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修复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污染土壤的方法,借助Tessier五步法分析土壤中镉、铅的形态,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镉、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HAP对土壤中有效态镉有一定程度的吸附钝化作用;n-HAP的投加比例为5%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Cd的有效态下降比率达到了49%;n-HAP对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钝化效果比较明显,对有效态铅的降低率达到了90%的水平,且平衡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n-HAP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要好于镉污染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人居环境安全,其中土壤铅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加强对铅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采取磷酸氢二钠(DSP)和植酸(PA)钝化处理铅污染土壤,采用BCR形态分析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00—2007)评价土壤铅赋存化学形态和浸出毒性。结果表明:DSP与PA对污染土壤pH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但均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的铅浸出浓度,并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入场标准限值(0.25 mg?L?1);随添加比例增加,DSP与PA均能促使土壤中铅元素由活泼态(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态(残渣态)转变,且PA钝化效果优于DSP;两种磷材料处理后的土壤浸出毒性与酸可提取态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同样地,PA优于DSP。可见,PA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固铅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镧处理(0、50、200和800 mg·kg-1)对中度铅胁迫下(200mg·kg-1)玉米生长、矿质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及Pb和La吸收的影响,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稀土矿区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外源L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乙酸铵-EDTA提取态La的浓度显著增加,而乙酸铵-EDTA提取态Pb的浓度显著降低;玉米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了17.90%~81.17%,根冠比显著增加了21.74%~86.96%;随着土壤中La浓度的增加根部P含量显著降低了19.16%~89.68%,La浓度为200 mg·kg-1和800 mg·kg-1时,地上部P和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5.51%~91.98%和48.27%~76.58%;随着土壤中La浓度的增加,植株C:P、N:P和植株La浓度显著增加,地上部和根部Pb浓度分别显著增加了52.61%~99.01%和15.99%~44.34%;随着La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K、Ca和Mg的含量。结果初步证明,在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加剧了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毒害效应及其所引发的生态风险问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稀土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的铅对三种蔬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温室栽培萝卜、青菜和莴苣,研究土壤中的铅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器官中的残留。在低浓度下,铅对蔬菜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土壤有效态铅浓度与蔬菜各器官含铅浓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不同蔬菜对铅的敏感性、耐受力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一种硅钙稳定剂对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及水稻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1)添加硅钙稳定剂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百分比含量(有效态/总量),抑制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其中水稻分蘖期铅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9.06%~18.6%,铜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24.4%~27.4%,锌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1.81%~5.4%;水稻成熟期铅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59.8%~62.6%,铜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30.6%~50.1%,锌有效态百分比降幅为21.8%~22.7%。(2)从不同时期比较,成熟期土壤中铅、铜、锌有效态百分比明显高于分蘖期;从土壤中不同元素重金属有效态百分比比较,铜锌铅;从硅钙稳定剂对不同元素重金属稳定效果比较,铅锌铜。(3)添加适量的硅钙稳定剂能抑制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促进水稻的生长。综合硅钙稳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稳定效果、水稻吸收重金属抑制效应及水稻生长效应,合适的添加量是硅钙稳定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钾肥对土壤-辣椒体系中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土壤土,开展施肥对蔬菜安全生产的研究,对于减少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用量的硫酸钾和氯化钾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吸收、累积铅的效应及对土壤铅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能显著促进辣椒生长,降低辣椒根、茎叶及果实中铅含量,土壤有效态铅含量亦随着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低用量的氯化钾也能促进辣椒的生长,但随着氯化钾用量的增加,辣椒各部分生物量反而降低,其茎叶和果实铅含量也显著增加,而土壤DTPA-Pb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因此,硫酸钾在控制辣椒吸收重金属铅方面较氯化钾有较好的效果,在类似铅污染农田中可以成为保障辣椒安全生产的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镧处理对铅胁迫下玉米生长和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起凡  