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DO降至零,pH下降至6.0,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达到清洁养殖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DO降至零,pH下降至6.0,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义东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涂除池义残铒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氧。在虾饵腐解还原环境中,异养细菌总数达203×106个/g,弧菌数达680×104个/g,已达到发生红腿病程度  相似文献   

4.
沉水植物腐解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玻璃温室大棚内,模拟太湖的水、土、植物情况,研究了苦草在衰亡腐解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以及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 在初始生物量为689g/m2的条件下,苦草衰亡与腐烂分解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呈2个阶段. 第1阶段为10月—翌年2月寒冷的秋、冬季节,表现为降解释放过程,但这一过程向水体及底泥中释放的碳、氮、磷较少,大部分碳、氮、磷仍保留在苦草残体中,水体pH及ρ(DO)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第2阶段为3—4月天气回暖后,苦草残体的腐解速率急剧加快,向水体及底泥释放大量营养盐;3月水体TOC、TN、TP总量较2月分别增长了216.64%、60.96%、144.40%,底泥中TOC、TN、TP总量分别增长了31.20%、9.41%、19.99%;pH增长了6.27%,ρ(DO)降低了91.5%. 沉水植物腐解过程中各营养盐的赋存形态不断发生转化,并在水-底泥-植物三者间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5.
沉水植物黑藻腐解对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模拟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物量(以湿质量计)分别为0、10、25和50 g时,在17℃下腐解过程中对微囊藻(Microcystis)休眠体复苏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沉积物和上覆水的理化指标,探究腐解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微囊藻复苏的影响.为期84 d的腐解试验结果显示,沉水植物黑藻的腐解对微囊藻休眠体复苏具有抑制作用,且黑藻生物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另外,水体及沉积物中的TN、TP和总有机物含量,沉积物表面的光照强度及pH均随黑藻的腐解时间及黑藻生物量的不同而变化.黑藻的腐解会使沉积物中w(TN)升高;与无黑藻组相比,黑藻生物量越多释放到上覆水中的TN越多,但由于沉积物的吸附及微生物的作用,各试验组中上覆水ρ(TN)呈逐渐下降趋势;黑藻的腐解引起沉积物w(TP)显著升高,并在短时间内造成上覆水中ρ(TP)增加,64 d后复原到初始水平;沉积物及水体中的总有机物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腐解后期水体中ρ(TOC)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在腐解过程中抑制微囊藻复苏生长的因素可能包括ρ(TP)的升高及光照强度和pH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沉水植物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不同生物量沉水植物苦草在高纯水、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环境下的腐解过程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N、P等含量在底泥和上覆水环境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随着时间的推移,苦草腐解均会导致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中pH先降后升,ρ(DO)急剧降低.在上覆水环境中,pH自7.8降至7.2,再增至8.7;与试验初期相比,ρ(DO)在第10天降低了56%.在底泥悬浮液中,pH自7.8降至7.3,再增至8.3;在第10天ρ(DO)降低了近60%.② 在上覆水及底泥悬浮液中,苦草腐解以释放有机氮为主,NH3-N次之;ρ(TP)在试验前期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在试验中期底泥悬浮液环境中ρ(TP)则呈动态平衡,约为1 mg/L.③ 不同生物量(0.1、0.2、0.4 g/L)的苦草腐解后水环境中的营养盐含量有所不同,其中ρ(CODCr)、ρ(TP)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在试验前期ρ(TN)、ρ(NO2--N)随着峰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显示,苦草腐解对两种水环境的物化性质有着相似的影响,而对其主要营养盐氮、磷形态的变化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孔玉梅 《环境科技》1996,16(1):78-80
本文阐述了虾池水质污染是导致虾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水质各项指标对虾养殖的影响;提出控制水质的方法和净化措施,并强调磁化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养殖虾池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前期试验虾池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pH以及DO、CODMn和BOD5相对稳定,处于正常状态,试验虾池的变化与对照虾池相当;养殖中期,试验虾池水体出现了透明度下降,pH波动较大以及水色、DO、CODMn和BOD5增高的现象,pH、CODMn和BOD5出现超标.试验虾池水体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虾池均值略低;养殖末期,试验虾池水体CODMn和BOD5有所回落,试验虾池的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虾池低.研究期间,养殖水源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处于稳定正常状态.实验表明,微生物制剂在虾养殖的前期对水质有较好调控效果,对养殖中、后期的水质恶化现象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的营养盐在泥-水-植物系统中迁移规律以及冬春季衰亡期大型水生植物的最适生物量,在塑料通风大棚内,开展不同梯度生物量下多种水生植物混合腐解试验.选择冬季蠡湖-陆典桥浜河口区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收割规律,设定腐解试验的生物量依次为除根部以外总生物量的0%、20%、40%、60%、80%、100%,于2018年12月25日开展试验,共150 d.结果表明:①与恒温室内条件相比,近自然条件下多种混合水生植物腐解的前2个阶段具有长时性和持续性.②水生植物腐解致使含C、N、P元素的指标在0~30 d内快速升高,70 d左右达到峰值,100 d后缓慢降低直至稳定,整个变化过程持续近120 d,但植物茎叶未彻底分解,多数沉积在底泥表面.