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开发绿色食品对农业生态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开发绿色食品对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加快农业向产业化迅速转型。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营销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新 《环境导报》2003,(8):15-15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针对当前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新趋势,农业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加快绿色食品发展,不断增强绿色食品的制度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发挥绿色食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促进作用、在带动农产品出口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得到了完善,但从市场营销方面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缺少很好对接,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开发相对滞…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对生存环境和饮食卫生的要求不断提高 ,“绿色食品”应运而生。绿色食品的开发不只是对单个部门或技术的要求 ,它涉及诸多学科 ,也应遵循多标准。本文简要阐述绿色食品的环境监测现状及技术要求并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依兰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种植基地建设,养殖基地建设,山产品采集基地建设,加工基地建设和销售基地建设及经济效益情况,提出了目前依兰县绿色食品开发已初步形成的标准体系框架并进行论述,评价分析了依兰县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困素,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使之逐步走向依兰县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是我省农业产品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尽阐述了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充分论了绿色食品是我省农业产品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绿色2仪器对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保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绿色食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绿色食品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阐明了绿色食品的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客观原因,以及发展绿色食品对保障食品安全性、解决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实现农业可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回顾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生发展历程,目前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生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着重强调要注重保护和发送生态环境,加强生产为基地建设,建设为龙头企业、加强市场开拓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导报》2003,(1):21-21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不少城市居民开始钟情绿色食品。然而,我们生活中的绿色食品却并不常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源头”缺少“活水”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也有10多年了,但至今仅有不到2000种食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食品生产厂家眼下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不屑于申报绿色食品。他们还未认识到,我国加入WTO后,食品业未来的竞争就在食品“绿”的成色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积极追赶绿色消费的时尚。市场门槛太高现有绿色食品的生产厂家多处于偏远地区,费尽力气也很难寻找到经…  相似文献   

9.
浅谈绿色食品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绿色食品的发展河北省邢台市环保局监测站丁瑞巧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工业废弃物污染农田、水、大气,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聚集,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化学产品使用量的增加,造成食品的化学...  相似文献   

10.
邓红 《陕西环境》2002,9(3):29-30
1绿色食品的提出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食品产业蒸蒸日上。据资料显示,1994年,美国绿色食品农场总数已发展到2.4万个,绿色食品销售额达25亿美元,1996年接近40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为23%。阿根廷绿色食品的出口额1991…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污水量不断增加。因此,未来我国应当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以改善不断恶化的水环境污染趋势。自动控制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至关重要,目前已经逐步应用到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及出水水质监测过程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国家稳定的最有力措施。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在对其农业规模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论证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模型探讨发达地区在保障粮食自给率达到80%以上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稳定增长及其最适增长空间。结果表明,对于拥有良好农业资源和厚实经济基础的江苏,最适粮食自给率应维持在82.5%~84.9%之间,此时的粮食作物、一般经济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最佳用地比为68 ∶20 ∶12。在现有规模化水平上,规模经济的最适增长潜力界于6.40%~7.54%之间。此外,非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不同粮食自给率下的江苏省农业规模化曲线,确定不同类型的作物用地空间及经济收益,其结果符合江苏省农业发展的特征,对江苏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该方法可用于对类似地区农业资源优化利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  卢滨  沈旭  方成  何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59-62,70
在总结国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污泥处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污泥处置方案选择原则,提出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方案。近期污水处理厂污泥仍送至有机肥料厂进行堆肥,但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使污泥肥料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由于污泥为中度污染污泥,必须减量化处置和利用,随着干化焚烧技术和建材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杭州市主城区污水污泥应选择以干化焚烧和建材利用为主,其它技术为辅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现代农业困境的必然选择。中国现阶段新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白色农业发展模式,精准农业发展模式,有机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这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国需要通过采取改革现行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培养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这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Soil emission of CO2 is closely linked to soil degradation, decreas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nd decline in soil quality. Enhancing soil quality through adoption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and soil restoration can increase SOC content and soil productivity, and partially mitigate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through judicious management of world cropland includes 0.08–0.12 Pg/yr by erosion control, 0.02–0.03 Pg/yr by restoration of severely degraded soils, 0.02–0.04 Pg/yr by reclam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 0.15–0.175 Pg/yr by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0.18–0.24 Pg/yr by adoption of improved cropping system and 0.30–0.40 Pg/yr as C offset through biofuel production. The total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he world cropland is about 0.75–1.0 Pg/yr or about 50% of annual emission of 1.6–1.8 Pg by deforestation and othe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finite soil-C sink could be filled over a 20 to 50-year period, during which energy related emission reductions gradually take effect at global scale.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s a win–win strategy, while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it also improves environment and partially mitigat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ntensification of farming and increasing biomass production can lead to increased sequestration of C in soils, and to partly meet commitment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at national and global scales. Global reduction in C emission may have to be substantial if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CO2 is to be stabilized at 550 ppmv. However, realization of this potential would require developing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land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and providing economic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为出发点,从可支撑的经济规模的三产业总和,即理论需求的农用地能够支撑的农业增加值,在满足理论农用地需求面积前提下区域可开发利用的最大工业用地支撑的工业增加值,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规模,对江苏省土地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以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Nowweallconcernourselveswiththecontemporaryproblemsofoverpopulation,resourceexploita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4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适合本区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构建经济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