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对间歇及连续运行废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去除人为污染高浓度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活性污泥去除TMV的效果受工艺参数的影响,其中污泥浓度直接影响所加入TMV的去除效率.同时,曝气强度也影响病毒的去除效率.在2个具不同运行工艺参数的活性污泥系统中连续加入枯斑数达(2 5~6 7)×104·L-1的TMV,连续运行一周其去除率仍均大于98%.当污泥BOD负荷率在0 534~0 899kg·(kg·d)-1,水力停留时间在4 8~10 2h,平均MLVSS在1780~3250mg·L-1范围内,TMV的去除效率同这些参数关系不大,说明活性污泥系统可有效地去除植物病毒而不过分地依赖于工艺条件,这为活性污泥法去除植物病毒的稳定性提供了保证.然而病毒的去除不等于灭活,很大程度上病毒仅是从液相转移到了固相,污泥中的病毒浓度往往比游离高出许多倍.因此在污泥农用、处置时要充分考虑到污泥的病毒学安全性问题.同时,在评价废水处理的有效性时也要考虑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菌藻共生体系可利用菌藻间的关系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从菌藻关系、微藻选择和菌藻共生系统的发展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释了菌藻关系中信号分子对菌藻系统的影响。群体感应会促进共生菌在微藻表面形成生物膜,加快藻际微环境的形成,促进污染物的去除。化感作用可抑制杂菌和杂藻的过度生长,维持菌藻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该文对不同类型的微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作了进一步分析,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小球藻和衣藻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栅藻常被用作水质评价的指示生物。菌藻共生系统形式多样,其中细菌-微藻共生系统和多菌-多藻共生系统应用广,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而真菌-微藻共生系统多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最后,文章对菌藻共生体系的发展进行前景展望,以期为菌藻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和抗性细菌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花莉  李璐  杨春燕 《环境科学》2018,39(9):4229-4235
针对两家制革厂废水处理过程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性细菌的丰度和分布特性以及两个不同工艺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去除规律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在两家制革污水处理过程中均有检出,水样中3种抗生素的总质量浓度在59.1~706.7 ng·L~(-1)之间;两家制革厂废水处理剩余污泥中3种抗生素的总含量分别为4 388 ng·kg~(-1)和2 979.4ng·kg~(-1),与市政污水处理厂中的抗生素含量相差不大.不同的污水处理工段对3种抗生素去除效果不同,但去除效率均大于70%.生物处理单元对抗生素的去除率相对较高,而厌氧池是去除抗生素的主要阶段(去除率50%).两个制革厂的进出水和剩余污泥中共筛选出8株抗性细菌,这8个分离菌株可分为5个菌属.进出水中的抗性细菌含量介于9.37×10~3~5.08×10~5CFU·mL~(-1)之间,剩余污泥中的磺胺类抗性细菌含量较高分别为1.17×10`7CFU·g~(-1)和7.2×10~6CFU·g~(-1).两个制革污水处理厂对磺胺甲唑抗性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34 log和2.15 log.  相似文献   

4.
植物配置与进水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塘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淼  陈开宁 《环境科学》2018,39(6):2706-2714
将3种常见湖泊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s spirali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组合构建7种沉水植物稳定塘,分析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有机物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的沉水植物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进而探讨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去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7种沉水植物组合对氮、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苦草和轮叶黑藻组成的沉水植物塘净化效果最好.(2)3种C/N(1.89、5.93、12.09)条件下,苦草黑藻植物塘的去污效果有所差异,当C/N=5.93时,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最佳.因此对于沉水植物稳定塘而言,沉水植物组合能取得比单类植物更好的净水效果,并且通过添加适量碳源物质,调整污水的碳氮比,可以提升沉水植物塘的净水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程构建稳定塘净化污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对微藻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获得微藻生物质以及生产其他化学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证明,菌藻共生系统可以对各种污水实现高效处理,具有很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另外,细菌在共培养中产生的维生素B12和铁载体等可促进微藻的生长,有益于微藻生物量的积累和规模化培养。主要介绍了菌藻共生系统的基本原理、利用菌藻共生技术处理3种主要污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菌藻共生对微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以及处理污水后菌藻的资源化利用,最后对菌藻共生处理废水技术工艺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藻生物处理技术的菌藻共生培养体系,不仅能实现污水资源化,还可利用菌藻间相互作用增强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藻类生物质回收潜力。菌藻共生体系还可耦合CO2固定,结合工业烟气中高浓度的CO2进行微藻培养可同时实现碳减排与降低微藻额外曝气补充CO2的能耗,符合“碳中和”的发展需求。本文对菌藻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菌藻工程在污染物降解、CO2固定及微藻生物质产品的回收潜力展开综述。研究菌藻间营养交换、信息传递及基因水平的互相适应作用形式,发现选择适宜的共生菌藻组合培养可有效增强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且提高CO2固定效率。菌藻共生效应对藻类生物组分(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积累存在增强效应与选择能力,通过污水类型合理遴选藻种及对应共生菌、调节接种比例与培养条件,可提高工业规模上收获微藻并进一步加工生产生物燃料、医疗保健食品等产品的效率。菌藻共生耦合废水处理、CO2固定及生物质能回收于一体,有利于构...  相似文献   

