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赤水市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融合卫星遥感、生态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指标,对2015—2020年赤水市的全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及变化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诊断明确了赤水市生态保护面临的城镇扩张挤占其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程度缓慢、局部生态系统功能有降低趋势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赤水市生态建设思路以及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力度、开展植被保护恢复与生态廊道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优势产业相协调、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地保护和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陆海统筹已成为美丽海湾建设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其中,陆海气氮磷污染协同治理是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但其缺乏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梳理了陆海气环境介质与界面过程的监测、模型(流域-河流模型、河口-近海模型、大气沉降模型等)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为加快推进流域-海域综合治理,亟须建立陆海气氮磷污染监测-模型-评估-决策体系。建议加快陆海气界面氮磷通量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构建陆海气集成或耦合模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探究氮磷污染来源、主要输移通道、跨界面过程和机制。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1)基于监测与模型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2)构建陆海统筹视角的富营养化评估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3)创新分区分类环境容量核算与分配方法;4)研究海岸带环境污染多目标治理优化方案;5)开展海岸带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互馈模拟与多主体协同决策,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大清河-白洋淀流域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功能分区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使用InVEST模型,对大清河-白洋淀流域2010、2015及2018年的生境质量、碳储量及土壤侵蚀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2010-2015年流域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015-2018年生境质量提升,土壤侵蚀缓解,但...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不达标、对水源地保护空间认识不足、水源地流域经济机制不完善等。针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水源地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分析了空间、结构、功能、作用机制方面的成因,探讨了基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水源地保护战略要求。在水源地流域框架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水源地格局、实施水源地生态空间管控、建立水源地生态经济机制、开展水源地生态建设四个方面的战略,为新时代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EBM)是一种得到海洋界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的管理理念,文章分析了EBM的内涵、原则,简要介绍了各海洋大国在海洋发展战略中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实践,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方面的初步尝试.结合EBM所提倡的原则、方法以及我国国情,文章提出了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所急需开展的工作,包括开展海洋管理单元区划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建立和健全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系统、建立涉海机构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以及扩展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渠道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亚湾滩涂区域为例,梳理了大亚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亚湾滩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14个指标,对大亚湾滩涂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2014年期间,大亚湾滩涂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范围为0.23~0.72,平均值为0.51,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亚湾滩涂资源承载力属于较差到良好两个级别,其中2000年~2007年8年属于较差级别,2007年以后属于良好级别。提升大亚湾滩涂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入手,控制陆域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和恢复自然资源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坚持陆海统筹,是新时代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领域,河口区地处陆海交汇区域,是破解陆海统筹环境管理难题的关键区域.目前,河口区环境监督管理存在管理边界不明确、生态环境监测覆盖面不足、缺乏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等问题.新形势下,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破除陆海空间界限和行政管理壁垒,优化陆海衔接、海陆协同的污染防治体系,建立陆海一体、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因此,本文提出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质量监管对策,包括划分河口水体管理单元、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河口水环境基准体系、开展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建立信息共享和智慧监管平台等,强化河口区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为推进河口区域联动机制的建立及陆海统筹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乐清湾盐度环境梯度下浮游植物生态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4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调查数据,通过研究乐清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高斯模型分析研究了在盐度环境梯度下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生态阈值。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适盐度值是26.12,盐度的生态阈值区间为[24.36,27.88],最适生态阈值为[25.24,27.00],实测数据中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出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盐度为26.48,该盐度在所得最适生态阈值范围内。此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测与预警提供基准值及预警阈值,可用于乐清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渤海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陆海统筹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机构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河长、湾长制以及陆海生态补偿机制未实现深度融合,陆域、海域在环境管理上呈现监管真空化、行政壁垒化、责任主体模糊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涉及跨界协作监管、河长湾长融合、生态补偿激励、陆域海域统筹的流域?河口?近岸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机制,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本文基于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利用近几年的数据资料,筛选出该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筛选结果来看,近年来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出现了组织结构变简单、活力降低、出现病态症状等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本文从流域整治、污染减排、减少扰动、生态建设、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保护和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VSD模型的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分析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VSD概念模型,建立了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经过分析计算得出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中度脆弱状态,影响的主要胁迫因子为临港工业发展和海水养殖活动;系统敏感因子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佳适应策略是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环境整治和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研究发现,象山湾生态脆弱性的评价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对经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象山湾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数据,对其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环境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概念、特点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水质管理向水生态管理转变的关键阶段,水生态功能区是实施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单元. 结合区划理论的发展,对国内外区划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界定了水生态功能区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水生态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辨析了水生态功能区与水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的关系,提出了水生态功能区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结果表明,水生态功能区是开展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识别水生态功能和确定水生态保护目标的基本单元,具有基于流域单元进行划分、以水生态系统等级结构为主线、区域区划与类型区划相统一、陆地与水体保持一致性等特点;不同功能区在基本概念、法律和政策依据、分区目的、分区体系、分区指标和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差异显著,水生态功能区是对上述功能区的发展、补充和完善;作为一个崭新概念,水生态功能区的实施需要从法律、机构、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全面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支撑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涉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长江流域的环境管理策略大致经历了以水量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和水质目标管理三个阶段.在统一生态环境监管职能、实现五个“打通”的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策略必将由水质目标管理快速向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转变.在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的积极进展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①规划和建设服务于应急预警和管理决策的长江生态系统观测网络,推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融合,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时空精度和反应速度,开展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观测;②加强长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主要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研究、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突出生态问题专题研究,不断创新科研与管理深度融合的科研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③制定长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分阶段分区域目标,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陆域生态和水陆交错带的持续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协同;④提出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和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的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