郭伟  常青  潘亮  周昕南  杨亮  李娥 《环境科学》2019,40(1):480-487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镧处理(0、50、200和800 mg·kg~(-1))对中度铅胁迫下(200 mg·kg~(-1))玉米生长、矿质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及Pb和La吸收的影响,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稀土矿区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外源L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乙酸铵-EDTA提取态La的浓度显著增加,而乙酸铵-EDTA提取态Pb的浓度显著降低;玉米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了17.90%~81.17%,根冠比显著增加了21.74%~86.96%;随着土壤中La浓度的增加根部P含量显著降低了19.16%~89.68%,La浓度为200 mg·kg~(-1)和800 mg·kg~(-1)时,地上部P和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5.51%~91.98%和48.27%~76.58%;随着土壤中La浓度的增加,植株C∶P、N∶P和植株La浓度显著增加,地上部和根部Pb浓度分别显著增加了52.61%~99.01%和15.99%~44.34%;随着La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K、Ca和Mg的含量.结果初步证明,在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加剧了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毒害效应及其所引发的生态风险问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稀土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有机酸可提高土壤磷有效性,且能影响对重金属的固定,其在磷活化和重金属钝化方面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本研究以模拟铅污染土壤为对象,外源添加磷和柠檬酸,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0.01 mol·L-1CaCl2提取和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评价有机酸存在下磷对模拟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以苹果酸、NaNO3溶液为解吸剂探讨磷-柠檬酸-铅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无柠檬酸时,酸提取态Pb含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加磷100 mg·kg-1、400 mg·kg-1时,酸提取态Pb含量随柠檬酸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残渣态Pb与酸提取态Pb的变化趋势相反,说明磷能降低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柠檬酸则作用相反.有机酸浓度一定时,随磷浓度增加,0.01 mol·L-1CaCl2提取和TCLP提取的铅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明磷具有钝化铅污染土壤的效果;但磷浓度一定时,它们提取铅含量随柠檬酸浓度增加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铅的解吸率随苹果酸浓度增加、pH值减小、离子强度增加而提高,且只添加磷处理的土壤铅解吸量较添加磷和柠檬酸共同处理的土壤少,前者钝化的铅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铅污染水平下,不同腐殖酸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土壤提供养分来源,在1000 mg/kg高浓度铅污染水平下,施用2.00%的腐殖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加最大达836%。腐殖酸能有效降低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铅去除率最大可以达到15%;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来抑制铅的生物有效性,其中土壤p H值占主导因子。腐殖酸可以抑制土壤中铅向植物的转运,减少铅在油菜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树土壤铅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6种冬青科(Ilex)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冬青科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残渣态>有机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铅在此类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态存在,两者总量占土壤中总铅量的90%以上,显示出生物利用性较大的Pb形态含量相应减少。从非根际土壤到根际土壤,6种茶树土壤铅的各种形态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改变,其改变情况虽各有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生物有效性较大的碳酸盐态铅和生物有效性居中的铁锰氧化态铅、有机态铅有下降趋势,而难于被植物吸收的残渣态铅含量有上升趋势,表明冬青科苦丁茶树的根际环境具有一定的降低重金属铅污染的阻截作用。  相似文献   

11.
螯合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螯合剂作为螯合剂被广泛应用到土壤修复中,但存在修复效率不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为提高螯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多种螯合剂联合技术被研究.相比单一螯合剂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可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分析了螯合剂联合修复技术(螯合剂与电动修复技术、螯合剂与植物修复技术、螯合剂与淋洗剂修复技术)及新型联合修复技术(螯合剂与可渗透反应格栅联合技术、螯合剂与超声波联合技术及螯合剂与真菌联合技术),并阐述了各技术的修复原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联合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提高修复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①联合修复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螯合剂添加方式、土壤酸碱性、复配浓度及淋洗时间等.②联合技术与土壤组分及污染物发生了一系列的物化反应,对重金属的活化与重金属形态之间的机理反应还需进一步明确.③螯合剂的添加可能会增大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及重金属向地下渗滤的风险,造成二次污染.④新型联合修复技术目前只应用于实验室内.为使螯合剂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性,建议未来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展联合技术的微观机理研究;加大对螯合剂与其他技术的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寻求联合技术的最佳耦合点;研发可生物降解的螯合剂;寻找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回收螯合剂.   相似文献   

12.
