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丽  刘文  刘晓娜  刘宏芳  李一菲 《环境科学》2018,39(7):3212-3221
采用温和水热法合成了负载铌酸盐纳米粒子的钛酸纳米片(Nb-TNS),并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d(Ⅱ)的吸附去除.XRD、TEM和SEM等多种表征证实了新合成的复合材料为未卷曲成管的纳米片状结构.Nb-TNS对Cd(Ⅱ)的吸附机制为Cd(Ⅱ)阳离子与层间Na+的离子交换.Nb-TNS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很快,6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对Cd(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287.9 mg·g-1.高p H利于Nb-TNS对Cd(Ⅱ)的吸附,原因是带负电的材料表面易于通过静电作用捕集Cd(Ⅱ)阳离子进而发生离子交换,而酸性环境会抑制Cd(Ⅱ)吸附.共存离子Na+和Ca2+抑制Cd(Ⅱ)在Nb-TNS上的吸附,主要因为共存离子与Cd2+竞争吸附位点所致.腐殖酸(HA)对Nb-TNS吸附Cd(Ⅱ)抑制作用较小.经HNO3处理,Cd(Ⅱ)离子易从Nb-TNS上解吸,Na OH再生后,Nb-TNS的-ONa位点恢复.由于Nb-TNS简易的合成方法、对金属阳离子的高效去除效果及可再生性能,在重金属废水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孢杆菌干菌体生物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试验了pH、接触时间、初始铜离子浓度对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5.0、初始铜离子浓度200mg/L、吸附时间不超过30min有最大吸附量16.27mg/g;此时去除率为16.27%,且25℃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因此用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可行、经济。  相似文献   

3.
铜铁氧体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铜铁氧体法(in situ copper ferrite process)处理亚甲基蓝、结晶紫、刚果红和酒石黄这4种不同模拟染料废水的效果,并以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为例,研究了铁氧体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反应热力学和生成沉淀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铜铁氧体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铜铁氧体法的反应条件对4种模拟染料废水均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在c(Cu2+)=0.01 mol·L-1,c(Fe2+)=0.025 mol·L-1,c(OH)/c(M)=1.7(投加的氢氧根离子与金属的摩尔比),T=40℃,t=60 min的条件下,铜铁氧体法对亚甲基蓝、酒石黄、结晶紫、刚果红这4种模拟染料废水的最大处理能力分别达到349.2、382.2、402.5、831.8 mg·g-1.铜铁氧体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机制主要是高活性的新生态Fe-Cu沉淀物对染料分子的高效吸附和在沉淀物聚集过程中的卷扫、包裹作用.沉淀物通过磁分离、分解提纯、高温煅烧可生成铜铁氧体晶体材料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胶质气体泡沫并将之引入浮选柱,以胶质气体泡沫为浮选载体并通入常规浮选气泡对预先装入浮选柱的模拟含Cu(Ⅱ)废水进行浮选分离实验,考察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SDS用量和絮凝剂的添加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胶质气体泡沫与常规柱浮选气泡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含Cu(Ⅱ)废水,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泡沫塑料黄原酸酯的制备及其对含铜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得到了黄原酸酯.将其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黄原酸酯的用量、处理体系的pH、搅拌时间和沉降时间是影响铜离子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经过聚氨酯泡沫黄原酸酯处理的含铜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为吸附剂的生物吸附过程组合SBR生物降解系统处理含铜离子城市废水.研究了生物吸附剂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及组合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87.3mg·g-1,经生物吸附处理后,污水中Cu2+的含量显著降低,尽管残留的Cu2+对活性污泥吸附COD的能力尚有一定影响,但已不影响SBR系统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离子废水前,采用生物吸附技术降低废水中Cu2+含量,有利于提高后续活性污泥过程对COD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稻米壳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和铅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壳是一种廉价的生物质吸附剂,用于从废水中去除铜、铅离子。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加入量与粒径、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去除水中铜、铅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稻壳对初始浓度为4mg/L铜离子、10m班铅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0.62和2.09mg/g,去除率分别为63%和83%。