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化企业射线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射性同位素仪表 ,用来测料位、液位和密度等 ;二是工业X、γ射线探伤机 ,用于对塔、球罐、容器及各种管道的焊缝进行检测 ,同时还定期对各种设备的腐蚀程度进行检测 ;三是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和X射线衍射仪、荧光仪 ,分别分布于石化企业职工医院和科研机构。1射线对人体的危害X射线和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 ,不带电荷 ,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电离作用很弱 ,它主要是与体内分子或原子产生次级电离作用 ,引起损伤效应。另外 ,X、γ射线穿透力很强 ,一定量的照射可引起皮肤和深层组织的损伤。接触射线的…  相似文献   

2.
血铅生物半衰期较短,只能反应人体短近铅中毒状况,存在一定局限性;骨铅生物半衰期较长,能够反应人体铅负荷的累积效应,有必要进行检测。体内X射线荧光骨铅检测系统从发明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文章根据激发源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系统进行分析讨论,作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型煤高温固硫终产物Ca-Fe-S-Si-O体系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型煤中适当加人添加剂硅、铁组分燃烧生成新的Ca-Fe-S-Si-O体系后,固硫率明显提高。本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该体系的高温固硫终产物进行表征;分析了灰渣样品并讨论添加剂对固硫率的影响,为型煤工业配料寻求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聚合硅酸铝铁的带电特征及X衍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研究了PSAF的带电特性,探讨了PSAF的絮凝机理,并与传统絮凝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PSAF水解聚合形成物的电荷量随Al^3 /Fe^3 摩尔比的减小以及SiO2浓度和碱化度B^ 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酸性至中性范围内荷正电,在pH值大于7.5时荷负电。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证明在实验条件下,Al^3 、Fe^3 和SO4^2-均参与了反应,与聚硅酸形成了无定形高聚物。  相似文献   

5.
PW—1404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15个稀土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碧如  熊朝东 《环境与开发》1997,12(4):43-44,15
研究了用飞利浦PW-1404X荧光仪所带有的自动扣除背景,计算经验X系数和干扰校正系数,多种基体校正数学模式校正基体效应和元素间谱线干扰等功能,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来测定复杂15个单一稀土元素,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组成与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了研究各个地区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含量,从离地表20米处的电网绝缘子表面采集九个大气降尘样品,对其水溶性部分用有机溶剂进行有物的分离萃取,求出有机物的含量,采用XRPD进行物相鉴定,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可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钾盐,有机碱,盐酸盐加合物,尿素与尿素,硝酸盐加合物等四类,并对其影响CaSO4.2HO的溶解度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类有机物对CaSO4;2HO溶解度的提高均  相似文献   

