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年轻时吸过毒;他喜欢打篮球和扑克;他是芝加哥白袜队的死忠球迷;他为了竞选总统戒了烟;他是一个左撇子;他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上一任总统布什给他起了“巴马”(bama)和“岩石”(rock)的绰号;在社交网站facebook.coin上他建了自己的主页;他是美国第44任总统和第1任有非洲血统的总统;他是两本书的作者以及无数本书都在谈论的人;他是巴拉克·奥巴马。  相似文献   

2.
张科 《环境》2009,(11):1-1
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描述过一个狮身人面怪兽,他在路口拦住所有过往行人,要求回答这样一个谜语:“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种动物是什么?”许多行人不能回答或者答错了而命丧黄泉。后来,有个叫俄狄浦斯的人经过,道出了谜底——“人”,怪兽自尽而死。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4.
声音广场     
《环境》2015,(5)
根据我国现存法律,“动物表演”是一种合法的文化形式,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住建部发文要“杜绝各类动物表演”,实际是变相取缔这个行业,“这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全国动物表演的规模有增无减,虐待性表演项目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困惑的应该不仅是新野的耍猴艺人,许多城市动物园和海洋馆等的动物表演也屡屡被人诟病,这让普通民众心中也常常生出不知该如何对待动物表演的疑惑之情。  相似文献   

5.
辰序 《世界环境》2004,(6):60-60
美国德克萨斯州消息,当地的动物学家正在为上星期五在安吉利娜捕杀的一种奇怪动物而犯愁。这种动物看起来很像今年早些时候在圣安东尼奥捕杀的,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认的“艾尔曼多怪兽”(Bmendorf Beast)。每个看到这一“怪物”照片的人都会惊讶地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神话与国兽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我国古代传说中为鳞甲类的奇异动物,它的形体综合了飞禽走兽及鱼类的生物特征,故有“腾龙”、“蛟龙”之称。由于原始时代的人类以狩猎为生,所以原始部落的标志——图腾,多以动物形象为主。中华民族的图腾形象——龙,是西北方各民族集团的象征。人首龙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者最近研究出一种新“工具”,此“工具”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防止代价昂贵而又痛苦的环境冲突发生,如围绕是否应使用“淘汰方法”(生物学控制动物数量方法)来控制某些动物数量或基因改造生物技术所产生的一些纷争。刊登在英国生态协会《应用生态学报》上的该新“工具”创新性地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技术,即一种社会科学家采用的语言分析技术(生物学家还几乎不了解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鞠静 《环境》2009,(10):22-23
我是四不像,像教师不是教师,像专家不是专家,像作家不是作家,像导游不是导游。 “关键在拯救人心”。通过教育来提高更多人的意识,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动物保护成为—种大众文化,动物们的幸福明天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似文献   

9.
魏文彪 《环境》2009,(10):30-32
9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常纪文研究员,对外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全文,并向国内外公开征求完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组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虐待动物罪”、“传播虐待动物影像罪”和“遗弃动物罪”专条。  相似文献   

10.
白杰 《环境》2009,(7):26-28
从“禽流感”到“猪流感”,流感病毒带给人们的恐慌可谓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研究,流感最先于1930年出现在猪身上,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健康专家已经识别出了几种其它类型的流感病毒。然而,到底是哪一种动物将此类病毒传染给人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十种携带流感病毒的动物。  相似文献   

11.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1):18-18
有人主张吃素,认为动物脂肪是造成人类心血管疾病的“杀手”,素食更有利于健康;有人主张吃肉,认为动物的肉类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吃肉不仅让人身体强壮,而且能使人更加聪明。环境保护主义者则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倡“素食”,他们的理由是动物养殖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和水资源。资料表明,生产1公斤猪肉需要大约6.9公斤的谷物,而且动物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也十分惊人,生产1公斤牛肉的需水量是面包的25倍。中国是土地稀缺的国家,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四分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应该减少肉食。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密密的铁丝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瀑布、假山、花草、大片透明玻璃构建的动物家园。上海动物园先后投人6000多万元,生态化改造50多个动物笼舍对游人开放,凶猛的蛇“爬”出了原先连转个身都有点困难的玻璃展箱,悠闲地“爬”上树,蝴蝶、鳄鱼,一柔一凶、一美一丑,在这儿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性,像万花筒似的将人生与社会变幻得光怪陆离!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类的生存与繁殖的本能。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人和动物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人有自己的秘密。故此,就有了“隐私权”和“窥私欲”。  相似文献   

14.
“不养不杀是谓菩萨”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不养生不杀生的人就叫菩萨。“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里是指动物,也包括人。“菩萨”是佛教信奉的神灵,其地位仅次于佛。佛家认为菩萨的心肠是软的,是大慈大悲的,故常用菩萨来比喻心肠慈善的人。国有国法,教有教规。佛教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凡看破红尘决心出家的人,当他在剃度受戒时。方丈总要一一地问他能否遵守“五戒”的行为规范,而受戒者则必须一一作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近九成源于野外,滥食者90%以上是白领阶层。嗜好者认为野生动物有营养、补身体,有的为了图新奇、摆阔气。但是专家明明白白地忠告:吃野生动物易患难以诊治的怪病,“什么都敢吃”将会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激素     
《环境》1999,(1)
激素又称为“内分泌”、“荷尔蒙”,是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腺器官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去的、对身体有特殊效应的化学物质。激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一大特点是,即使是极微量的激素,也能产生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葬礼     
动物学家惊奇地发现,一些动物好像具有人的“灵性”。它们对死亡的“长者”或“同伴”怀有“恻隐之心”和“悼念之情”,因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葬礼,一些葬礼还很“庄严”和“隆重”。 1970年12月,美国动物学家尤伯特在非洲密林的深处,亲眼见到大象葬礼的全过程。在密林深处的一块草原上,几十头象围着一雌象,不一会这雌象就倒地死了。它是因病重而死。周围  相似文献   

18.
黎慧 《环境》2004,(10):54-55
自然界中,尊敬“父母”和爱护“子女”在一些动物中蔚然成风,其中“母子鸟”的故事最为动人。  相似文献   

19.
环保是什么?相信不用多说,大部分人都理解其中的含意。但不久前从南京传来一则消息,又使人对这一判断不甚踏实。 这则消息说,在南京清凉山公园的扫叶楼前,一位大学教师公开表演了一场名为“五月二十八日诞辰”的“行为艺术”:在一大块白布上堆放着一头剖开肚子的牛,一裸身男子钻进牛肚子里,工作人员随即把牛肚子缝上。稍过一会,此裸男挥刀捅破牛肚子,血淋淋地从里面爬出来……这就是“人·动物:唯美与暧昧”行为艺术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幕。 据说这一“行为艺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人打了110报警。公园管理人…  相似文献   

20.
《卫报》2012年2月21日近日,一群科学家、哲学家和动物福利组织组成了“赫尔辛基联盟”(HelsinkiGroup),为海豚争取权益,希望保护海豚权益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法律。赫尔辛基联盟表示,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海豚是一种复杂而敏感的高智商哺乳动物,应该被当成“非人类人”对待并赋予它们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