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1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初期,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随后,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战略环境评价在中国的雏形也在相关法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通过使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逐步得到建立。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历史性突破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两部对我国环保事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法律开始先后实施。2 0 0 3年 9月 1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 ,该法第一次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 ,对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法律保障 ,并通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制度 ,将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规划执行和建设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在该法中首次把政府规划列为环境影响评价对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及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  相似文献   

3.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范畴。虽然中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但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准确地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山东“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目标网架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范围,建立了指标体系以及内容框架等,并提出实际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2,(22):2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是环境立法乃至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我国环境立法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环评法》不仅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正式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了从决策的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了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权责、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管理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做出了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随后,通过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立了我国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规划制度处于决策链前端,对于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首次成为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环评法》公布历程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的国家.此后,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 中国从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至《环评法》的出台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是基于传统环境程序法对环境问题复杂性和风险性的应对不足而兴起的。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这些将大大弱化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据此,研究我国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程度,能够直接的反应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保法律制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环评是用于环境管理的战略防御手段,是综合运用科学,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建设项目厂址选择、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新污染源发挥了很大作用。10多年来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了从初期的“三废”治理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过渡到环境影响评价;从单因素过渡到多因素综合评价;从工业项目环评发展到区域环  相似文献   

9.
李波 《沿海环境》2003,(6):41-42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与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是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1979年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为了更好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求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体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全国人大历经4年的时间,制定出台并由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0.
祝兴祥 《环境保护》2006,(23):12-18
1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和特点 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8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提出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实施,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1.
加强基础库建设提高环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正式实施.《环评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任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被明确下来,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也从此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早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就有规定,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事前的评价,具有不可预料性和不确定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可以避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本文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进行了认识,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也是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之一。结合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继续强化环评全过程监管,制定环境影响后评价办法",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提升及为实践应用提供基础。1969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确立环评制度并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70个国家、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通过立法或国际条约采纳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发布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改变了我国从1979年以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律地位,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进行。但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部法律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结合赤峰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出现的问题,浅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进步与遗憾,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它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跨出实质性的一步。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实施“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有效武器。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宗旨与特点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最显著的特点是确立了战略环评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历经33年的时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环境类管理办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配套制定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规章,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或者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颁布,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这些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煤炭矿区、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区域开发等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众多实践  相似文献   

18.
潘岳 《环境保护》2005,(2):14-15,23
2004年12月13日“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在博鳌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纳人综合决策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障碍;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技术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外从事环境影评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参会人员及时了解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前沿成果,展示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进展,宣传并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本刊全文发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环境影响评价概念首次提出。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迄今,环境影响评价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70年代中期,一些欧美国家认识到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到80年代初期,又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80年代末,战略环境评价(SEA)应运而生,并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至此,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战略转移,是指对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