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颁布,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成为当前环境法律体系中的迫切任务,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集中代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却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缺陷,法律位阶低,立法目的滞后,责任体系不完善,缺乏公众参与等。因此,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位阶,完善相关制度,将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环境立法对在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后,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对过去的《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但中国的世界遗产普遍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已有多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世界遗产及其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本文从立法、执法、定位、游客素质及现代化监测和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期望中国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已影响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因此,强化江苏省农业环境保护立法、把江苏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已迫在眉睫。1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要农业生产既是一种依赖于农业环境的生物性产业又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生命性产业,农业环境受到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环境保护,才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粮棉油产区,江苏省人均资源严重匮乏,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对农业环境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对其进行符合环境时代需要的修改必将推动整个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生态化进程,其意义必将是跨时代的.修改环境保护法首先要调整立法目的,本文着重对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的生态化重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城市现代化改革进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样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落实可以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而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融入,不但可以发挥环境治理中公众监督作用,还可以作为环境保护法完善的依据来有效填补当前环境保护立法不足的空白。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现状为基础,围绕当前环境影响评价里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落实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该举措推动着我国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进程。立法是司法活动的起点,立法质量的高低决定司法活动的效果。立法回避制度在我国立法环节运用较少,而环境保护税法的制定因其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可能面临征税标准不科学、执行难等困境。本文探析立法回避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启示,旨在使该部法律更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建议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发生变化、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需要、与现行环境单项法律、法规冲突,立法过于原则和粗略等方面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保护法》亟待修改完善,并提出赋予《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地位、增加环境权和生态保护内容、完善和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及强化法律责任等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谈到经济就离不开生产、生活 ,而搞好生产、生活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在人们生活中 ,环境保护在我们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只有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着人类文明的生存环境。目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应着低下的生态承载力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从沉睡的梦中觉醒过来 ,环境政策正在模式转变 ,即改变那种认为环境保护总要与经济增长相冲突的传统观念。这一范例转变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代表了人类意识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代表了人类期望…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赛 《环境保护》2003,(1):10-12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生态经济,主要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自从90年代国际社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立法的启示,并提出了中国借鉴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在长时间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书是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的研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环境保护税实为环境污染税,碳税未纳入环境保护税是缺憾,将影响温室气体控排效果。二氧化碳法律定位存在学理分歧、现行相关立法的障碍是其局限性的成因。碳税是否执行需要考量现实因素。中国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问题应该结合经济、环境、政策、国际气候政治等因素,在相关立法上作出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强化监督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的有力措施,但是,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现阶段,环保部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认真地思考,切实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能源对于一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合理开发利用页岩气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满足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页岩气开发中还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开发页岩气可能带来的特殊环境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页岩气的国家,其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制度较为完善,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开发页岩气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和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开发中的环保立法现状及其不足;随后总结了美国页岩气开发中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机制,如美国出台了系列环保法律,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管理政策,并形成了"以州为主,联邦调控""政监分离"等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这些先进经验均值得我国借鉴;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页岩气开发中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页岩气开发中环境保护制度的框架、加强对页岩气开发中环境保护监督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  相似文献   

16.
钟庆才 《环境》2005,(5):10-13
生态城市代表着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水平。可以说,现有湿地的恢复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生态城市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还存在公众在环境保护上的参与度较低、公众参与的层次不高并且参与的方式也较为单一、社会团队在环境保护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等问题。为此,要提高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就必须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保护和加强环保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立法根源性漏洞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环境问题的外部经济性以及现行环境保护立法的根源性漏洞进行探析,并从法理角度对相关立法建议进行详细分析。现行环境立法中,环境的资源及经济属性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环境资源产权的不存在性,使环境保护经济性立法缺失,导致了环境保护的外部经济性。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引入经济机制,使现行的行政强制管治环境的环境保护模式向通过市场调节促使企业自觉减少排污与政府监管并存的机制转变,是实现立法最大目标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十 体现十大对策1992年 8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党中央的十大对策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影响是巨大的 ,新颁大气法从十个方面都有体现。(一 )体现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因为 :“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搞好环境保护。新大气法在总则立法目的里已有阐述 ,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条强调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合理规划工业布局 ,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 ,…  相似文献   

20.
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决定了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永续利用以至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