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两者在客体、主体、载体、标准、方式及途径等方面存在对接点。国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各区域也结合实际情况,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了相关工作。当前,中国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途径主要有贫困人口与生态补偿对象、扶贫地域与生态补偿地区、产业扶贫与生态补偿措施、贫困程度与生态补偿标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需求等方面的对接,各有其内涵及特征。为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发展,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明晰对接方向及重点、夯实公众基础、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森林生态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森林生态资源也是提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方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政策选择,本文讨论了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进展,系统梳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实践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多元化机制;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强化市场在森林生态产品与服务及相关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对引滦入津工程生态补偿的背景、津冀两省市协议内容、考核目标、实施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生态补偿实施中存在的资金缺口较大、库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补偿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建议: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结合精准脱贫和生态脱贫,建立长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协同机制,健全配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水源.保护建设好东江源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建设好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东江源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生态保护投入与发展机会损失、未来生态保护投入需求与资金瓶颈、源区生态补偿需求、生态补偿的政策渊源和环境经济学基础、典型示范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根据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及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上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生态补偿责任主体、标准、方式、途径等方面探讨了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对扶贫产业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34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框架检验了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后村域之间及农户之间的种植业产业效率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显著促进了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贫困村的效率绝对值高于非贫困村,脱贫户的效率绝对值高于贫困户;(2)政策因素是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脱贫户之间种植业效率差异显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植业对贫困村、脱贫户的影响尤为突出;(3)年龄对贫困地区种植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55~60岁属于产业效率提升的拐点;(4)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会促进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但农户仅具有不等年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水平对其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建议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并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缓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发展失衡的矛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提高扶贫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对扶贫产业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34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框架检验了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后村域之间及农户之间的种植业产业效率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显著促进了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贫困村的效率绝对值高于非贫困村,脱贫户的效率绝对值高于贫困户;(2)政策因素是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脱贫户之间种植业效率差异显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植业对贫困村、脱贫户的影响尤为突出;(3)年龄对贫困地区种植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55~60岁属于产业效率提升的拐点;(4)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会促进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但农户仅具有不等年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水平对其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建议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并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缓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发展失衡的矛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提高扶贫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疆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脱贫解困的矛盾日益凸显。新疆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环境条件差别较大,决定了必须实施有差异的生态补偿政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生态补偿优先序,分区规划,探索分类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新疆",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目标和"生态立区  相似文献   

8.
正引滦流域是我国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流域之一,探索多元长效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对我国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与突破意义重大,而且对协调引滦流域上下游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协同解决上游生态贫困问题与下游水质和饮水安全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精准扶贫意义重大。津冀引滦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情况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收费制度、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形式,调动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由政府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意见的省份。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浙江省在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探索建立定量化的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方法,对生态补偿政策给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较准确的评价出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计划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中生态环保扶贫成为八大扶贫方略之一。生态扶贫是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自1982年成立以来,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龙")秉承着"发展生态经济,创造有机生活,服务和谐社会"的经营理念和"生态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补偿的成就、挑战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八大制度之一,是落实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生态补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补偿项目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实施领域基本实现全覆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与生态补偿相关的政策法规进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但是,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着资金渠道单一、补偿效率低下、缺乏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等挑战,在新时期亟待进一步完善机制设计,实现新的转型升级,即转变生态补偿中的政府职能和角色定位、探索综合性生态补偿、推进市场化生态补偿、要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密切配合、要与其他政策工具对接协调。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质协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如何设计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并讨论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框架下的分析结果表明,若考虑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与环境损害函数是线性的,则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是具有时间一致性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由于该政策在设计时,其补偿标准要么仅与环境损害成本有关,或直接与流域内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有关.在这两种情况下,流域内各区域在执行该政策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战略去刺激流域内各区域刻意改变其自身的污染物削减费用函数,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随后,利用该方法针对COD指标,模拟了2008年河南省贾鲁河流域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结果发现,当生态补偿标准设置在2714.13元.t-1时,能够实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流域COD排放总量达到了流域COD年允许排放总量的要求;且相比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前,强制要求流域内各区域单独削减COD达到断面年允许排放量的情况,各区域的COD削减费用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损害,并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生态损害补偿法律、机制和管理办法.国内对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也有一些研究和初步实践,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远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的理论研究滞后,补偿标准确定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统一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随着国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视,尤其是资源环境问题演变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硬约束,研究和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就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不仅是国家的迫切性政策需求和实践需求,而且是促进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脱贫和社会公平等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规划管制下农田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特殊的土地基本国情,我国实施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强化对优质农田的保护及管理。然而,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强的规划管制制度,严格限制或剥夺管制区域内相关群体使用资源和空间的权利,如未提供相应的补偿或经济援助,将侵害建设区和保护区内群体的发展机会及利益,导致不同分区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违背环境公平。论文从农田保护的政策绩效评价、发展受限制地区实施农田生态补偿制度的机理、农田外部效益及补偿标准的测度、农田管制损失补偿及外部效益产权界定、农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绩效及福利效应研究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规划管制下农田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并提出在国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形成与落实等政策契机下,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扶贫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情况,从生态保护修复效益、环境污染治理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江西省崇义县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的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的增值量、环境污染治理产生的减损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②崇义县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崇义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为22.77×108元,是2013年的3.77倍,通过“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得到逐步释放.③生态环保扶贫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研究显示,着眼于生态环保扶贫促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生态旅游和生态补偿类收入,指标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为生态环保扶贫政策优化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对环境优质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实现扶贫,促进经济增长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观下,进行环境优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化开发,从而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牢固树立可持续的健康绿色开发理念,保护当地的环境生态,进行优美乡村建设。立足长远,克服短期急功近利的开发模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科学规划,促进旅游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中,结合贫困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健康发展理念,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环境建设、精准扶贫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和谐共生,提升环境优质地区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中的两大战役,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定点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把二者结合起来了,这是生态环境部指导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的方向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演进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逐渐凸显,流域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被广泛关注和应用,我国各地区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水环境特征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转变到水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省内扩展到跨省,政策目标从单一转向综合,标准核算方法不断丰富,补偿方式逐步探索创新。本文通过梳理近20年来的政策文件和实践案例,结合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认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顶层设计制度框架日益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实现流域全覆盖、政策目标较为局限、补偿标准合理性不足、补偿机制与流域管理衔接不够、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亟须总结归纳实践经验,补齐政策短板。建议从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因地制宜设置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政策目标、尽快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技术标准、探索建立综合性流域管理机构、鼓励创新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五个方面出发,尽快推动建立稳定长效的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目前为止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唯一的具有直接性、持续性和集中性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平衡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12年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发展脉络显示,转移支付范围持续优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不断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健全,政策直接导向功能愈加明显,逐步体现综合补偿的特征。同时,在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资金使用等方面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出发,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完善生态产品质量与价值相挂钩的资金分配机制,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与区域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财政种子资金的作用,打通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受益地区之间的利益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