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天津: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建设生态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生产发展"是首位要求,也是根本要求,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想发展生产,就必须有产业作为基础和支撑,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如何推动农村产业安全发展,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60-61
只要一步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记忆中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乡村美景便随处可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景象迎面而来。如何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呢?江宁区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沅陵县把生态创建的理念紧紧的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通过"抓基础、兴产业、促和谐"三步骤循序渐进,在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被法律遗忘的角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茶。然而,如果在新农村建设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那么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全方位,大规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能将再次重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加强"三农"的措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个方面清晰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新农村应该有新环境,为治理日益凸显的农村环境问题.辽宁省率先实施了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浩家园、清洁田园”为目标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22-23,30
温家宝总理就十一五规划建议说明:明确六大任务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呼吸到新鲜空气、能否饮用到干净水源、能否吃上放心的粮食蔬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阿坝州农村环保工作还处在一个起步、摸索和加强阶段。阿坝州属边远地区,北部草原气候冬长夏短,南部高山河谷气候干旱恶劣,地质结构差,生态脆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国家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加强“三农”的措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个方面清晰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实现的途径。新农村应该有新环境,新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联系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的实际,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村容整洁”。建设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为主要标志的新环境,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推进村容整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重大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黄晖 《环境》2009,(Z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警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建设需要广大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培育健康的社区意识,社区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的最终目标,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也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宜居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居民健康的社区意识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韶关市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程中,要注重软实力居民社区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保障。农村水源污染不断增加,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保护农村水源,改善农村水环境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农村水源污染的成因,提出了切实的农村水源保护对策,对新农村建设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已经初见成效。虽然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转型时期和自然社会背景,如何使新农村建设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仍存在许多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需优先治理的重点领域及综合对策,为广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和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永东 《环境保护》2013,41(10):50-51
生态文明是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文明发展与演化形态。农村社区建设是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乡村整体环境整治和保护有助于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性,并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目前,乡村环境整治还没有严格地落实在社区层面,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地域化、低碳化和景观化是农  相似文献   

16.
浙江余村生态富民与环境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以来,太湖县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产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建设特色村"的思路,结合当地实际,严格对标,规范操作,以标准高保障起点高,以要求严确保质量优,以效果好让群众满意,2013年度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已全面建成,并成功接受省考核验收,21个中心村美好  相似文献   

18.
以"村容整洁"为核心的村庄绿化是新农村生态建设重要内容。绿化树种选择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与景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以及路径。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新目标,浙江仙居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龙头带动社区参与保护、共促发展方式转型,构建了以绿色公约、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为标志的"三绿"治理机制,与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一起初步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使乡村振兴的绿色化道路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红利,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乡村改革的路径选择,也是农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必然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与"强体善用"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整治、自然资源利用等领域分析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并且从乡村生态制度建设、乡村生态设施建设、乡村生态行为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