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添加剂强化石灰/石灰石烟气脱硫过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内外80%以上的烟气脱硫过程采用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在脱硫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可显著强化多相复杂体系的传质,从而提高脱硫率、降低脱硫成本。本文综述了添加剂强化石灰/石灰石烟气脱硫过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对国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吕凤林  黄智民 《环境》1995,(8):16-17
湿法烟气脱硫是指采用液体的吸收剂(溶液或浆液)来洗涤烟气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湿法烟气脱硫方法有多种,在工业上用得比较早,也比较普遍;主要工艺有;石灰/石灰石浆液洗涤法、双碱法、亚硫酸钠法、镁法、千代田法等。而尤以前两者应用最多,雄居占了世界各国烟气脱硫装置的一大半,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将仍占重要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据钢铁厂烧结烟气的特点,介绍了改进型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具体系统组成和该工艺的先进性,并结合了福建省某铸造厂48㎡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项目具体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分析改进型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脱硫除尘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新型脱硫技术,值得在烧结烟气脱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石灰石粉制浆系统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脱硫剂浆液干式制备系统的一个主要部分。针对石灰石粉制浆系统传统设计的不足,提出了石灰石浆液罐与粉仓一体化设计的优化方案,具有节省投资、占地小、设计简单紧凑、系统可靠和寿命长的优点,尤其适合我国老小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烟气脱硫工程。  相似文献   

5.
石灰石-石膏湿法是我国燃煤火电机组最重要的烟气脱硫方式,结垢是困扰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我国燃煤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结垢特性和燃煤电站锅炉飞灰对脱硫系统结垢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吸收塔除雾器结垢与燃煤电站飞灰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吸收塔内壁结垢具有明显的石膏特征,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不同部位的结垢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湍球塔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系统,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床层阻力,脱硫效率,CaCO3利用率等因素,试验证明烟气脱硫的效率可达50% ̄85%,是一种简易的烟气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7.
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国内外烟道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提出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势在必行。还简要介绍了最为普遍的石灰/石灰石法脱硫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增效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我国SO2减排形势日益严峻。石灰石-石膏湿法是我国燃煤火电机组最重要的烟气脱硫方式,受到设计条件和电厂燃煤来源日益复杂的影响,已经投运的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面临着迫切的扩容增效需求。本文对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增效剂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以石灰石和石灰为脱硫剂的镁强化FGD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文寿  谭天恩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01-1003,1016
目前石灰石和石灰仍是湿式烟气脱硫(FGD)的2种主要脱硫剂。因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其利用率和脱硫率等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亦有差异。为了分析这种差异,依据旋流板塔镁强化石灰石/石灰FGD实验结果,研究得出了脱硫率等随操作参数变化的拟合方程,计算了不同浆液pH值下石灰石和石灰的利用率,对比分析了相关方程的导数。结果表明,镁强化石灰FGD过程的脱硫率因入口气体SO2浓度的增大而下降的幅度小于镁强化石灰石的过程;在设备条件等相同的情况下,为实现高效净化,镁强化石灰石FGD过程的操作液气比大于镁强化石灰的过程;石灰的利用率随浆液pH值的降低而提高的幅度较小,而在保证脱硫率的前提下,降低操作pH值则可有效提高石灰石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综述我国燃煤中小型锅炉和电站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结果指出: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近期是以完善湿法脱硫技术为主,远期将大力发展干法脱硫技术;在电站锅炉烟气脱硫方面,规模较小的电站锅炉将以喷雾干燥法以主要发展方向,大型电站锅炉近期仍以湿式石灰石-石膏法为主,远期将大力发展电子束辐照氨法脱硫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11.
薛勇 《环境工程》2004,22(3):43-45
使用烟气净化测试系统 ,通过模拟烟气冷态正交实验 ,研究非结构因素对石灰石水浴脱硫的影响。经实验结果方差分析可知 ,在影响脱硫效率的诸因素中 ,烟气喷管在水中的插入深度为最显著因子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次显著因子 ,钙硫比及喷管风速则为较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是一种资源回收型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建立烟气脱硫装置,参照脱硫工艺运行参数,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降膜式湿壁塔中对氨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烟气流速、烟气进口SO2浓度、烟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运行参数对脱硫...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钙硫比条件下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中,保持烟气流量、循环物料量、喷水量、进出口烟气温度、入口SO2浓度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钙硫比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其影响脱硫效率是通过钙硫比的改变实现循环物料量成分的变化,使循环物料量中有效吸收剂的比例增加,从而实现脱硫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邵申  孙在柏  万皓  江舒  顾晓婧 《环境工程》2011,29(5):71-74,104
采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氨法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进口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亚硫酸铵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口烟气温度与脱硫效率成反比关系;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与脱硫效率成正比关系;吸收液pH值大于6.3、浓度大于1%时,氨逃逸随着二者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炉内喷钙法烟气脱硫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1×350 MW燃煤电厂原有炉内喷钙尾部增湿脱硫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表明:脱硫效率!95%,确保在常用煤种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00 mg/m3,同时年运行费用相对改造前直接降低数百万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中试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装置,其烟气处理量达3500m3/h.首先进行了进料钙硫比(Ca/S)、过饱和温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循环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装置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Ca/S=1.2时,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系统脱硫效率提高15% 左右;脱硫塔内烟气设计流速可以偏高一些.本文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指出了延长脱硫剂有效停留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中间存在最大值;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可根据此结果,气液比选择在0.2~0.25L/m3范围,pH值选择为6~7.5范围,吸收液浓度为5.5%左右时,可使脱硫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8.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98,自引:4,他引:98  
冯玲  杨景玲 《环境工程》1997,15(2):19-24
综述了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及世界各国烟气脱硫装置的应用状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引进技术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颗粒移动床脱硫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石灰石颗粒为脱硫剂、移动床反应器脱除二氧化硫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床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子,其次为二氧化硫浓度和烟气进口温度,而床层下移速度(大于65mm·h-1)对脱硫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当液体喷淋密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脱硫效率随液体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喷淋密度大于临界值后,脱硫效...  相似文献   

20.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碱法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其他湿法脱硫容易结垢的缺点,且脱硫效率高。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pH值、钠离子浓度、液气比、硫酸根离子的比例和进口二氧化硫浓度等因素对该技术的脱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