态的转变(0.07%~0.43%),有利于紫花苜蓿对钼的生物富集,同时增大了土壤残渣态钼的比例(0.06%~1.60%),降低了钼对紫花苜蓿的生物毒性.各处理组均提高了钼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根瘤菌与紫花苜蓿组合修复系统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钼含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因此,该修复技术在重金属钼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湘江谷地土壤中微量元素铀和钍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对湘江谷地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和钍进行了测定。文中报道了该地区不同土类和母质土壤及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在该区6种主要类型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即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ppm和17.0ppm。该值均高于世界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2ppm和9ppm)及地壳平均丰度(2.7ppm和9.6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其它地区。文中还对该区土壤中铀和钍的比值(Th/U)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某灌区镉污染已成为该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根据1982以来对灌区定点调查和区域普查结果,详细的揭示了灌区稻米镉污染规律.主要结论是:二、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316ppm,其中,二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437ppm,超标率为47.5%,属重污染,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为0.1 90ppm,超标率为17.4%,属中污染.1982—1986年稻米镉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而生产稻米的土壤镉含量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稻米镉含量水平与灌溉水的酸水频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湘江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湘江谷地土壤(表层)中八个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和Lu),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197ppm,高于世界土壤含量(154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吐鲁番地区和松辽平原土壤的稀土元素含量;该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达50—66%;该地区四种主要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球粒陨石归一化后,呈斜率为负值的曲线,主要富集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9.
广东鼎湖山斑岩钼矿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从钼矿区和对照区采集的岩石、土壤和植物样品的研究表明,矿区岩石与土壤中钼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4,土壤与马尾松、桃金娘、鼠刺和芒箕叶片中钼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7,0.98和0.99。在马尾松、桃金娘、鼠刺、芒箕和藤黄檀的叶片中,矿区相对于对照区,前者的最高钼含量是后者的18倍、53倍、12倍、46倍和35倍。钼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的藤黄檀的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核膜界限消失,核仁解体,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细胞中有颗粒物存在。钼还会抑制植物叶片对镁的吸收。因此利用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找出隐伏在植被下的矿床。  相似文献   

10.
污泥施肥时铜对农作物的污染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上,污泥施肥时铜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和作物对土壤中铜的吸收、迁移、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过量铜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影响,土壤投加铜量为100ppm时能使较敏感的水稻减产10%,两种作物对铜的吸收积累量不同,在各器官的次序均为:根(?)茎>叶>籽粒,但籽粒中的铜都不超过20ppm。本试验投加铜后,提高了土壤中有效铜,并改变了土壤中原有铜离子的形态分布,试验结果和计算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中铜的最高容许含量为130ppm,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在石灰性土壤上,我国的铜控制标准,可修改为800ppm。  相似文献   

