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气候正向变暖 的方向发展,这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朝着保护环境的道路发生转变.本文主要从人为因素简析了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并提出了节能减排、遏制气候变暖的一些措施,为人类生存方式转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之前,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冷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该研究还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  相似文献   

3.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阐述气候变暖的源与汇。回顾并分析了前、后100年气候变暖的趋势及风险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暖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全球气侯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介绍了如疟疾、猩红热、脑炎、血吸虫病、登革热等大量疾病,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传播及其危害。提出了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和预防人类疾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春风 《环境》2004,(3):20-21
据英国《观察家》报道,美国政府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给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但气候变暖究竟会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难道美国真的不担心这个问题吗?五角大楼最近出炉的一份秘密报告给出了一个惊人答案: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人类赖  相似文献   

7.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概念,指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论述了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温室效应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但是对气候变暖影响却很大,是人类干扰地球气候系统、使之发生剧烈变化的主要过程。在经上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人们对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增强以及与气候变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正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已对人类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由美国记者罗斯·格尔布斯潘斯所著的《炎热的地球——气候危机,掩盖真相还是寻求对策》一书以大量的事实和可信的论证,详细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可能造成的各种破坏性影响,认为气候异常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将给人类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导致政治动乱、社会冲突甚至爆发战争。作者在书中指出,其罪魁祸首是燃烧石油、煤炭的企业所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了温室效应。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这个危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如…  相似文献   

9.
人类日益严重的"高碳"消费行为导致全球持续变暖,并引发的气候与环境恶化,成为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强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把握时机,利用地理教学的阵地,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的培养与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曾雪兰 《环境》2020,(7):30-33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开始大规模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引发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人类助长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到达“压点”,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即使马上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仍将继续变暖。  相似文献   

12.
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 本文总结了历次IPCC评估报告,并从气候现状、未来可能的气候状态、风险评估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信息以及减缓未来气候变化4个方面对AR6进行系统梳理.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前所未有,引发了全球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未来若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显著减少,到2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升高2.1 ℃;如若人类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在最低排放情景(SSP1-1.9)中,2055年将变为负碳,到21世纪末气温开始再次下降. 减少CH4等其他污染物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时间,并改善空气质量. 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模式开发和应用及与各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加快短寿命气候强迫(SLCFs)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F0004-F0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31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发布报告称,全球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尽快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该报告对未来几十年人类将面临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强调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剧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干旱、洪水和森林大火,同时影响人类社会的管道系统和电网安全,甚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全球变暖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各国贫困状况,全球温度每上升2.5℃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0.2%到2%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分析了环境蠕变与人类活动,环境蠕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近年全球增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引起了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变暖加速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当人类活动超过自然承载力时,小的气候波动也可能引起大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暖、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2010年7月19日,明确将重庆纳入低碳试点城市.本文对重庆目前碳排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的陈述.促进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如果能在重庆试点成功,可以为其他省市的低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因此,对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11,(2):94-95
气候科学研究人员首次成功量化了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化与洪水频发的关系。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认定,2000年全球变暖使得洪水在英国的发生次数增加了两到三倍。另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加拿大研究也表示,首次证实暴雨、大雪、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增加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各国政府和民众都在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献策出力.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甲烷助推气候变暖.在分析了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几种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对反刍动物的消费以延缓气候变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