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资产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特点的前提下,指出生态资产研究应在目前已有的静态生态资产研究的基础上,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开展生态资产耗损、生态资产转移等研究;初步构建了生态资产研究体系和应用框架,探索了生态资产研究趋向,提出生态资产研究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平星  陈雯  邹露  蔡希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905-3915
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兼具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研究的理论价值、指导生态空间跨区域协同保护的现实意义.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为案例,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开展生态过程模拟和潜在生态廊道识别研究,构建跨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基于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解析生态空间格局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核算生态空间格局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变化,分析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潜在生态廊道和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涵盖大部分城市,并主要分布在江苏沿江、安徽南部和浙江东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内生态用地占据主导,建设用地有缓慢增长的态势,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浙江东南部、安徽南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且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廊道内部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适合作为构建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载体;污染物排放与一体化生态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未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同步促进污染物减排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露天煤矿矿区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体系是施行生态环境管理政绩考核制度的必要科技支撑.目前生态资产研究在核算内容上注重生态资产流量评估而忽视生态资产存量损失计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而对其变化原因探索不足,并且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强调3S宏观技术手段而忽视微观生态要素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此尚不足以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控绩效考核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露天煤矿开采所导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将微观研究手段与宏观分析技术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比来分析核算时段起止年份生态资产存量的类别、数量、质量、空间格局,辨识矿区采矿作业、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益类型和特征;基于不同类别存量生态资产质量评价来判别其损益程度,进而划分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类型区并探究其损益原因;以此为前提探索构建包括存量、流量及负债三部分内容在内的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及技术方法,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研究旨在弥补现有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的不足,以为生态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提供更为客观、详实、可靠的资料数据为核心,倡导生态资产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生态资产评价:存量、质量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资产与其他自然资源资产并列或镶嵌式分布于一个区域,为当地或其他区域提供生态服务。生态资产监管、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以及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迫切需要对生态资产的存量、质量和价值做出充分的评估。本文基于生态资产属性,对一般区域和城市区域的生态资产进行类型的划分,指出构建生态资产评价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现有自然资源环境统计和核算体系为基础,注重存量、质量、价值并重,存量与流量并重,注重可操作性。得出生态资产增值的基本途径为: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资产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导致具备生态服务意义的生态资产发生明显改变。进行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论文以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基于遥感影像时序资料,构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东莞市近20 a来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自1988年以来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变化明显,生态资产高低值区域转换频繁;以镇为尺度的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生态资产呈下降趋势的镇数目增加明显,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各镇的人均生态资产下降趋势明显,2006年到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对甘肃省2000和2010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测度。构建空间生态资产价值经济协调度模型,测算了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甘肃省生态系统在2000和2010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2 430.84×108和2 487.40×108元;2)林地对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的贡献量最大;陇南市和甘南州的生态资产价值占甘肃省总价值的一半左右;3)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11 a间生态资产价值增加较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和陇东;4)11 a间,甘肃省各市州生态资产价值与GDP比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生态资产价值增长与GDP增长不协调;5)生态-经济协调分区中,潜在危机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低度冲突区和关系恶化区。  相似文献   

7.
对生态资产价值的定量估算不仅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也能够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生态资产演变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基于GIS与遥感技术和相关研究成果,对贵阳市1973、1986、1993、2002和2007年五个年份的生态资产价值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并据此编制了贵阳市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贵阳市近40年来生态资产价值呈先减后增态势,总价值处于增加状况,从1973至2007年增加了248584.30万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区主要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中部的两城区,而增强区主要在中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8.
生态承载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关键依据,开展生态承载能力监控预警研究对于规范完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生态承载能力监控预警机制研究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管控的核心任务和重点,探索并辨析生态承载能力的战略需求、影响因素和监测评价方法 ;采用"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框架结构,构建了社会经济—资源—生态耦合的生态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了以服务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提出了生态承载能力的重点管控方向,以期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运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汉江流域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面积先减后增且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上流域,生产空间由增转减,生活空间始终处于增加态势;1990—2020年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类型转移关系保持稳定,以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为主,转移规模呈先减后增趋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空间格局,高质量区面积持续增加,其他质量区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恶化的主导用地类型分别为生产空间转化为林地绿色和蓝色生态空间,草地及林地绿色、蓝色生态空间转化为生产空间。  相似文献   

10.
