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和  张普及  张鑫  巨博 《环境保护》2020,48(16):61-64
本文以县(市、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征,以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为背景,阐述推动县(市、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改革的现实意义,剖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测技术水平、提高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强化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监督、加强不同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帮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关键收官阶段,科学合理划分湖南省内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对于明确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财政保障体系、提升监测履职能力的意义。基于国家下达的任务和湖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划分事权的原则,包括对标对表、明确责任,上下协同、集成共享,引入市场、强化支撑,明确"存量"、适时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与应急监测、专项监测、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事权划分的具体思路。最后,提出了建立灵活高效的部门内外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的培育与监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与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加强相关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预报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监测信息化水平、监测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建设进展与成效,分析面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需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面临精细化支撑、碳监测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基层监测基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协同监测、提升碳监测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示范、加强资金保障六个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固定污染源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的总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尤其是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提升日益重要,其准确可靠是“三个治污”的基础支撑,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胜的根本保障。在对影响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制度体系、业务体系、技术体系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方面,提出持续提升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固定污染源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的总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尤其是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提升日益重要,其准确可靠是“三个治污”的基础支撑,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胜的根本保障。在对影响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制度体系、业务体系、技术体系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方面,提出持续提升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但不可否认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011年7-8月,本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研究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林改前后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民(林农)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建议,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应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并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为在我国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政策环评制度和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就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与创新?对此,《环境保护》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县(区)级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丽  刘斌  杜兵 《环境保护》2020,48(8):42-45
为更好地推地进新时代县(区)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明确了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新时代执法监测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工作机制、制度体系、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事权划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制度改革后我国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监测机构能力建设进度;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科学规范目标考核导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管理乃至整个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相对薄弱到相对完善的快速发展,从以污染监测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落实2016年9月印发的《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和改革要求,本文提出在改革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改革方案设计的适用性,注重制度安排的内在统一性,注重与现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协司性,注重与环保领域正在实施的其他制度改革的协调性,注重与其他领域重大制度改革的联动性,从而实现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环境法、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赔偿权利人、磋商程序、资金管理、诉讼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环境修复后评估等方面所面临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定义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并阐明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建议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山东作为环境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省份,在赔偿磋商、赔偿诉讼、资金管理、鉴定评估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创新,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文以山东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基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面临的法律、制度衔接、赔偿金管理等问题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以法律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部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当头炮”“牛鼻子”,在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在总结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求将入海排污口分为重点管理、一般管理和简化管理三级,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不同类型和管理分级的入海排污口整治策略,将入海排污口整治与长效监管有机衔接,保障整治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是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试点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试点原则、适用范围、试点内容和保障措施。本文就该方案出台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方案实施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损害量化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三方机构、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有效模式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张家口市被原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试点期间,该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经6年的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正在不断深化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果国家在实施林业制度改革之前或实施初期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先的评估,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扩大其正面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开展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林权改革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应尽快深入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为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策环评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为修改《环评法》和政策环评作好技术储备,为促进林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价了长沙市开福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结果表明,长沙市开福区自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2002年至2003年时间段的成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已基本搭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