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0月,世界两大自然保护组织──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联盟,对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生存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评估。主要结果是:全球5205种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的危险境地,其中包括世界上25%的哺乳动物,11%的鸟类,20%的爬行动物,25%的两栖动物和34%的鱼类。全球520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2.
解焱 《世界环境》2009,(3):36-38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膨胀。人的个人需求不断增长,在人类聚居的地方,大部分野生动物已经消失。那些得到法律保护的地区成为了野生动物最后的避难所,这些地区就是保护地。保护地类型多样,除了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外,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在这些地方,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捕猎和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3.
腾月 《环境》2002,(8):30-31
生物学家常常谴责环境污染和过度捕猎导致了野生动物物种灭绝,但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可能是人类所散布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建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基础上,尽快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大该法保护范围,规定食用黑名单和利用例外的白名单,建立禁止捕猎、繁育、转让、运输野生动物名录的制度,强制全民形成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环境友好型饮食方式;对该名录制度的设计,建议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链条地构建;建立执法考核、有奖举报、行政公益诉讼等制度,加强行政、社会和司法监督。对于违法者,在"法律责任"部分增设罚款和行政拘留的法律责任。此外,还要修改《刑法》,增设非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购买、食用野生动物罪。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环境研究所的C.D.Wren认为:环境监测目标可由下述两点达到。1.监测环境各污染点的污染物浓度;2.监测环境污染物对自然生态系和有关生物体的影响。为此他进行了环境金属污染物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动物如水貂、水獭、红狐、灰狐、田鼠、负鼠及白尾棕色兔等作为环境金属浓度梯度分布研究的生物监测对象是有价值的。但选择作为监测对象的上述各野生哺乳动物的种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生态规划中,野生动物保护走廊的规划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快生态系统恢复,增加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分析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内部主要因子基础上,有必要采用系统的方法来评估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育价值。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育工作发展,进而分析了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育价值评价工作的逻辑思路,最后探讨了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育价值评价工作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北美不毛之地的驯鹿(Rangifer tarandus)群可达到相当的规模,并从北极苔原至北方针叶林进行大尺度的季节性迁移.为了验证驯鹿减少与当地捕猎和野火有关的假说,我们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来研究驯鹿活动的长期趋势用树木年轮来确定Riviere-aux-Feuilles鹿群(RAF鹿群,北魁北克哈得逊湾东部)冬夏活动区内广布的鹿道上鹿蹄践踏瘢痕的时间.遍及整个RAF活动范围的地衣林地中践踏瘢痕的年龄结构数据证实了从18世纪末至今驯鹿活动的总体规律.近200年来,RAF鹿群经历了两次高峰,分别在18世纪末和20世纪,中间间隔着19世纪末中等规模的活动格局.当地捕猎可能与20世纪初期的鹿群减少(尽管是在中等水平上)有关.在此期间驯鹿活动的数量减少,但这并未影响高峰低谷的自然循环,这意味着有其它的种群统计学因素在控制着驯鹿的数量变化.我们的数据也显示出,只有异常的大火可以对驯鹿迁移造成微弱的短期影响,而对驯鹿数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其产品,以2010年新疆地区鸟类与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植被、气候、地形等遥感数据产品,探讨了影响新疆地区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各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及其差异.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鸟类和哺乳动物种数的环境解释变量进行了重要性评估,同时采用探索性回归分析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建模,比较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在草地、林地和耕地三种生境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影响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中,植被生长状态与能量转换能力对鸟类丰富度十分重要,且草地的海拔高度重要性最高,为38.38%;耕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对鸟类丰富度有明显影响,其中年均温重要性达到32.98%;哺乳动物的三种生境选择中气候和海拔条件十分重要,共占重要性的60%以上,最高达76.85%,在耕地中哺乳动物更看重气候而非植被生长情况;三种生境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最优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均不同,耕地对于鸟类、林地对于哺乳动物的模型解释力最高,分别为69.9%和68.9%,随机森林和探索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是哺乳动物丰富度差异的重要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9.
洪水文 《环境》2003,(11):40
鹰“训”猎人训鹰是游牧民族传统狩猎的一种方式,它利用鹰的居高临下和锐利的眼睛去捕猎狐狸、野兔等猎物。为能有一只出色的猎鹰,训鹰方法主要有三:其一,要熬鹰。就是用皮套将鹰的眼睛罩住,不让其睡觉,实为“面壁”。在夜晚,人要守候一旁,时断时续地惊扰鹰的睡意,时间一长,倒是人的睡意正浓而不能自禁。于是乎,昏昏欲睡之际,猎人心想:“熬鹰?熬人?”。其二,为训练鹰的猎捕能力,人用绳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春季(3~5月)在北京市开展了17个水体20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4个分类单元(种),分属3门6纲32科.结果发现,北京不同区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组成、优势种和物种数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山区是水生昆虫密度最大的区域,平均密度为33.95ind.·m~(-2),主要优势种为蚋科(Simuliidae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高山似突摇蚊(Paraciadius alpicola);郊区摇蚊幼虫和寡毛纲的平均密度最大,分别为82.58ind.·m~(-2)和36.21ind.·m~(-2),主要优势种为小云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eculosum)和苍白摇蚊(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市区以腹足纲的密度最大,为88.75ind.·m~(-2),主要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市区和郊区发现的物种数均比山区多14种.CCA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郊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强度和水温是影响市区和山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