生态资产资本化:要素构成·运营模式·政策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生态资产资本化运营是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直接或者间接创造利润的生态经济运作模式,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高度统一性. 为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运营进程,通过全面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生态资产资本化运营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成果,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体、生态客体、市场平台、技术动力和制度保障五大构成要素在生态资产资本化运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前提,依据生态资产资本化运营的客体类型,探讨了深度开发生态产品增殖、优化配置生态资产共生增殖、交易生态资产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产业化运营五大生态资产资本化模式,并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构建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监管约束制度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生态资产资本化运营的政策需求,以规避生态资产“过度资本化”的生态风险,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特点、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论述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加剧这一矛盾所决定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认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是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城市污水为再生水源,根据该区域特点,提出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成都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现状,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模型对成都市水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选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中相对应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作为研究重点,构建了水环境质量指数、水污染物排放指数,从实证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水环境因子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计量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果显示,成都市经济和水环境两者关系基本符合EKC曲线特征,且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情况下实现转折点,据此分析了成都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成都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工业污染重心演变及脱钩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霞  蒋晓威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911-1919
以2000~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市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数据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通过测算重心坐标及其偏移距离,揭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和演变规律,并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污染转移、环保投资等方面解析其演变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重心与工业污染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北方向,但两者重心路径偏移呈现出一定的脱钩现象;经济重心呈现向西北方向偏移,其中GDP、工业重心偏移距离分别为9.45,7.58km;工业污染重心则向东南方向移动,其中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重心偏移距离分别为18.11,28.98,3.84km;工业污染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轨迹之间的脱钩现象受多种因素的驱动.其中,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不平衡加剧了经济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环保投资推动了工业污染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产业结构重型化及污染的地区间转移一定程度的加剧了工业污染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省级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出发,基于粮食安全及区域耕地生产力均衡视角确定了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并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以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2007—2015年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非协调性,需要进行区际间耕地保护利益协调;2)将全国划分为8个耕地盈余区、11个耕地平衡区及12个耕地赤字区;3)2015年全国平均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2.90万元/hm2,其中,耕地赤字区最高,耕地盈余区次之,耕地平衡区最低;4)基于情景模拟法得出,不同区域的耕地盈亏量及耕地保护补偿额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实行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建立动态化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尽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福建区域工业三废污染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各地区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工业三废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也不尽相同。选取反映工业三废污染及处理的12项主要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定量地研究了2000年福建省各地区工业三废污染及处理情况,并分析了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苏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生态环境良好,但区域生态化发展仍面临着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制约.优化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化改造是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生态化发展的途径,并从产业改造和结构提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加强产城共建等方面加以展开,可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艳  孙翔  朱晓东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4):41-43,65
运用DEA方法中SBM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2007年间环境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级市间环境效率差异明显,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和宿迁5市处于前沿面上,其他市均是DEA非有效或弱有效.Mahnquist指数计算显示各地级市在研究期内变化率不大,但扬州市近年来环境效率持续降低.综合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年生态调水方式及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特别在枯水年,生态及社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亟需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调水方式及生态补偿方案来化解这一矛盾。论文利用塔里木河“四源一干”的地表径流、断面引退水、地下水埋深、气象等资料及干流下游流域内的遥感影像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各河流的河损及干流下游的生态需水量,提出了枯水年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了流域枯水年生态调水方式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1)在特枯水年,下游需水量为7.01×108 m3,至少挤占上游源流10.70×108 m3水才能保障,从上游源流调水至干流单方水的总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分别减少38.2%和81.2%,因此该调水方式是不合理的,应改从开都-孔雀河调水以满足下游用水;2)调水后上游源流对开都-孔雀河单方水的补偿量为3.4元。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Anapproachtotheinfluenceofindustrialstructureon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CuiFengjun;RuJiang;XuYunlin(CenterforEnvironmental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