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靖 《环境》2013,(3):17-19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消除餐桌浪费,拒绝"中国式剩宴",既需要从移风易俗的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凝聚社会共识,也需要在制度设计和建设上加快步伐,打一场人民战争。局长公款吃喝1.5万被免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做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共中央办公厅为此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狠  相似文献   

2.
江镕 《环境》2013,(3):13-16
餐桌浪费不只是个道德命题、更是一个生态命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减少餐桌浪费,不但节约资源,也是减少环境压力的一个最便捷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至少倒掉了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同样来自媒体的报道:全国  相似文献   

3.
张盼盼  张丹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508-2518
中国遏制食物浪费已上升至法律层面,但执法实践亟待科学支撑。餐饮业是中国食物浪费的重灾区,动态监测和定量评估餐饮业食物浪费情况是执法实践的必要前提和首要基础工作。本文提出利用餐饮垃圾量作为核心指标来监测餐饮业食物浪费情况,并以2015年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174家餐饮机构3371份餐桌的实地调研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定量揭示了以餐饮垃圾量作为核心数据开展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关键参数 β(即餐饮食物浪费量占餐饮垃圾量的比例系数)进一步提高以餐饮垃圾量为核心指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国餐饮业的反食品浪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法。研究表明:餐饮垃圾量与餐饮食物浪费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以餐饮垃圾量为核心指标开展食物浪费情况监测是可靠的;不同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占餐饮垃圾量的比例系数 β统计上差异不显著,这意味着在开展全国监测时,不同城市可以利用同一套 β值开展餐饮业食物浪费监测工作;不同类型餐馆餐饮食物浪费量占餐饮垃圾量的比例系数 β统计上差异显著,这意味着在开展全国监测时,针对不同类型餐馆应该设置不同的 β值开展餐饮业食物浪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物浪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食物浪费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内外针对食物浪费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食物浪费贯穿在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因素复杂、生产目的唯一和判断标准差异明显等特征。食物浪费的定量测度、食物浪费的综合评估、食物浪费的驱动机制、食物浪费监测与调控是食物浪费研究的主要内容。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经济学模型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生态足迹法是食物浪费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研究基础和社会需求,目前应着重加强对餐饮食物浪费、居民家庭食物浪费、学校食物浪费、餐厨垃圾处理以及食物浪费的政策评估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当网络购物成为生活时尚,与之相伴随的快递包装污染和浪费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快递包装该如何走向节能减排的道路呢?在网络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网购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不过,网购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快递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愈演愈烈,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毒"包装。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要反对物质形态的浪费,更要杜绝隐性浪费.所谓"隐性浪费"是指隐藏在明显浪费背后的危害更大、更不容易被发现的隐蔽性浪费. 如果让谁把一角、五角或一元、两元、五元钞票随便地丢掉,相信他(她)肯定会不舍得.  相似文献   

8.
消费端食物浪费:影响与行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物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消费端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环节,且呈日趋严重的趋势。消费端的食物浪费主要分为家庭食物浪费和在外食物浪费;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对国家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消费端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人口特征、消费者的行为与意识等。目前对消费端食物浪费的研究多采用称重(或估算)和计量模型等方法,仍需要通过发展更合理的量化方法、建立更完整的理论模型、提出更完善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此外,减少消费端食物浪费需要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角度出发,促使多方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应对消费端食物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球     
《环境》2014,(9)
正美国:加州持续干旱,"冰桶挑战"被批浪费水资源在社交网络和名人效应带动下,"冰桶挑战"一时间风靡全球。但美国加州目前正面临异常干旱天气,在一片珍惜用水的呼声下,当地官员批评"冰桶挑战"活动浪费水源。据悉,鉴于干旱问题的严重性,加州近期通过新法案,向浪费水资源的人进行罚款。洛杉矶官员18日宣布加强巡查市民浪费水源的行为,并派专员到市区内各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能否吃的放心、住得安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的环境质量是否达标。有人说土地是人们"餐桌的根本",是人类生存之本,人类也因土地的孕育之恩而誉其为"母亲"。"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生死托斯寄,七尺报母心"。因此,孕育人类的土地理应得到我们的善待与呵护,但事实上,人们直接或以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等间接方式污染土地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后这些污染物又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食物浪费现象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家庭是产生食物浪费的重要单元之一,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下,家庭食物浪费减量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基于国内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系统梳理国内外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进展,对中国食物浪费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借助系统文献综述法,以家庭食物浪费“概念内涵—理论认知—技术方法—主题内容”为逻辑主线,梳理和归纳家庭食物浪费的内涵变迁及方法与理论演进。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具有社会历史、饮食文化以及城乡分异等方面的特殊性,亟待学界开展基于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家庭食物浪费本土化机制研究,并提出中国城市—乡村家庭食物浪费分异、饮食文化地理差异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影响、新时代中国家庭特征与家庭食物浪费的关系、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的影响、新环境与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研究等议题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实施,使长期以来中国反对食物浪费实现了由道德约束到法制治理的历史性转变。该法律是在当今世界食物浪费现象普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物浪费问题的背景下颁布的,意义重大。这部法律为中国反食物浪费社会实践提供了法律保证,也为全球反食物浪费事业提出了中国答案。《反食品浪费法》具有注重顶层设计、立法过程快捷简明,立法目的鲜明、节约资源融贯始终,法律措施全面、规制责任主体广泛,社会多元共治、凸显节粮治理效能,依法施策、致力于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德法并举、推动节粮意识转为法律约束等显著特点。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反食品浪费法》在实施中,目前仍需解决进一步厘清权责、细化标准体系和加强基础支撑等关键问题,有关部门应着重通过采取建立长效监测评估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体系和加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等措施,规范和指导《反食品浪费法》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其规制和规范全社会各种各样食物浪费行为的作用,有效减少食物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食物浪费问题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国外已有不少国家通过法律加以全面调整。食物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科学技术、行为人主观因素、传统所有权制度固有缺陷等方面。我国食物浪费主要以大众餐饮食物浪费为主,在全社会必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法律氛围。发生餐饮食物浪费的领域主要包括婚宴、“事件性宴聚”、商务宴请、朋友聚餐。我国虽有法律涉及食物浪费问题,但现行规定较为原则、分散,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对食物浪费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是保障粮食安全、履行国际义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升级整合法律规范的需要。应该制定一部专门性法律,将资源社会性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立法,通过直接禁止、税收调整、消费引导等方式综合规制公共主体、公民个人这两类主要行为主体在食物生产、加工和消费各环节的食物浪费行为。立法调整的重点应该是食物和浪费食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西稀土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问题,以江西某稀土公司为例,阐明该企业通过运用新工艺技术, 使"三废"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促进清洁生产,实现企业资源内部循环,提高了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3,(3):8-9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有一种享受叫"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种痛心叫"舌尖上的浪费"。当"舌尖浪费"遭遇"光盘行动",是体无完肤还是负隅顽抗?  相似文献   

