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滴滤净化VOC_s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滴滤净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介绍了生物滴滤技术的研究现状 ,包括净化机理 ,可以净化的污染物 ,起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和它们需要的环境条件 ,及生物滴滤模型。目前生物滴滤技术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完善和发展 :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改进生物滴滤填料 ,完善生物滴滤模型和开展实际废气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生物强化技术及其降解理论,分析了生物强化法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详细列举了直接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或共代谢基质类物质、固定化生物强化技术、引入生物强化制剂、生物强化工艺等四个方面的生物强化技术,分别介绍了废水、废气处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典型应用实例,并指出了生物强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生物强化技术是通过向生物处理系统中添加高效菌和优势菌来提高系统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从而有效去除难降解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该文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含硫废气,VOCs废气和氨氮类废气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气十条"政策的出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废气污染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净化技术是目前可生化废气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填料在整个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着废气的净化效果。文章论述了生物法净化废气的机理,理想填料的基本特性要求,并分类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常用有机、无机、混合、复合填料的特征及其应用。针对现今废气处理用生物填料存在的易破碎、生物活性低及营养缓释性差等问题,提出未来新型填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并为生物法净化废气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利用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如利用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和吸附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探讨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以及应用,主要探讨了微波催化氧化技术、活性炭纤维治理技术和生物治理技术,并介绍了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净化技术的应用和膜基吸收净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其中微生物起关键作用。文章从与废气生物处理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硫化氢的净化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硫化氢废气的各类净化方法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硫化氢废气常规净化的方法有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等,目前净化硫化氢废气的主要新技术,包括生物法、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法和电子束照微波分解法。重点论述了生物法和电化学法净化工艺,生物法主要用于低浓度大气量的硫化氢废气的处理,具有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较少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电化学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不产生副产物或二次污染物等优点。这两种方法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氧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性能好等优点,其在化学污染物降解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此简述了电子束辐照技术降解化学污染物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中有害残留物;挥发性有机物、烟气等废气的净化;印染、浸金、苯胺类废水的辐照处理及固体污染物等化学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体生物净化的实质是污染物从气相向液相的传质、液相再向生物相的传质及生物降解的过程。若生物处理系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创造较好的环境,对废气污染物净化效率就较高。传质速率取决于气态污染物的性质及浓度,生物转化与微生物的活性和填料表面的物理性质等。技术开发主要强化传质和控制有利于转化的反应过程。本文着重论述生物净化法的类型、机理和工艺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VOCs生物净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文章综述了生物过滤、生物滴滤、生物洗涤、膜生物反应器等4种净化工艺;总结了前人就废气性质、降解菌、填料结构与特性、pH与温度等因素对反应体系降解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研究废气生物降解过程和研究生物量积累与运行性能关系等的动力学模型。最后论述了该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生物法净化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废气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种废气的净化原理,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S2、H2S、SO2含硫废气、NOx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生物法净化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废气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种废气的净化原理,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S2、H2S、SO2含硫废气、NOx等。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快速发展之时,工业生产随之排放的废气也日益增加,其中废气污染物中所含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严重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常规的处理方法为低温等离子与活性炭吸附处理,但是低温等离子净化设备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饱和后的活性炭的再生问题也较难解决,而生物滴滤法净化VOCS技术则是一种净化效率高,投资及运行成本低,符合安全和清洁生产原则的处理低浓度大风量VOCS气体的新型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水产饲料恶臭废气中的主要组分H2S、NH3和三甲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填料塔进行脱臭的试验研究,考察运行生物填料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物净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塔内生物菌落对目标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气体流量、进气浓度和液体喷淋量对恶臭净化效率的影响较小。在进气浓度≯300mg/m3、气体流量不高于0.45m3/h(停留时间≮20s)、循环液喷淋密度在0.05~0.9m3/(m2.h)时,系统对H2S、NH3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分别保持在100%、99.2%和99.4%左右。经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净化水产饲料恶臭废气的主要微生物为副球菌属和硫杆菌属中的细菌。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滴滤器处理低流量、高浓度有机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高浓度下的有机废气净化。研究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生物滴滤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同的污染物在相同的填料高度下具有一定的处理效率,且在一定的填料段内生化去除速率基本稳定,整个填料塔存在最大生化去除速率。  相似文献   

16.
生物法处理饲料恶臭废气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处理饲料恶臭废气工程应用研究表明,在288 d运行期间示范工程装置表现出了良好的运行稳定性,氨的净化效率一般稳定在90%以上,可达99%。经过当地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饲料恶臭废气经生物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这一成果对我国饲料行业恶臭废气的治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该生物脱臭技术具有抗负荷、温度变化能力强、设备简单、停留时间短、运行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低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净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其中最有优势且应用较多的生物法净化技术,指出其净化处理低浓度废气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常虹  陶红 《环境科技》2007,20(6):26-28,31
生物法净化有机气体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法与生物滴滤池法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研究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苯系有机废气.选用城市污水处理场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以二甲苯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驯化、培养出适合处理苯系化合物的优势菌种,考察了二甲苯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工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污染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为此加强工业废气中VOCs的净化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VOCs净化技术主要包括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生物法、等离子体法等,为了提高工业废气中VOCs净化效果,应该从经济性、可行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选择最合理的废气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般性问题     
X701 9900350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陈建孟…(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8,6(3)一30一36环信X一4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图5参42表面激发二次电子发射的理论,通过比较不同金属电极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6,研究电极材料对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影响的机理,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电极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