11.
以高原喀斯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理化指标,探讨了该地区植物生长动态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丰缺现状,并对植物生长的土壤养分容量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土壤土层较浅,土壤中钾素丰富,氮素、磷素含量较低,氮素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相比之下,磷素在林地土壤中总量低于钾素与氮素,但其有效态所占的比例高于氮和钾,可能是林木生长过程对磷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氮和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调整条件下,该地区0.1公顷土壤至少能提供云南鼠刺、圆果化香、槲栎等136棵乔木理想状态下生长发育近600年的养分。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但在100年后植物体生长发育主要受到有效磷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商和平  李洋  张涛  苏德纯 《环境科学》2015,36(1):314-324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Cu、Zn在不同农田土壤中的形态归趋和有效性动态变化过程,为合理确定由畜禽粪便有机肥带入农田土壤的重金属负荷,科学评价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进入土壤后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后,酸性土壤p H值升高,而石灰性土壤p H值降低.施用鸡粪后6个月内,有效态Cu含量在2种土壤中显著低于等量Cu无机盐处理,而有效态Zn含量则与等量Zn无机盐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猪粪后6个月内,有效态Cu和Zn含量在2种土壤中均与等量Cu和Zn无机盐处理无显著差异.形态归趋研究表明,通过畜禽粪便有机肥进入土壤中的Cu和Zn在土壤中主要以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畜禽粪便有机肥的来源不同,各形态Cu和Zn在不同土壤中所占比例不同.土壤中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6个月时,Cu和Zn交换态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低于等量Cu和Zn无机盐处理,而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高于等量Cu和Zn无机盐处理,其它形态与无机盐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distance at 5, 20, 40, 80, 160 and 320 m from the Shen-Ha Highway, Northeas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vy metals of highway origin on soil nematode guilds. The contents of soil Pb, Cu and Zn and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and available Pb, Cu and Zn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highway. Pb was the main pollutant in the soils in the vicinity of Shen-Ha Highway and the zone from 20 to 40 m away from the highway was the most polluted area.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soil nematodes was found at 5 m while the lowest at 20 m away from the highway. Thirty six genera of nematodes belonging to 23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Nematode guilds having different responses to soil heavy metal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Soil nematode guilds may act as a prominent indicator to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highway origin.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红枫湖枯水期流域土壤的理化性质、磷素含量与形态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偏酸性,以粉砂粒为主,消落带土样含水率略高于林地和荒地。表土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为99.6~679.5mg/kg和1.1~18.6mg/kg,低于我国土壤平均水平,属喀斯特地质性缺磷;最高值分布在受人类活动污染严重的管理处和后午,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不同磷形态的含量顺序为Residual-PNaOH-PHCl-PNaHCO3-PH2O-P。其中,耕作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H2O-P、NaHCO3-P和总可提取态磷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荒地和林地,表明耕作与施肥过程不仅提高了土壤全磷和生物活性磷含量,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田土壤交换性镁(Mg)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255.1 mg/kg,变幅为78.1~641.8 mg/kg,其中85%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0~400 mg/kg之间,随地区不同而异。土壤剖面(0~100 cm)交换性镁含量为78.1~717 mg/kg,其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K/Mg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Ca/Mg呈显著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地形下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孝荣  邵明安 《环境科学》2009,30(9):2741-2746
研究了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塬面、坡地、梯田和沟道土壤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揭示不同地形条件下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地球化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为小变异土壤性质,有效态和吸附态铁和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36%,为高度变异土壤性质;有效态和吸附态锌和铜属于中到高度变异.全量铁、锰和铜以沟道土壤较高,全锌、有效态和吸附态微量元素含量以塬面土壤较高.不同形态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趋势取决于地形条件.不同地形下成土过程及不同地形条件所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全量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是不同地形条件下有效态和吸附态微量元素剖面分布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广东某地区的Cd污染严重,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Cd污染区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不同成因的地质体Cd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对污染区的农作物、人发的调查,Cd的不同相态对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离子相和水溶相容易被植物吸收,Cd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受离子相和水溶相的浓度控制。土壤中Cd高含量区,人发中Cd含量也相对高。  相似文献   

18.
辽河平原土壤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辽河平原各土类、亚类、土属、区域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列出该区土壤元素间相互关系回归方程和相关矩阵,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多数土壤元素含量处于世界土壤元素含量的下限;(2)土壤变异系数多为30—50%;(3)各剖面中元素迁移系数为0.9—1.0;(4)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布规律为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相似文献   

19.
矿冶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特征及生态修复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湖南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矿冶区周边64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III级标准(pH6.5~7.5)比较,典型矿冶区周边土壤中As、Cd、Pb和Zn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75.8%、75.8%、66.1%和71.0%,表现为多重金属污染。废弃地土壤中As、Cd、Cr、Cu、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菜地和水稻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典型矿冶区周边土壤整体呈酸性,质地较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N、速效P、有效K含量范围分别为0.18~143g/kg、14.7~372、7.82~202、0.00~782mg/kg,其平均含量达到II级标准值的样品数分别占总样品数的93.7%、95.4%、100%和89.1%。土壤质地和肥力特征表明,典型矿冶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基本肥力总体水平较好,可以顺利开展其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