16.
联合站主要用能设备为机泵,通过实际工作中机泵运行耗能情况,探讨符合生产实际的节能措施,通过改变泵型、错峰就谷、优化工艺,使负载参数保持稳定,消除"大马拉小车"等因素导致的电能浪费。  相似文献   

17.
游客食物浪费是中国食物浪费的“重灾区”,给旅游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游客食物浪费行为驱动因素及监测评估技术。结果表明:(1)消费性与文化性、复杂性与冲动性、必然性与象征性、习惯性与探奇性是游客食物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2)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传统文化及政策的推动作用,旅游企业运营管理及上下游产业链利益主体的促进作用,游客食物消费的情境性及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引致作用是驱动游客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因素。(3)游客食物浪费量的测度方法有食物日记法、直接测量法、质量平衡法、废物成分分析法、调查统计方法和树形结构模型,其行为评估主要运用问卷、访谈等定性分析,监控方式有采购和库存表、车载车辆称重设备、食品垃圾自动跟踪系统专利技术、智能菜单等。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落地实施、提高相关部门减少游客食物浪费决策的精准性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牛坤玉  申宇哲  刘静  宋蕊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601-2616
中国食物浪费问题严重,对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构成重大挑战。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启了食物系统节流战略的顶层设计,而具体可操作的落地机制亟待探寻。研究通过政策归纳总结、趋势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参考日本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一手资料,从法律演进、政策目标、机构职能、监测体系、国民行动等方面梳理了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做法。研究指出:日本通过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定食物系统节流目标、构建食物损失监测和核算体系、开展多部门协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食物浪费政策保障体系。基于日本经验的启示,凝练出中国未来反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政策路径与对策:食物安全理念应由增产导向转为开源、节流双向发力;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约束性;开展跨部门协作机制,全环节减少粮食浪费;构建食物损失和浪费监测核算体系,分行业分对象设计节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消费端食物浪费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浪费及其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全球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减少食物浪费逐渐被认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Plan B。消费端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环节,消费者作为消费端食物浪费的主体,其在消费阶段产生的食物浪费是食物损耗与浪费的主要来源。本文采用直接称重法,在全国典型地区(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河南和西藏)获取居民食物浪费的一手数据,首次在全国尺度上测算了消费端食物浪费总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结果显示:(1)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端食物浪费共3432万t,人均食物浪费量67.33 g/d,其中粮食浪费量占比最高(35.44%),其次是蔬菜(34.83%)和肉类(15.38%)。(2)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端食物浪费所占用的生态足迹达6254万hm2,人均生态足迹为448 m2,按中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计算,相当于4169万人的生态位被挤占;水产类(39.28%)和肉类(34.22%)的生态足迹占比最大,分别为2456.23万hm2和2140.25万hm2。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我国消费端食物浪费的减量化,对于缓解食物浪费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首要的是确保产地环境的安全。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苏州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研究数据,综述了苏州农产品产地土壤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程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主要的防控和治理措施,旨在为当地农产品产地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