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海水水质单因子判别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近3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况和生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以理化指标为评价因子的水质状况与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在四类和二类功能区水体中一致性均较好;以生物指标为评价因子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同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在四类功能区水体中的一致性较好,而在二类功能区水体中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珠海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3月(春季)对该海域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珠海市近岸海域整体水质状况极差,春、秋季劣四类海水的站位占比分别为90.28%、79.17%。春、秋季DIN超标率分别为94.00%、89.00%,DIP超标率分别为28.00%、78.00%,DIN和DIP是影响整体水质状况的主要原因。整个区域的DIN/DIP均高于Redfield值,处于磷限制状态。有机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秋季严重有机污染的站位占比为51.39%,春季为56.94%,春季污染覆盖面更广。富营养化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重度富营养化的站位占比分别为30.56%、31.94%,严重富营养化占比分别为6.94%、25.00%,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富营养化指数与CODMn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CODM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珠海市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盐度越高富营养化水平越低,间接证明富营养化主要是由陆源污染物引起的,并与径流量以及外海海流的物理混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天津近岸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研究了COD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关系,浅析了赤潮生消过程中COD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COD高于春季和秋季,季节性差异显著;COD基本呈现近岸高外海低、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NQI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0,平均值为4.46,富营养化严重;COD与NQI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海域富营养化状况;COD与赤潮生物密度、Chl 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反映赤潮生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鞍列岛保护区海域水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马鞍列岛保护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3季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富营养化指数(E)、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对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质COD、DO含量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DIP含量基本符合第二类水质标准,而DIN含量超标严重;在丰、平两水期,各评价因子含量差异性比较明显,而枯水期则基本接近。该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较严重,不同季节均呈现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在平、枯两水期为中度污染状态,而丰水期则为严重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均为丰水期 枯水期 平水期;从分区上看,B、C、D 3个功能分区所处的中西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最严重,A区(石斑鱼资源保护区)所处的北部海域居中,而E区(生态养殖区)所处的东南部海域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影响富营养化的指标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建立了5-5-1拓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此模型的冲量算法和LM算法对胶州湾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胶州湾西北部、北部和东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其他海域处于中度营养水平.富营养化与沿岸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湾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速率以及水域水深条件密切相关.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的胶州湾水域的富营养化状态与真实情况接近,因此,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海水富营养化是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2017年对深圳大亚湾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季节无机氮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组成比例,讨论不同季节无机氮在大亚湾海域的分布情况。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评价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并利用叶绿素a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海水富营养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域内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硝酸盐氮和氨氮,受丰水期带来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海域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状况,且在春季和冬季海域内呈现氮限制状态;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相似文献   

7.
以2006年、2011年、2014年春季椒江口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富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对近10a来椒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DIN、DIP均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水体呈严重污染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从时间上看,DIN、DIP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的DIN、DIP以及E值、A值平面分布均呈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递减的阶梯状分布。入海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周边大型用海工程是影响该海域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河北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和8月对河北海域进行了两次调查,布设了16个段面70多个站位。对该海域水质进行了无机氮、无机磷、COD、DO等项监测。本文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接近天津海域含量达到最高。8月份监测结果普遍高于5月份,断面调查结果均显示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源。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计算结果表明,M断面5月份开始受到污染,8月份受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程度5月份L、M断面E>1,其他各断面E<1,8月份K、L、M、N、O、P断面E>1,其他各断面E<1。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 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02~2006年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6年在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实施的海水质量监测资料,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基本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局部海域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0年夏季(6、7、8月)和秋季(9、10、11月)6个航次对胶州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调查结果,研究了微表层和次表层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以及微表层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情况,并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水质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微表层还是次表层,营养盐的分布都是从湾内向湾口递减.胶州湾夏季微表层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96、0.026和0.618mg.L-1;秋季平均浓度分别为0.369、0.028和0.592mg.L-1.