③泥-水-植物系统中,试验初期底泥以释放营养盐为主,30 d后以吸附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与水体和底泥中养分浓度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与其他试验组相比,收割后水生植物生物量剩余20%时更有利于入湖河口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蓝藻腐解对水中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密度藻类腐解过程对水体营养盐再分配的影响,在太湖藻类聚集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进行室内加藻模拟实验,共设置B、C、D 3组加藻密度分别为2500、7500和15000 g·m-2的处理组,监测蓝藻腐解过程中上覆水体的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氨氮(NH_4~+-N)、总氮(TN)及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蓝藻腐解会使水体DO和Eh迅速下降,最终分别维持在0.1 mg·L~(-1)左右和-300~-400 mV之间,水体处于厌氧强还原状态;同时,厌氧强还原条件又加速了蓝藻死亡腐解过程,促进了藻体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B、C、D组营养盐含量分别于实验第6、第10和第14 d达到峰值,TN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6.67、43.41和67.82 mg·L~(-1)·d~(-1),TP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3.30、5.53和8.35 mg·L~(-1)·d~(-1),NH_4~+-N浓度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51、125倍,水体形成明显的氮磷污染负荷,且蓝藻衰亡导致的上覆水TN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较TP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要长.研究表明,蓝藻水华腐解过程中向上覆水体释放了大量的有机物和可溶性营养盐,降低了水体透明度,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诱发湖泛发生,也为蓝藻水华再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池塘残饵对底泥氮、磷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元蛟  李瑞娇  张念  赵峰  谢从新  张敏 《环境科学》2014,35(6):2178-2184
运用室内静态模拟的方法,设置静态释放组(A组)和饲料添加组(B组),研究了池塘残饵分解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DO高于B组(P<0.05),A组pH值为中性,B组pH值呈弱酸性.添加饲料后,B组硝态氮低于A组(P<0.05),而B组活性磷高于A组(P<0.05).实验第2~14 d,A组氨氮高于B组(P<0.05),此后B组氨氮升高,实验结束时B组氨氮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饲料的B组,初期氨氮和硝态氮的释放都受到抑制.静态释放的A组,氮的释放变化是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添加的B组,氮的释放变化趋势则是先降低,后升高.B组饲料分解向上覆水释放大量的磷,活性磷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白洋淀典型沉水植物菹草、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的水质效应,并定量探究了两种植物腐解过程中碳、氮、磷元素在植物残体、水体和沉积碎屑等不同要素中的动态迁移转化规律,旨在为水环境模拟中主导水质过程确定提供基础.结果显示,菹草、芦苇腐解过程中C、N、P元素释放速率表现为P>C>N,腐解可引起水体C、N、P等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并最终稳定的变化趋势.菹草腐解速率为0.082 d-1,分别在第16、16、8 d对水体C、N、P指标影响达到最大,此时菹草体内40.6%的C、31.8%的N和71.5%的P以溶解态和悬浮碎屑态转移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水质劣于地表Ⅴ类标准.菹草44 d的腐解量占总生物量的72.1%;留存在水体中的C、N、P比例分别由最高的33.7%、32.8%和66.8%减小为11.1%、7.2%和8.0% ;以气体形式离开水体的C占29.8%、N占16.3%,转变为沉积碎屑的C、N、P占比分别为38.5%、52.7%、76.2%.芦苇腐解的整个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态C占比一直处于1.9%~4.2%的较低状态,溶解态N、P占比最高分别为16.8%和10.0%. 芦苇腐解90 d时,腐解量占初始生物质量的18.1%,此时留存在水体中的C、N、P占比不足3%,植物残体C、N、P占比分别为62.8%、73.6%和33.3%.腐解过程中的元素去向动态平衡计算说明,沉水植物菹草腐解对白洋淀水质影响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影响途径为植物残体腐解,C、N、P以可溶态和悬浮碎屑态直接进入水体;挺水植物芦苇腐解速度较慢且相对均一,对白洋淀水质尤其是DOC影响持续时间长、累积效应大, 通过植物残体腐解和沉积碎屑释放2种途径共同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般包括在海岸带地区建设养殖场对海域或土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为维持养殖生产活动所需的超量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海水养殖残饵、代谢物污染及养殖生物外逃对海洋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上述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保护》2005,(6):11-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由解振华局长签发公布。《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海域丰水期的表观耗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口海域2004~2005年丰水期的3次调查资料(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叶绿素a、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研究表明,珠江口海域表观耗氧量(AOu)变化范围比较大,AOU的平均值为112μmol/L,总体上处于氧亏损状态,北部区域的AOU较大,底层高于表层,表层海水的AOU没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但底层海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明显。表层及2005年4月底层海水的AOU与海水pH值、盐度和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马月  王国祥  曹勋  王小云  马杰 《环境科学》2015,36(7):2504-2510
