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国标中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时存在的采样量、萃取破乳、吸附分离步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方法的尝试实验,并对国内外分析土壤、污水处理厂污泥、油田含油污泥样品中石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概括归纳及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日常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操作,对水样采样、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经验探讨,为合理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HJ 637-2012)旧(GB/T 16488-1996)标准方法测定环境标准样品和环境样品中的石油类的实验结果分析、比对,显示使用新旧标准方法,样品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且新标准方法操作步骤更为简化,萃取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完成,使萃取更完全,即提高了样品分析的准确度还减少了有机试剂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萃取—反萃取导数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酚和苯胺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 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样,氯仿-乙醚对苯酚、苯胺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6.6%及64.7%。测定的线性范围:酚类为0~2.0mg/L,苯胺类为0~3.3mg/L;检出极限:酚类为0.04mg/L,苯胺类为0.02mg/L。本法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对照,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萃取—反萃取,不仅浓缩了样品,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石油类及金属离子的干扰,适用于油矿区污水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安乐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303-306, 312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标准溶液、标准工作曲线拟合、前处理过程等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找出影响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实验中前处理过程的不确定度,本次实验所测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报告为19.98±1.326 mg/L。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广东沿海六个地点牡蛎样品的总石油烃浓度。牡蛎整体软组织总石油烃浓度范围为45.4—114.0μg·g~(-1)干重,平均浓度为37.0μg·L~(-1)。石油烃在牡蛎各类组织中的分布有内脏>鳃>外套膜>闭壳肌的趋势。牡蛎体内石油烃化合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成品油类。与其它水域牡蛎样品比较,广东沿海牡蛎总石油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选取实验室常用的过滤介质,通过空白试验、标准样品试验,对过滤材质进行测试,确定经550℃烘干的玻璃纤维滤膜作为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过滤介质,将其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并与标准方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证明,用550℃烘干的玻璃纤维滤膜替代玻璃砂芯滤器,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检出限低于国家标准要求,该方法简便易行,耗材便宜,减少了四氯化碳使用量,简化了无水硫酸钠脱水的操作步骤,可用于环境监测中石油类的测定中.  相似文献   

8.
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进行了探讨,通过减少四氯化碳使用量,用玻璃纤维滤膜代替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脱水,对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便于使用、易于掌握,已被普遍认可作为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表达方式。运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量标准样品石油类含量,对所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并找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从而计算其测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标准样品中石油类的测量结果为20.03 mg/L,扩展不确定度为0.42 mg/L(k=2);扩展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的主要分量有:加标回收率、样品重复测定和稀释过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拟实验采集了民用燃煤污染源样品,在现场采集了焦化帮石油沥青两类污染源样品,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样品中13种多环芳烃,对分析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确定以上3类污染源多环芳烃源成分谱,在此基础上,对民用燃煤,焦化厂和石油沥青污染源的排放水平,轮廓图特征,排放特征和特征比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沟油的脱胶工艺,比较了磷酸脱胶、水脱胶和磷酸-水联合脱胶3种方法的脱胶效果,考察了脱胶温度、磷酸用量、酸化时间、水用量和水化时间对磷酸-水联合脱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脱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磷酸脱胶、水脱胶和磷酸-水联合脱胶的脱胶率分别为8.78%、68.18%和79.32%;磷酸-水联合脱胶的最优脱胶条件为:脱胶温度60℃,磷酸用量0.1%,酸化时间40 min,水用量3%,水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为96.70%。因此,磷酸-水联合脱胶可除去地沟油中的胶体,达到生物柴油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油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着重研究变压器油中多氯联苯(PCBs)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确定了变压器油中PCBs分离的最佳条件,并应用GC/ECD测定PCBs总量.回收率在86%-110%之间,变异系数1%-3%.此外,采用GC/MS联用方法对变压器油中PCBs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 ,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符合Henry吸附模式 ,吸附分配系数为 1 34 .0 7;黄土对石油类的吸附速度很快 ,1 0min内即可接近吸附平衡。水土比、温度、pH、TDS等对吸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动植物油的使用量日益增加。水体中动植物油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准确测定水体中动植物油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实验中用食用植物油配制标准样品按照红外分光光度法(GB/16488-1996)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从比色皿、硅酸镁、pH、分样、材质等几个角度进行讨论,以期改进测定过程,获得更加准确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何瑾 《环境科技》2004,17(2):28-29
采用化学沉淀/酸化破乳 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重金属有机废液和乳化油废液。为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将两种废水分别在不同的构筑物中进行预处理,而后由于处理工艺流程类似共用一套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油品蒸发损耗带来的严重危害,分析油品损耗产生的原因,针对收、发、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适当的降耗措施,解决油品储运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18.
特种生物标志物作为溢油指示物(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毛细管GC-MS对不同水环境中不同油类的特种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异戊二烯烷烃类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在两个多月的风化过程中不受风化的影响;萜烷和甾烷的某些比值参数在一年的风化过程中(或室内自然放置4年)不受风化的影响。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可以作为风化两个多月的溢油指示物(或指标);萜烷和甾烷比值可以作为风化一年(或室内自然放置4年)的溢油指示物(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废矿物油处置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矿物油处置方法较多,但目前处置工艺较原始,大部分不能满足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对几种处置工艺的比较,笔者提出一套可以达到环保要求的处置工艺路线,并强调废矿物油的有效处置,首先应加强对产废企业的宣传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严格监督管理,作到从源头控制废矿物油,这样才能达到全过程监控废矿物油,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的目的,保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毛霉对油脂废水的降解及γ-亚麻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生物综合处理油脂废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方面有些毛霉能以油脂作为碳源,另一方面有些毛霉又能合成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而含有γ-亚麻酸的类脂,在医学和保健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以油脂废水为碳源,研究毛霉的生长和γ-亚麻酸的合成。研究表明,所筛选的菌株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油脂,并能合成含有γ-亚麻酸的类脂。该菌株对油脂的降解率和菌体内γ-亚麻酸的合成取决于油脂废水的浓度。添加微量元素后能增加菌体生物量和γ-亚麻酸的生成量,同时可提高对废水中油脂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