同时,Cu^2+和Pb^2+在天然稻壳上吸附的热力学行为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吻;动力学数据研究表明,吸附满足;隹二级动力学模型。稻壳将是去除废水中Cu^+和Pb^2+有潜质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分离、二氧化氯氧化、化学沉淀+过滤方法分别对某镀铜车间的含油、含氰、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将CN-氧化为N2;金属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经沉淀过滤后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2%,处理后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所使用的净化剂(83-4钙型)是用腐植酸与有机高分子粘合剂粘合,压条整粒成型后,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钙溶液处理,将其转为钙型而制成的。与国产732阳离子交换剂相比,对汞(Ⅱ)、铅(Ⅱ)、镉(Ⅱ)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时,没有腐植酸溶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对汞(Ⅱ)、铅(Ⅱ)等重金属离子的静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纳米铁系材料易团聚、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文利用"绿色"、可降解的海藻酸钙包覆Ni/Fe纳米颗粒(CA-Ni/Fe NPs)同时去除水溶液复合污染物铜离子和氯苯.结果发现,降解120 min后,CA-Ni/Fe NPs对混合液中初始浓度为50 mg·L-1铜离子的去除率为85.9%,而对于50 mg·L-1氯苯的去除率则为95.7%.这说明由于纳米Ni/Fe催化剂的高反应活性,CA-Ni/Fe NPs可以用于同时去除复合污染物.实验同时发现,铜离子和氯苯的去除率均随着体系温度、投加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研究表明,铜离子和氯苯的同步去除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并且是化学吸附占主导的反应,提出了CA-Ni/Fe NPs对氯苯脱氯降解和还原铜离子的机理.将CA-Ni/Fe NPs用于处理废水,经过3次使用之后同时去除水溶液中铜离子和氯苯的效率分别维持在83.8%和91.7%.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就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粉煤灰主要通过其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处理废水 ,对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含重金属离子、F- 、PO3- 4废水等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粉煤灰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 ,提高粉煤灰吸附容量以及妥善处理吸附饱和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经济及绿色地净化含铜废水,基于新的原位合成方法,制备新型聚羧酸盐凝胶-碱复合净水材料,用于对含铜废水的高效“可再生”净化. 以一种活性杂环型阳离子单体(N,N-二烯丙基-3-羟基杂氮环丁烷氯化铵,DHAC)和丙烯酸(AA)为基本原料,通过“预聚+交联”的新型反应过程,构建开环交联型聚羧酸盐凝胶骨架(ROPCG),并产生原位包覆效应,实现对溶液体系中NaOH的100%包覆,获得高效的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 结果表明:①基于“吸附+沉淀”协同的双重作用机制,ROPCG-NaOH材料实现了对含铜废水的高效净化,每g 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可去除384.62 mg的铜离子,同等净水能力优于大部分同类产品. ②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仅通过简单的“预聚+交联”反应过程即可获得,且主要的生产原料为商业易得的常规原料,具有简单易得、绿色环保的特性,综合考虑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③ROPCG-NaOH材料废渣可再生为有用的ROPCG凝胶吸附剂,再生ROPCG凝胶吸附剂的铜吸附容量为276.24 mg/g,与单纯ROPCG凝胶吸附剂的铜吸附容量(286.53 mg/g)接近,重复再生率为96.55%. 研究显示,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能高效、经济、绿色及“可再生性”地处理水中铜离子,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海藻去除水中双偶氮染料机理及重金属离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离子协同海藻使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脱色和海藻同时吸附去除五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对Cu(Ⅱ)、Zn(Ⅱ)、Pb(Ⅱ)、Cd(Ⅱ)、Hg(Ⅱ)离子的吸附去除受pH和吸附时间的影响较大,在pH=6~7时,对以上5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在79%以上。适量的铜离子能很好地协同海藻处理水中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可达100%;而单独的海藻体系则完全不能吸附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研究了Cu(Ⅱ)协同海藻处理染料的脱色机理。处理染料的海藻的再生性能也很好。  相似文献   

14.
