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嘉陵江河口段2010年2,3,4月枯水期选取总磷(TP)、叶绿素a(Cha)含量、pH值、溶氧量等作为指标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持续减少、气温的回升、蒸发的加快、水位的下降等使得干旱期嘉陵江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4月份嘉陵江降雨增加、旱情有所缓解,各项指标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下降,同时在温度上升、营养盐输入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富营养指标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升。三峡大坝建成后富营养化成为水环境突出问题之一,特别是对干旱期内嘉陵江富营养化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督保护嘉陵江生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HACH公司DR/5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专用试剂测定嘉陵江(南充段)上游、下游水样中总磷含量.测定总磷含量(以PO3-4计)适用范围(0.06 mg/L~3.50 mg/L),精密度和灵敏度较好,准确度高,标准物质的回收率都近于100%.对于样品中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消除.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使测试方法更加简便、快捷、试剂用量少,该方法通过美国环保局(USEPA)认可.  相似文献   

3.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质现状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隶属度加权综合平均水质级别法和三参量评价指数法对长江嘉陵江重庆干流段的平均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同时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和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对干流平均水质和城区段的岸边水质进行了模拟计算,提出了未来两江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以及防治污染需要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就长江,嘉陵江重庆干流段和城区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估算污染负荷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给出各类污染源生产的污染负荷,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今后重庆控制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江水、河鱼、河底泥的放射性水平;分析它们的动态变化;对丰水期与枯水期、河边与河心、可溶性与不可溶性放射性水平进行比较;估算长江重庆段每年给长江中下游带去的各核素总量;并作了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明确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为嘉陵江流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四川段嘉陵江滨岸带选取自然林地、农业用地、泥土湿地和沙土湿地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样地,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功能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质预测结果用组合规划的方法对长江,嘉陵江重庆干流段和城区段的水污染控制提出了多个不同的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比较,从水质,经费和施工的可行性3个方面综合评定,筛选出优先考虑方案,同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益作出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重庆段表层水体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蔡文良  罗固源  许晓毅  杜娴 《环境科学》2012,33(7):2341-2346
为了确定嘉陵江重庆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于2009年8月采集了8个表层水样,利用GC-MS仪器测定了16种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16种优先控制PAHs浓度范围为467.13~987.97ng.L-1,平均浓度值为702.91 ng.L-1,水体PAHs浓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PAHs的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占水体ΣPAHs总量的68.90%.寸滩区域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木材和煤的燃烧污染,朝天门区域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嘉陵江重庆段其他区域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液体石化燃料的燃烧.虽然嘉陵江重庆段整体污染水平较低,但是5个取样点的地表水苯并(a)芘(BaP)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泥浆测井是现在勘探油井的标准特征,泥浆测井提供的资料是一口井中有意义的、并有产烃潜力层段的重要指示之一。除其它有关数据以外,泥浆测井还提供了在泥浆槽中以气  相似文献   

10.
《重庆环境科学》1993,(4):39-39
长江、嘉陵江是重庆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市内河流纵横,水量丰沛。由于市区人口稠密,工业集中,两江重庆城区段的水质与其他河段相比污染更为突出。这些年来,虽进行了一些整治,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市科委和市环保局组织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同英方合作,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通过科研人员近4年的工作,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提供了《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报告;(2)提出了一套适合重庆特点的水污染控制方案;(3)对两江重庆段水污染控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认识;(4)在研究方法上增添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污染物的来源特点,推导出适用于计算两江干流任意断面污染物浓度的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使用的初始条件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出口段硅藻水华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陵江是三峡库区最大支流,是重庆主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主城段硅藻水华的发生预示着水质下降. 2005年8月—2008年3月连续对嘉陵江出口段水体水华硅藻密度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水华优势藻种为星肋小环藻(原变种)(Cyclotella asterocoststs),于每年的冬、春之交(1—3月)发生,生长速度快,发生数量有明显峰值并在总藻比例中绝对占优(0.02<优势度<0.28),4月以后水华现象消失直至次年同期再次发生,具有明显的年规律性. 水华发生时,污染物含量较高的磁器口右岸与朝天门右岸2个采样点的水华现象严重,尤其在2008年3月,磁器口右岸小环藻密度达到269×104 L-1,占同期总藻密度的92%. 较短的生活世代(5~7 d)使小环藻在适宜的生境中迅速增殖并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嘉陵江出口段富营养化敏感水体水华的优势藻种.   相似文献   

13.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特定的水环境容量定义,推导出计算长江嘉陵江重庆干流段和城区段水任人唯贤容量的数学模型,并对计算条件进行了叙述,同时对计算出的水环境容量对空分布也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嘉陵江重庆段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6月嘉陵江重庆段水体13个取样点DOM(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指纹识别.结果表明,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可识别出4类5个荧光组分,包括类富里酸荧光组分C1(250、320 nm/400 nm)和C4(230、340nm/450 nm)、类腐殖酸荧光组分C2(260、360 nm/450 nm)、浮游生物产生的荧光组分C3(260 nm/380 nm)和类蛋白物质荧光组分C5(280 nm/330 nm).它们的贡献率依次为类富里酸18%~38%,类腐殖酸11%~18%,浮游植物8%~22%,类蛋白物质33%~49%.嘉陵江重庆段水体的有机物污染主要以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其他人为活动产生的陆源污染输入为主,其次是浮游植物和水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污染.13个取样点的总荧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上由西到东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国控监测点位十年监测资料的分析,考察了监测点位间的相关性,从而论证了监测点位布设的合理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5月24日,由重庆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中英《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污染控制规划》讨论会。到会的有英国Binnie Patners公司的水污染控制高级工程师艾姆斯特先生、污水管道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对长江,嘉陵江重庆城区段水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兴建之后,在正常蓄水位时长江,嘉陵江重庆城区段的水文,水力学特征,预测了重庆城区范围2010年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用二维水质模型对建库后两江城区段的水质进行了模拟,并对建库前后的浓度变化作了大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广元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己任,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手抓原发性污染治理,一手抓输入型污染防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入选的全国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成功被列入国家第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定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评价指标给出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分层评价指标体系,一层指标选择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和环境噪声四大方面:二层指标共有13个。根据相关规范以及研究成果对部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进行换算计算,其他指标根据调研的广东省3条高速公路(开阳高速、粤赣高速、京珠高速粤北段)进行评价指标的样本量计算。最终得到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分级标准,以广东省潮惠高速公路作为实例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闫金龙  江韬  高洁  魏世强  卢松  刘江 《环境科学》2015,36(3):869-878
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体DOM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干支流各采样点水体DOM的FI值1.4,HIX值0.8,表现出明显陆源输入特征,整个研究区域水体混合模式为非保守混合,对交汇处水体DOM地化特征变化有一定贡献,但并非主导因素.河流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交汇处水体DOM特征改变有明显影响,聚类分析发现,所有采样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沿岸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渠江-嘉陵江交汇处),另一类为沿岸以城市用地为主(涪江-嘉陵江交汇处),前者向干流水体中输入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较高的DOM,后者以浓度较高而结构相对较简单的DOM输入为主.此外,涪江-嘉陵江交汇处类蛋白质荧光组分信号增强,出现荧光T峰,表明人为活动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