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2014,(4):42-43
正核安全是国际安全的重要一环。核能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增进世界人民福祉,已是广泛共识。目前尽管少数国家选择放弃发展核能,但从总的趋势看,人类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核能的探索和利用。与此同时,核安全面临的风险不断上升,日渐成为国际社会一大隐忧,涉及核材料的恶意行为及恐怖分子获取核武器的风险是国际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试想,如果不法分子破坏核电站,导致核泄露,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47台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核能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核能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在全球核能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三次大的核事故,一次次为核能的安全利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所有在建和开发中的核电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保守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电产能将增长25%。如此大的核电增长量,在给全球带来更多的清洁电力的同时,乏燃料库存量的增加也成为国际核能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民用核能,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目前已成为在运核电机组数全球第四、在建核电机组数全球第一的核电大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与此同时,核电也成为国家技术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核能事业对保障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核能事业应当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核能事业成就斐然,已成为核能和核技术的大国。然而,伴随着核能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和储存量也不断增加,相关安全风险和生态风险日益引起核能界的关切,对中国政府积极有序推进核能发展的政策实施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方昊  张刚 《世界环境》2023,(2):35-37
<正>“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市供暖热源的低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核能供热作为一项清洁、安全、成熟、可靠的供暖技术,有望成为城市清洁热源的重要补充。采取有效的公众沟通策略,化解核能城市供热项目“邻避效应”,成为推动核能供热项目落地必不可少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世界环境》2008,(1):95-95
英国在星期四开始了新一代核能发电站建设,对核能的发展不设限制,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原子能复兴。英国政府称,英国必须建立核电站来实现气候变化的目标,同时避免对北海石油进口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8.
<正>邻避冲突已成为核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国近些年核能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核能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作为一种优质能源,核能的开发利用备受青睐,但是基于安全考虑,质疑甚至反对核能利用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特别是在经历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事故等灾难之后,质疑与反对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核工业每况愈下,核工业刊物上的文章也日渐稀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核能署副主任斯卡耐辛在60年代曾预测: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3万亿W。但在1980年,此预测数字却减到7500亿W,而到了1990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则预测,到220年全球控能发电量只能达至05000亿W,然而目前最现实的估计是,在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降到3800亿W。核电发电量的逐渐减少是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淘汰污染环境的核电站,虽然亚洲地区的核电站仍在增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核电萎缩趋势已不可阻…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以社交和信息发布为特征的网络媒体平台和客户端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成为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聚集地。中国正处于从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向核安全监管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核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同时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有效防范涉核网络舆情风险,提升核能公众可接受度,确保核能安全高效发展,是核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因此,有效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演变规律,总结网络舆情应对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发展核能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核能发展的基本要求。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能发展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质疑,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和核安全发展现状,分析了核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核安全与核能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核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核能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3):14-14
据国外媒体报道,生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fe)计划主持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Jesse Ausubel最近在Nuclear Governance Economy and Ecology上撰文说,可再生能源并不意味着就是绿色的,就是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相反,如果发展太多的风电、水电、生物能等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这会彻底破坏掉生态环境。Ausubel分析了每种所谓的可再生能源在单位面积内的能源产出,他也比较了这些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对自然的单位面积的破坏情况。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人们想象的恰好相反:与这些所谓的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更绿色;从单位面积的能源产出看,核能比…  相似文献   

13.
鲁明波 《环境》1999,(5):43-43
众所周知,作为新型能源的核能是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之一,核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之低仅次于太阳能和风能,是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尽管如此,在核能的利用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铀矿资源开发的问题。尽管核元素蕴涵巨大的能量,但真正能被利用的核元素是有限的目前,民用核能主要是使用铀元素(U235),这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为0.7%。一座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14.
陈润羊 《环境保护》2013,41(5):50-52
时值日本福岛核事故两周年,核安全是核能生命线的观点持续强化,保障核安全,公众认识、态度和行为都至关重要,公众的广泛有效参与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条件。推动我国核安全公共宣传和信息公开向常态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政治法律实际的核安全公众参与机制,将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年前的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世界核能政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全球对核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如德  相似文献   

15.
正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性已成为核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与法律制度缺位而使相关问题得不到规范化的解决有关。因此,通过立法来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以保护公众在核能利用活动中的权益显得尤为必要。我国正在制定《核安全法》,应当坚持以公众权益保障为立法本位。首先,保障公众权益应为《核安全法》的主要立法目的。综观  相似文献   

16.
后福岛时代,欧美、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为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刚性需求,不同程度地展开核能工业重启步伐。中国核能工业的重启困难重重,核恐慌依然笼罩,核能基本法依然难产。从一般法律、部门法的价值追求分析可见,核能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包括自由、安全、公平、和谐等方面,其中又以安全价值最为核心,因此建议中国应构建以安全为核心的核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3,(Z1):15
核能是一种低碳能源,发展核能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保障,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保障核安全是实现核能核技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7,(8)
<正>第二十五届国际核工程大会3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核能——清洁、绿色、可靠的能源"。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核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包括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成果已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正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  相似文献   

19.
<正>积极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核能,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美丽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能源革命的重要任务。新时代核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认识新时期中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公众科学理性认识中国核安全状况,构建核能行业公众沟通工作新格局,协力共创核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安全法律法规是核能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核安全监管工作的依据和指引,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宣传贯彻则是满足政府报告中提到"确保安全"要求的前提。随着世界核能产业的发展,核安全监管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