FeCl3改性污泥生物炭对水中吡虫啉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意义  袁怡  沈涛  周扬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9):3478-3486
以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污泥生物炭(SBC)和FeCl3改性污泥生物炭(Fe-SBC)处理低浓度吡虫啉(IMI)废水(浓度为10 mg·L-1),考察SBC和Fe-SBC对IMI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探究其吸附机理.采用SEM、XRD、FTIR、BET及元素分析等探得污泥生物炭FeCl3改性成功.Fe-SBC对IMI的最大吸附量为4.915 mg·g-1,是SBC的1.97倍,表现出更好的IMI吸附性能.pH和离子强度的变化对Fe-SBC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最大波动幅度分别为4.4%和7.8%.两种生物炭对IMI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曲线.热力学研究表明,SBC吸附IMI是非自发吸附,而Fe-SBC是自发吸附.Fe-SBC对IMI的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力及π-π键相互作用力.多次热解再生后的Fe-SBC对IMI的去除率仍可达93.088%.  相似文献   

15.
一株高耐铜菌株的分离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的处理方法 ,更有效地治理含铜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采用梯度浓度驯化的方法 ,从自然界筛选了高耐铜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为枝孢霉属 (Cladosporiumsp .) ,它能耐受铜离子的最高浓度为 72 0mg L ,该菌在摇床培养过程中能成菌丝球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C ,最适 pH 5 .0 ,培养时间为 72h ,摇床转速为 15 0r min。用碱进行预处理可提高菌株的吸附量 ,经 0 .2NNaOH预处理过的菌丝球对含 2 0mg L的铜离子进行吸附实验 ,其吸附量可达15 .64mg L。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重金属镍(Ni2+)离子在海泡石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背景电解质阴、阳离子等水化学条件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平衡.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很大,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吸附机理是外层络合和离子交换,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的吸附机理是内层络合.背景电解质阴、阳离子对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低pH值下,腐殖酸在海泡石上吸附后形成了新的表面络合物而增强Ni(Ⅱ)的吸附,而在高pH值的条件下,腐殖酸存在于吸附体系时,Ni(Ⅱ)的吸附量明显小于Ni(Ⅱ)/海泡石吸附体系.本为的研究结果为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的危害评估和有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活性氧化铝对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对于含氟废水,目前常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但较难达标。由于活性氧化铝对氟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因而可用于含氟废水的后级净化处理。有关以活性氧化铝作为载体,浸渍金属盐溶液制备催化剂,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用以去除溶液中氟离子吸附研究的报道,则不多见。本文研究了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溶液pH值、氧化铝粒径以及SO_4~(2-)、PO_4~(3-)、Fe~(3+)等离子与氟离子共存时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二、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用HDF氟离子选择性电极、232饱和甘汞电极和PHS-2型精密酸度计,测定溶液中氟离子浓度。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按文献[2]配制。  相似文献   

18.
还原-凝聚法处理络合铜废水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电镀生产实践表明,络合剂铜电镀由于镀件质量稳定、光泽而得到应用,有些工厂往往采用EDTA、柠檬酸和酒石酸等络合剂进行酸性镀铜或三乙醇胺碱性镀铜,从而产生了大量含铜的络合剂废水。 此种废水由于含有多种络合剂,处理难度较大,国内外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应用较多的是螯合树脂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碳纳米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s)协同硫酸盐还原菌菌群(sulfate reducing bacterium,SRB)构建了一个成本低廉且高效的体系处理含Cu(Ⅱ)废水。CNPs表面富含羟基和羧基,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不仅能增加铜离子的去除效率而且提高了SRB耐重金属的能力,使SRB对铜金属的耐受性从100 mg/L提高到了150 mg/L。并且在Cu(Ⅱ)初始浓度为100 mg/L,处理48 h时,SRB/CNPs体系的铜的去除效率达到90.67%。同等条件下的SRB体系和CNPs体系铜的去除效率为40.67%和20.67%。表明新构建的SRB/CNPs体系处理含铜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模拟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反应pH值、温度、沉淀时间、絮凝剂(PAM)用量以及PAM作用下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模拟含铜废水处理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对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200 mg/L的模拟含铜废水时,1‰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加入比例为30 mg/L,在25℃下,合适的pH值为7.12左右,沉淀时间13 min。在此条件下对来自葫芦岛锌厂的酸性平均含铜为167 mg/L的实际废水继续处理,处理后废水中铜离子浓度平均值为0.87 mg/L,可以实现实际废水中铜离子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