7.
单井注抽(single-well push-pull, SWPP)试验因为成本低、耗时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获取含水层中与径向弥散有关的参数。其中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在SWPP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前人的SWPP试验模型对这两个过程的刻画过于单一。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同时考虑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的SWPP试验模型,通过与前人的SWPP试验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SWPP试验结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SWPP试验中,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含水层径向弥散的影响不能忽视,当井筒内的地下水体积越大,混合效应越显著,井筒内溶质的穿透曲线较低;当表皮区域弥散度大于含水层弥散度时,表皮厚度越大,越不利于溶质在表皮区域的迁移,而当表皮区域弥散度小于含水层区域弥散度时,表皮厚度越大,越不利于溶质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表皮区域孔隙度越大,对流速度越小,越不利于溶质迁移;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在SWPP试验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霍向晨  刘树深  张晶  张瑾 《环境科学》2013,34(1):257-262
采用直接均分射线设计(EquRay)构建二甲亚砜(DMSO)分别与3种常用农药乐果(DIM)、敌敌畏(DIC)和甲霜灵(MET)的二元混合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MTA)测试单个物质及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检测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提出并应用多效应残差法(multi-effectresidual analysis,MERA)定量表征DMSO-农药二元混合物实验观测毒性相对于CA模型预测结果的偏离程度,即毒性相互作用强度.表征结果显示3组DMSO-农药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以拮抗作用为主,最强拮抗作用在-23%~-15%之间,发生拮抗作用的浓度范围及拮抗作用强度受混合物组成、组分浓度比和效应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比较MERA与传统等效线图及扩展毒性单位和对3组二元混合物的表征结果发现,MERA从生物效应角度表征毒性相互作用强度,受到混合物组成和效应水平的限制较少,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相互作用的二元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流域累积效应及其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累积效应、流域累积效应和累积效应评估的概念,并从技术、哲学和社会价值体系3方面着重论述了螺积效应评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流域累积效应评估的研究及未来展望,提出了更加完善合理的流域生态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与(株)中部电力、(株)在原制作所共同合作,对用电子射线接触法除去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烟气中疏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2)的新处理法的效果及其经济性进行了实际验证。过去的方法与电子束法的差异见下图。这种新技术,是用电子射线接触排烟,使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变成硫酸和硝酸,同时通入氨气使其发生反应,从而使SOx和NOx成为粉末状,可以高效地回收硫酸铵和硝酸铵。共同研究小组在中部电力的名古屋火力发电厂内,按实际的燃煤火力发电厂1/200的规模设置了一个小型试验装置(输出功率3500KW),多次进行了以…  相似文献   

11.
聂鑫  毛前军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372-382
平流层中的硫酸盐气溶胶在地球能量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自主开发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型,重点研究对流层气溶胶类型、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太阳天顶角(SZA)和地表反照率等对平流层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和大气加热速率等辐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层无气溶胶时,平流层气溶胶在大气顶层(TOA)的辐射强迫为-15.80 W·m-2,地气系统的冷却效应最大.对流层气溶胶为黑碳时,平流层气溶胶在大气底层(BOT)的辐射强迫最小,为-47.53 W·m-2,地表冷却最大.同时,平流层硫酸盐的辐射强迫导致对流层 降温,平流层升温,在模拟条件下,最大升温可达0.6 K·d-1.此外,结果还表明,平流层硫酸盐辐射强迫对AOD、SZA和地表反照率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平流层气溶胶在TOA和BOT的辐射强迫随AOD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但随地表反照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AOD和SZA的增大会强化辐射强迫的作用效果,但地表反照率的增大可能会改变辐射强迫的正负,导致平流层硫酸盐对地气系统的作用效果从冷却变为加热.  相似文献   

12.
基于LMDI模型将我国“十二五”时期工业污染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强度3种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是该时期大部分工业污染物排放下降的首要驱动,表现为:全国范围内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抑制了工业规模的无序扩张,进而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形成向下的“拉力”.结构效应虽不如规模效应显著,但两者相差不大,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物减排起到积极作用.相比而言,强度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的启示是:“十三五”时期的减排政策应继续向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的方向倾斜;考虑到规模效应的边际减排成本不断增长,还应建立长效机制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减排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定义随机效应与非随机效应的区别之处,在于前者具有如下特征;即,它注意单个的、偶尔的事件是否发生。在单一事件中不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全有或全无”原理。在许多事件中,要同时观察由非随机效应造成的剂量一效应关系。人体内典型的随机效应是遗传功能破坏(经过性原细胞)和癌组织扩散(向其它体细胞)。造成此种破坏的典型因素是化学物质及高能辐射。通过性原细胞扩散的遗传性疾病至今尚未在人体内得到证实。与之不同的是,有关致癌作用的病例则屡见不鲜。二、与化学相关的癌病史大多数癌症病例均由职业…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燃烧法测定了夏季珠江口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结果表明,DOC浓度在夏季珠江口虎门上游不同来源的淡水水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广州段水体DOC浓度高达479 μmol/L,在广州-虎门约70 km干流中DOC浓度呈快速降低趋势。东江三条支流在广州-虎门汇入干流中,东江各支流平均DOC浓度约为227 μmol/L,东江DOC浓度相对较低水体的汇入稀释了干流中的DOC,再加上DOC的去除效应,至虎门时干流中DOC浓度只有139 μmol/L,即干流中DOC下降的浓度为340 μmol/L。建立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讨论去除效应和稀释效应各自的贡献,结果表明去除效应和稀释效应的贡献分别为228 μmol/L(占比约67%)和112 μmol/L(占比约33%),DOC浓度在珠江广州-虎门快速下降主要由去除效应造成,但东江对干流的稀释效应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年浙江省放射性申报登记试点城市--嘉兴市的申报登记结果,在分析该市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现状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对放射性污染管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嘉兴市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噪声的掩蔽效应导致事故东北大学叶红卫,栾昌才噪声的掩蔽效应是指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外一个或多个声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在工业生产上,噪声的掩蔽效应是广泛存在的。这一掩蔽效应经常使操作人员听不到事故的前兆和警戒信号(行车信号、危险报警信号等)而发生工伤事...  相似文献   

