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和《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加大全市可再生能源在供热、供冷行业的应用比例,今年天津市将开工建设11座可再生综合能源站,进一步推进全市可再生综合能源站的建设步伐。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相似文献   

2.
<正> 在这工业突飞猛进,能源短缺之际,地热能之开发与利用业已举世瞩目。1978年,地热能的探测,继续以较低的水平发展。然而,极大多数国家决心极力开发地热能以补充 煤和石油燃料之不足。那些没有其他能源的国家对于开发地热能尤为急切,但在拥有丰富的矿物燃料的国家,对于这项工作也决非等闲视之。美国是依靠私人工业开发地热资源的唯一国家。石油、矿产工业部门着眼于开发可用于发电的高温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I0014-I0014
<正>天津:新建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2014年天津市将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推进太阳能、浅层地势、污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供热节能减排。全年将新建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特别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70项市重点项目都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组织建设。此外还将建设20处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站,推进绿色农房建设,推广光伏发电、空气源热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消耗“双控”与燃煤替代供热清洁化、集中化成为必然趋势。清洁供暖效益评价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技术、财务、经济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目前,有关供热模式评价一般集中在经济和技术视角,难以系统反映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深层次问题。以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和浅层地热能为主多能互补的供暖方案为评价对象,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基于DPSIR模型构建清洁能源供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POS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西安市商业建筑清洁能源供暖方案综合效益和D-P-S-I-R子系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经济、技术和投资环境等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实施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多能互补供暖方案,依次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方案。进而提出关中地区清洁能源供暖监管体系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和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华电武清燃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率先在全市工业园区提供综合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对能源的梯级利用,集发电、供热、供冷、工业蒸汽和生活热水供应等功能于一身,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
赵玉清 《环境保护》2008,(10):53-55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及建筑能耗的特点,指出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并结合工程实例具体介绍了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以及太阳能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国网天津节能公司与国网天津城东公司签署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综合能源服务建设。到2020年,北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将实现零煤炭消费。双方将北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成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示范,以"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为指导思想,综合利用区内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分布式清洁能源,在示范区构建以"网、数、服务、消纳"为架构的城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西藏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问题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要想尽早结束西藏点油灯、烧牛粪、草坯的落后状态更离不开能源的开发、利用。西藏地区的能源是很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比比皆是。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地热能,它在西藏不仅分布广、贮藏量大,而且其开发利用受季节影响最小。为此在地热田的开发利用方面,西藏居国内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见报频繁 ,因为它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新世纪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人们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作出的不二选择。地热能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同时也是十分现实的绿色新能源。当前 ,地热能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最大的好处是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热能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用以替代化石能源 ,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地热能具有储集量大、可再生性、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等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能有效缓解当前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目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人才缺乏、资料数据不足等问题,提出应大力加强专业技术的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切实做好地热资源的勘探和详查,给予地热开发利用项目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实现我国地热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1、能源概论 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即称之谓能源。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煤炭、石油、电力、核能、薪柴、沼气、天然气、人工合成煤气等等。人们通常把煤炭、石油、电力、薪柴等称之谓常规能源;把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水能中的海水潮汐发电以及核能、沼气、天然气、人工合成煤气等的开发利用称之谓非常规能源,亦称新能源。 从地球诞生之日,人类起源之始,能源就开始为万物的生长、生命的繁衍,提供了必须的保证。太阳、月亮、森林、海洋、河流、湖泊、风雨雷电,以它们无穷的能量,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  相似文献   

12.
世界重要的无污染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海洋能、风能、氢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等。  相似文献   

13.
地热能     
极具潜力的新能源在所有用于发电的能源中,不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其他能源,地热能也许最易被忽略也是最不为大众所关注的一种能源。地热能来自于地球产生的热量。地球上有很多地热能量,其范围非常广,从距离地表很近的热水和热岩,到处于地表以下几公里处具有极高温度的水和岩石。根据理论,几乎可以从地球任何地方深入到距地表很深的地方去开采这些热能,甚至可以到达极端高温的岩浆——地球核心处融化的岩石。尤其是对于有着活跃火山活动和温泉的国家,如新西兰和冰岛。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 1月,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出版了他的新著《我们的选择:气候危机解决方案》。书中戈尔分析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景和局限。他认为太阳能是最为清洁的能源,是未来使用的最重要能源之一,但太阳能受制于能源开发地点的限  相似文献   

15.
前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能够循环利用、不断补充的、且具有再生功能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源(薪柴;农作物秸秆、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垃圾、粪便、稻壳。蔗渣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氢能等,它们大多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分布广泛,是一种清洁能源。它们是人类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又是近期能源的补充。河南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如沼气)和风能四个方面。这些能源的利用历史已经很长,例如临汝温泉,早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I0005-I0005
<正>2014年11月12日,华电武清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第二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成功通过了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标志着华电福源热电公司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基建工程全面告竣,转入商业运营。华电武清燃气分布式能源站自2013年1月6日开工建设以来,秉承"科技、人文、自然、健康"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华电系统在天津区域"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循环发展"的新能源窗口企业,以超前的市场竞争意识,科学组织,精心操作,深挖潜力,为武清居民、工业园区提供了热、电、冷、汽、生  相似文献   

17.
刘莹  李金凤 《环境保护》2012,(15):68-70
德国可再生能源稳健、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联邦政府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建立了以电力输送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为核心的全面、细致、深入的法律体系和以综合能源、气候计划为基准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巨大,发展迅猛,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借鉴学习德国既有体制,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15国(即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在2008—2012年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主要是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2008年,欧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包  相似文献   

18.
由能源造成环境污染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迫使人们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通常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不产生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相对常规能源(矿物能源)而言,清洁能源因其具有的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博任 《环境》2007,(8):52-53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寻求和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它们如何被人类开发利用?开发的潜力有多大?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IWBCSD)2008年8月21日报道 美国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建议在纽约大力发展可循环能源项目,其中包括在城市大桥上安装风力发电机。在高楼大厦上安装太阳能采集板,并充分利用潮汐能、地热能以及核能。布隆伯格在此前内华达州组织的拉斯维加斯清洁能源市长高峰会议上公布了他计划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