7.
高效藻类塘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高效藻类塘在国外研究和应用较多。文章着重介绍了高效藻类塘中藻类和细菌的作用,污染物、氮磷的去除机理,塘内藻类的去除及不同季节塘内的优势藻种。与传统的稳定塘比较,高效藻类具有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费用低等优点,为处理小城镇及农村的污水提供了一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对N、P营养物质、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了菌藻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藻菌固定化去除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褐藻酸钙分别固定小球藻、细菌以及菌藻可用于人工污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添加葡萄糖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在44h时对NH+4-N和PO43--P分别达到100%和89.8%的去除率。并且还发现,在氮磷比为5∶1的条件下,菌藻固定化胶球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级塘(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和冬季储留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和利用,处理能力10万m3/d.结果表明,多级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寒冷地区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效果良好,最终处理单元芦苇湿地出水的COD、BOD5、TN、NH4+-N、TP和石油类物质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75.08,7.51,10.63,5.12,0.5,4.63mg/L.植物生长季节(5~10月),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非植物生长季节.系统中的储留塘可实现污水在冬季(11月~翌年5月)的零排放,保证全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及底泥中汞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重庆市2种耕作土(黄壤和中性紫色土)及鱼塘底泥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提取自腐殖土的DOM(DOMh),提取自稻草的DOM(DOM)和提取自污泥堆肥的DOM(DOMa),研究DOM对土壤及底泥中Hg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对土壤及底泥中汞的吸附行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DOM种类和试验材料的性质有关.添加不同来源的DOM,对Hg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DOMh>DOMr>DOMa;添加同一种DOM时,对Hg吸附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鱼塘底泥>紫色土>黄壤.  相似文献   

13.
综合生物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生物塘系统是一种新型稳定塘系统.本文报道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净化、藻-菌共生系统代谢活性、异养活性的变化及出水水质的生态学修饰.结果显示综合生物增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这是一种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利用有效微生物 (EM )对广西南宁某污水塘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 ,在考察污染水体pH、水温等环境因素对EM影响的基础上 ,较系统地研究了EM技术对池塘水体各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各项污染指标已达到GB1 2 94 1 -91景观娱乐用于C类水质标准。EM技术容易操作 ,处理费用低廉 ,是废水稳定塘治理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经过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先后次序的变换,得出了最优处理工艺。结果表明:"PSB+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PSB"工艺COD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4.7%和96.0%;"活性污泥+PSB"工艺有较强的去除钙质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该工艺适合处理此种含高钙、高氯、高碱明胶的废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式一体化工艺对城市污水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工艺的较优运行条件下,装置对SS、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89.3%、87.9%、73.4%、58.8%。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可靠,其中生物絮凝吸附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2.4%,生物接触氧化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9.1%,并对装置的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和螺旋藻对啤酒废水的净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PSB将啤酒废水中的有机质降解处理为无机质,用甲壳絮凝沉降除去PSB后加入螺旋藻进行培养。小型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PSB和螺旋藻不仅能高效地净化啤酒废水。  相似文献   

19.
李城宽 《环境科技》2007,20(3):32-33
采用物理灭活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对药厂污水进行处理,高温灭菌灭活了废水中的病毒、病菌等,生化处理化解污水中大分子的有机物.工程实践表明: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光合细菌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如林 《环境科学》1991,12(2):63-6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概况.高浓度有机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污染源.光合细菌处理法是一项新技术.复杂的有机物先经异养菌降解,生成低级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再由光合细菌降解.红螺菌科的一些菌在光照或黑暗、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迅速增殖。废水BOD由10000mg/L以上降至1000mg/L以下,使水质得以净化,作为副产物的菌体蛋白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