夏季次表层DIN、PO43--P和SiO23--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40、0.025和0.506mg.L-1;秋季平均浓度分别为0.292、0.028和0.580mg.L-1.胶州湾微表层海水对营养盐N、Si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平均富集因子为1.48~1.96;对P无富集现象,富集因子的不同可能与海况和站位的不同有关.在所有调查航次中,7月份胶州湾海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最低,与叶绿素a(Chl-a)处于高峰期有关.胶州湾东北部处于富营养和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状态,其它区域营养级为中度营养和贫营养,微表层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大于次表层.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healthofcoastalenvironmenthasbeendrawingthepeople′sattentionsallovertheworld.Thebudgetsofnutrientsinthisareaareoneofthemainfocuses.Althoughnitrogenistheprimarylimitingnutrientformarinephytoplanktononaglobalbasis,exceptionsareoftenseenandparticularkindsofnutrientlimitationseemtobesituationspecificinmostcases.Inrecentyears,phosphorushasbeenfrequentlyreportedtobethelimitingnutrientforphytoplanktonproductivityincoastalwaterswithhighinputfromlandrunoff(Bonin,1989;Mahoney,1989;Heis…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近年来胶州湾水域的研究,分析胶州湾周围区域的人类活动、胶州湾水域的环境变化以及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营养盐Si、水温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确定了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的活动中,营养盐Si的缺乏和水温的上升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础改变,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改变,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下降。作者认为,在人类的活动中,首先要考虑输入大海的营养盐Si,其次要关注大海的水温变化,为海洋生态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胶州湾、套子湾及四十里湾海域和邻近河流采集了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HCHs、HCB和DDTs)进行了测定,目的是探讨其在该研究区域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胶州湾HCHs、HCB与DDTs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0.31和10.33 ng·g-1;套子湾及四十里湾的平均值分别为0.26、0.10和4.56 ng·g-1.相对于国内其他海域,胶州湾沉积物中OCPs偏高,特别是DDTs的含量;而套子湾及四十里湾沉积物中OCPs含量水平较低.对OCP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域HCHs主要是历史残留,但是个别站位高含量的γ-HCH则表明了存在林丹的点污染源;而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s,但是在胶州湾青岛港附近的站位o,p’-DDT/p,p’-DDT较高,暗示该区域受到三氯杀螨醇类型DDTs的污染.胶州湾高含量的DDTs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青岛近海沉积物PCBs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及贝类污染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13C同位素内标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8个表层沉积物,1个沉积物柱状岩心和2个贝类样品中包括14种共平面PCBs在内的50种PCBs同系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CBs化合物.讨论了PCBs的分布特征.表层样品以胶州湾东岸的含量最高,从北岸、西岸、胶州湾口及胶州湾外PCBs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在0.65~32.9ng/g dw. PCBs总含量落在国内外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的中值区.表明污染来源有城市污水排放及大气来源2种,而不属于工业污染类型.多氯联苯主要以低氯取代PCBs为主,大部分高氯取代PCBs的含量低于检出限.柱状样中共平面PCBs的含量及毒性当量浓度总的垂直变化趋势是从1951年到现在逐渐减少.贝类样品的总PCBs含量为4.9~8.4ng/g dw,属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文新  胡璟  陈江麟  范永胜  陶澍 《环境科学》2008,29(5):1336-1341
根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凋查数据,确定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35%以上的站点,物种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15 000 ng/g),大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二类标准(50 000 ng/g).在威海、大连湾和胶州湾出现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少数相对高值站点(300 ng/g左右),而其它大多数站点贝类体内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都较低.中、高环组分占优指示近岸海区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过程;二丁基酞酸酯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是酞酸酯的主要组分.在所有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的含量普遍很低(<10 ng/g).贝类体内DDTs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10 ng/g)的站点大部分集中在南黄海沿岸,海州湾内一站点已超出第二类标准(100 ng/g),而组分以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在所有站点的贝类体内都有p,p'-DDT检出,尤其在北黄海的大连湾和蓬莱附近海区(比例高于50%),指示周边地区存在潜在的DDT输入源.据此,大连湾、威海、胶州湾沿岸贝类体内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含量较高,胶州湾、海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DDTs含量较高,这些属于较高生态风险区,而大连湾、蓬莱近岸可能的DDT新输入对底栖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胶州湾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胶州湾海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0月份胶州湾海域,一类和二类水质面积占胶州湾总水域面积的60.0%,劣四类水质面积占10.0%,胶州湾现状水质定性结论为一般。各点位各有机监测项目均为未检出,说明胶州湾内尚未产生有机污染。胶州湾内石油类的浓度范围为1.8 23 ug/L,各测点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的要求。胶州湾内重金属未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COD、N、P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三维变边界污染物平流-扩散模型,模拟了胶州湾COD、N、P污染物现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胶州湾主要污染因子为N,海湾东北部污染较为严重,东岸形成一条狭长的带状污染区,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本文统计了COD、N、P超标面积,N超一类水域面积为253km^2,占整个胶州湾面积的64%,COD和P大部分水域满足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拟结果可为胶州湾水质管理、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州湾的水动力特征,应用美国普林斯顿海洋模型研究了胶州湾的潮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的潮流以往复流为特征,涨、落潮最大流均发生在胶州湾口,流速分别为73cm·s^-1和79cm·s^-1左右,潮波系统具有明显的驻波性质。在对胶州湾三维潮流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质模型,并对环胶州湾主要河口陆源所输入的N、P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测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式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大沽河—胶州湾段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季乃云  赵卫红  王江涛  苗辉 《环境科学》2006,27(6):1073-1077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大,胶州湾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小,大沽河是胶州湾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重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较差,说明浮游植物并不是大沽河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是水体溶解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情况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