徐雷  代惠萍  魏树和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237-5244
针对镉/铅等一类重金属污染土壤、砷污染土壤,以及镉-铅-砷等复合污染土壤(三类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就淋洗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选用等问题进行综述.总的来看,对于镉/铅等一类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剂的去除率较高.如GLDA(谷氨酸N,N-二乙酸)和柠檬酸等,不仅去除率高,而且环境较友好对于砷污染土壤,复合淋洗剂的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如NaOH-EDTA对As的去除率较高对于镉-铅-砷等复合污染土壤,复合淋洗剂则更能发挥其所含各类淋洗剂的优势.如NaOH-H3PO4与单一淋洗剂相比,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较高.笔者认为,同时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均有较高去除率且二次污染较小的复合淋洗剂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加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对诱导葎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采取盆栽试验研究了镉污染土壤中施加不同浓度GLDA对葎草生长状况、抗氧化酶系统和镉积累特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螯合剂GLDA施入50 mg/kg的镉污染土壤后,葎草生物量、根长和茎长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了13.1%~59.1%、6.6%~26.0%和6.8%~10.6%,而葎草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提升了10.4%~53.8%;GLDA在浓度为2.5~3.75 mmol/kg时,葎草对镉均有较好的累积净化效果,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29~1.32倍。总体而言,施加2.5 mmol/kg GLDA效果最为理想,此时葎草生长受影响较小,地下和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7,1.67倍,转运系数、地下部富集系数和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00、1.61和1.60。上述结果表明,施加适宜浓度的GLDA能够有效提升葎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一螯合剂EDTA、EDDS以及复合螯合剂的不同EDTA/EDDS配比对玉米和油菜作物重金属Pb、Cu、Cd的富集程度,并且通过淋滤实验分析各种螯合剂处理的土壤淋滤液重金属含量和土壤营养元素流失情况。结果表明:螯合剂的存在明显增加了植物重金属Pb、Cu、Cd的富集系数。植物重金属Pb富集系数在添加复合螯合剂配比3(EDTA/EDDS=1:2)时,达到最高;重金属Cu富集系数在添加复合螯合剂配比2(EDTA/EDDS=2:1)时,达到最高7.3;重金属Cd富集系数在添加单一螯合剂EDTA时达最高。土壤重金属淋滤液浓度在添加复合螯合剂不同EDTA/EDDS配比时比单一施用螯合剂要低。玉米组淋滤液中TN平均浓度高低依次为EDTA > EDDS > 配比3 > 配比1 > 配比2。油菜组淋滤液中TN平均浓度高低依次为EDTA > EDDS > 配比1 > 配比2 > 配比3。玉米组TP平均流失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TP平均流失浓度72%,油菜组TP平均流失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TP平均流失浓度54%。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已成为农业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镉污染治理为研究目标,以化学淋洗剂为研究对象,综合评述了不同类型淋洗剂的洗脱机理、淋洗效果和影响因素,推荐了适用于不同镉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并对现阶段国内外镉污染土壤淋洗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认为土壤镉污染复合淋洗技术的机理研究,淋洗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适用低渗透土壤的淋洗剂研发,淋洗下土壤及环境的变化研究,淋洗剂投放后土壤修复的数值模拟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生物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土壤缓冲剂的开发,以及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等是未来镉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螯合剂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进行了垃圾焚烧飞灰的新型稳定化药剂--重金属螯合剂的实验室研究,探讨了本螯合剂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本螯合剂夺悄灰中重金属的总捕集效率高达97%以上,其效果显著优于无机稳定化药剂Na2S和石灰,且处理后的飞灰能达到重金属废物的填埋控制标准,同时,其处理后的飞灰的最大浸出量远低于无机稳定化药剂处理后的飞灰,且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都具有好的稳定化效果,减少了稳定化产物在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螯合剂捕集重金属Pb2+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探讨了当含铅废物中共存其他金属时,高分子螯合剂对捕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种螯合剂对铅去除率在99.7%以上,不受钾,钠和钙离子存在的影响,并且也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当有铁禽子存在时,会降低铅的去除率,但钙离子的共存有利于铅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是在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综合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螯合剂种类、螯合剂施入时间、施入方式、浓度与剂量、不同富集植物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了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甲基甘氨酸二乙酸(MGD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1种传统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 mmol/kg)下对蜈蚣草吸收土壤中As的影响。研究表明:4种螯合剂在1.25 mmol/kg时均能显著提高蜈蚣草生物量。EDDS在10 mmol/kg时根际土壤生物有效态As的含量最高,较空白组CK提高了69.2%。GLDA在10.00 mmol/kg时根际土壤As较原土壤降低了28.84%。浓度为5.00 mmol/kg的EDDS处理的蜈蚣草对As的富集系数BCF最高,为7.99,是CK的1.70倍。综合蜈蚣草生物量和对As的BCF值来看,5.00 mmol/kg MGDA地上部分对As积累量最大,其值为2648.65 μg/pot,较CK提高了65.92%。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土壤Cd和Zn领域的新型螯合剂GLDA和MGDA在修复土壤As污染同样具有明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螯合剂淋洗与电化学还原联用能否提高土壤重金属去除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技术联用的处理方法.比较了淋洗与联用技术Cd和Pb的去除效率,探究了使用联用技术时土壤悬液重金属的传质机制,分析了不同螯合剂处理的成本效益.研究发现,联用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协同增强效应与螯合剂的螯合能力及再生能力有关.氨基多羧酸类螯合剂最大可将Cd和Pb的去除效率提高15.24%和27.05%,小分子有机酸最大可将Cd和Pb的去除效率提高5.31%和10.24%.结果表明,氨基多羧酸类螯合剂更适用于联用修复体系.认为其经济有效的修复手段是采用EDTA淋洗与电化学还原联用,可以将46.60%的Cd和76.93%的Pb从土壤中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