17.
本义对前期[1][2]的理论分析成果进行修改和验证。前期曾用大量文献上的晶体结构参数仅演为理论的X射线树木图,从中选出若干条特征峰,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强度比与钙质闪石的11种阳离子占位度问,建立一系列经验公式,用以估算未知的钙质冈石样品阳离子占位度,精度在85%-98%之间,多数阳离子精度超过90%.在闪石晶体化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阳离子如M1、M3位中Mg、Fe2+、A位的K、三缺值Em及万位的Si等精度均超过90%;晶体化学类型定名的准确度达85%。成果表明,利用X射线衍射法估算闪石的阳离子占位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还有待于用实测数据检验其可行性。本次工作的日的,便是以实测数据来验证前期理论成果并确定其可靠性。通过反复改变衍射圈上特征反射的选择和改变样本数,以实测结果验证各种组合建立的线性模型,所估算的各品位各种阳离子占位数的准确度在78%-96%之间,大多数大于80%,接近或超过90%的有八位的K、空缺值Em、位的Mg、Fe没+及T位的Si等。晶体化学类型定名的准确度可达80%。但在建立线性模型时,必须将理沦计算的粉末国与实测阁一起进行统计。所选用的实测样品愈多,该族矿物种后愈广泛,则建立的模型的代表性也愈广泛,可靠程度愈高。这一成果证实了用此类方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过量的硒会对土壤生物造成毒害效应,然而目前我国还未制定用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生态标准.本研究通过搜集土壤硒的毒理数据,并根据不同的效应终点对其进行筛选,分别推导对5%物种危害的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species, HC5).以20%效应浓度(20%Effect Concentration, EC20)、25%效应浓度(25%Effect Concentration, EC25)和最低观察效应浓度/水平(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Level, LOEC/LOEL)等为效应终点的毒理数据进行一级HC5值的推导,以半数效应浓度(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EC50)和半数致死效应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等为效应终点的毒理数据进行二级HC5值的推导.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并以2001~2015年PM2.5年度均值作为衡量霾污染的指标,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中国霾污染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省市的霾污染演变趋势具有倒"U"的特点,这说明中国的霾污染在2001~2015年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变化趋势;无论是采用地理相邻权重还是经济权重,中国省际间的霾污染均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这揭示霾污染的治理与控制需要地区间建立恰当的合作机制,避免出现"损人利己"现象;在对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全要素能源效率对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霾污染水平,还将对周边地区的霾污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解方程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霾污染的负向效应显著,并且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大于技术效率,但两者的间接效应均显著大于直接效应,这揭示了技术扩散对霾污染具有重要的潜在促降效应.因此,在治理霾污染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发新能源技术以发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减霾效果,以及通过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在霾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吡虫啉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型杀虫剂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吡虫啉对泽蛙蝌蚪,黑斑蛙蝌蚪及青Jiang鱼的急性毒性表明,吡虫啉属于低毒农药,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揭示其无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