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OECD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探索性的举措为解决“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当下热门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下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以实现“双重红利”为目标,为中国环境税制改革提供建议,使中国的环境税制度既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讨论了环境税的社会功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环境税制的基本构想,对环境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以及税率设计提出了看法.最后对环境税与排污收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开始广泛利用税制绿化来解决环境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环境税,涉及环境保护的税收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但这些税类初始政策制定目标均不是为了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工作正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税法》也将于2018年开始实施。本文综述了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理论及其研究,从企业角度,对环境保护税(简称"环境税")还存在的减税规定不细、税收的使用和返还不具体、对"保护环境"强调较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实现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目标,提出在后续执行过程中进行完善的具体建议:根据企业污染排放值降低幅度确定企业环境税减税幅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环保升级;发挥税收的市场调节作用,增加税收返还和抵扣,提高税收的绿色化程度;充分发挥企业环境信用的作用,提高企业环境信用评级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明确环境税返还的原则和用途,让环境税税收专项用于环境保护领域,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税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彪 《环境导报》1999,(3):10-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有必要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环境税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制度,但在我国仍是个新概念。探讨了环境税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税种和税制设计。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环境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水苗  洪洁 《城市环境》2002,16(2):21-23,5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亟需制度创新,寻求新的解决途径,环境税制作为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其完善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对我国环境税制的现状及其完善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推动因素,包括经济与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环境经济手段亟待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税费关系调整的需要等。国际经验表明,从最初单纯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而设置环境税,到近十年来普遍因税制改革的需要为环境税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环境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环境税——规制公害的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讨论了环境税的社会功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环境税制的基本构想,对环境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以及税率设计提出了看法。最后对环境税与排污收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税作为一种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刺激措施,已陆续被诸多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所推行,不仅将环境税引入税收制度中,而且征税范围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环境税制。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环境税的开征越来越被学界和决策层所重视。然而,要构建我国的环境税收体系,制定环境税法,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税的功能定位,确立环境税的目标模式,结合国情并借鉴国际环境税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决定我国环境税的实施步骤,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环境税的开征已经纳入政策制定和颁布的议程。文章从环境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与特征及公共政策和管理含义的角度入手,指出环境税需体现环境公共管理要义,并对中国环境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提出若干需要探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能够确保规划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通过回顾分析"十一五"、"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结合广西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与国家和广西同期规划、计划、方案等衔接基础上,研究提出广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设置了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污染治理、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和生态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共29个指标,以期更好地指导"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例证等方法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根源、解决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阐明了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指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从滥伐、滥牧、粗放式农业生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及乡村企业污染加剧等方面剖析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城镇化、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等.   相似文献   

15.
环境税在许多国家早已采用,而在我国还是个新的概念.环境税属于国家税收种类之一,它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进行征收,或对保护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强度进行减免.“环境税”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和“污染产品税.”一、开征环境税符合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这是国内外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规律,无论是计划经济机制还是市场经济机制都是如此.行政手段主要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标准、以及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管理中引入绿色税制的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爱玲 《环境保护》2002,(10):12-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手段。而经济手段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将环境税作为新的绿色税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对环境税的内涵和要素进行分析,探讨环境税在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方面的优越性,并对中国现行税制的绿色化改革提出设想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税税制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论述了环境税的设计原则,。探讨了在我国环境税时,税制三大要素:税种,税基和税率的制定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环境税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这表明"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开始步入实际操作阶段。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环境税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确定了环境税的征收范围是采用逐步改革的方式,选择部分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进行开征,再逐步扩大征税范围。第二,确定了环境税的计征方式是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对考虑除重点污染物之外的其他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采用污染当量数进行计征。第三,确定了逐步提高税率水平的策略,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同时,环境税在原则上不应该设置税收优惠政策,以避免损害税制的公平性和优惠政策滥用后所导致的污染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生态税、环境税以及对原有税制的"绿化"调整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特指税种及手段来维护生态环境。而我国主要是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来约束破坏环境的行为,在环保税收政策上缺乏专门的生态税、环境税等特指税种,而仅在相关的税收政策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高速的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在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但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十分严峻,需要不断创新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而环境保护税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环境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选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作为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中完善税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环境税制来促进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实现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