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沉水植物季相交替过程,分析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变化影响,探讨菹草不同残体量腐解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均能将水体营养盐及有机质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实验第29 d后基本保持稳定,其中DTN0.514 mg·L-1,TN0.559 mg·L-1,TP0.080 mg·L-1,DTP0.014 mg·L-1,TOC13.94mg·L-1,Chl-a26.546 mg·L-1,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其中在20 g残体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对水体TN、DTN、TP、TOC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67%、52.51%、94.99%、55.59%和98.55%;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均比初始值增加,残体释放的营养盐促进了金鱼藻生长,在20 g残体条件下其对金鱼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结果表明在水体含有20 g残体条件下,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及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有机质腐解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原沉积物和分别添加0.5%与1%有机质(植物残体)的沉积物作为底质培养沉水植物,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有机质的腐解过程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早期阶段,有机质的腐解对狐尾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但在整个培养阶段,与原沉积物组相比,0.5%有机质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植株生长, 狐尾藻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平均增加了12.99%和125.31%,而1%有机质的加入,狐尾藻生长受到抑制.在培养的前16d,有机质的添加抑制了沉水植物狐尾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在培养中后期,0.5%有机质的加入,可促进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0.5%有机质添加条件下,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持续升高,添加1%有机质和较长时间处理时,狐尾藻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在培养前期,1%有机质添加组植株丙二醛(MDA)含量比原沉积物组提高了20.13%,但与0.5%组差异不显著,即低浓度有机质的增加能促进狐尾藻生长及生理代谢,但随着有机质增加量的升高对狐尾藻的生理活动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20年8月威海瑜泰海洋牧场获取的定点在线观测数据和大面航次观测数据,研究了夏季海洋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的日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日变化的平均范围为4.02~4.45mg/L,呈现单峰结构,溶解氧浓度逐时的月标准差则存在多个峰值,溶解氧浓度每日峰值出现的时刻随日期推移向后延迟,其...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沉水植物腐解释放DOM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0,20,35℃下研究了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过程中DOM的特性、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腐解结束时5,10,20,35℃下黑藻的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初始干物质质量的59.13%、43.91%、32.61%和29.57%,马来眼子菜的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初始干物质质量的69.13%、51.3%、30.87%和29.57%.升高温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有机碳和全氮释放,对全磷无明显影响(P>0.05).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得到黑藻中含有2种类腐殖酸组分C1、C2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3,马来眼子菜中含有3种类腐殖酸组分C1、C2和C3.温度升高使得腐解水体中DO和电导率的变化程度加剧,总体上4种温度下2种植物腐解水体中DO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腐解前期(0~16d)参与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的主要细菌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腐解中后期(16~68d)参与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的细菌分别以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温度对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而参与2种植物腐解的真菌均以子囊菌(Ascomycetes)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20.
依据1989~2005年间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变化特征,探讨了长期倾倒疏浚物对该倾倒区环境的影响。其环境变化特征为:①倾倒区内淤积严重,水深持续变浅;②海水质量呈下降趋势,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是无机氮和无机磷;③表层沉积物质量好转,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各污染物平均含量均比周围海域低;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随季节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底栖生物优势类群更替明显,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变化大,倾倒区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周围海域低,底栖生物体内部分污染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长期倾倒疏浚物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水深和底栖生物群落产生不利影响,但对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底栖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