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有意义的是石油成因理论的这种深刻变化已为石油地质勘探带来新的设想和帮助。最近石油战线的同志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也很关心,而国外这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 对114个石油样品以及与其有关的几个有机质样品的D/H和~(13)C/~(12)C比值进行了测量。原油的δD值,其范围在-85到-181‰之间,但Kenei气田的一个馏份(-250‰)例外。原油的δC~(13)值为-23.3——  相似文献   

3.
本言语对目前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解决诸类问题的思想和办法,对测定石油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修订石油类标准和测定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淮河江苏段石油类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淮河江苏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淮河江苏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分布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工业上石油合成的原理提出了石油是由水和碳酸盐通过板块俯冲作用、仰冲作用与地幔岩石接触而形成的假说,并以此解释了一些油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时,分析过程中有关试剂处理、样品采集、试剂选用、仪器误差、容器清洁度等操作技术上的处理经验。探讨了测定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以保证测定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普遍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油开发污水中的油份。其测定误差可来自于油份的萃取和仪器的测量误差。抚顺石油炼制研究所作过用质控油进行质量控制的尝试,但这仅能控制后一阶段的误差。我们认为,欲控制整个分析测定过程的质量,必须有质控水样。然而由于石油组成的复杂性和油水不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 ,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 ,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 ,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海洋石油污染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以及与之有关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勘探、开采事业的兴起,海上交通运输的繁忙和油船事故屡有发生,所有这些人为的活动,使大量石油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渔业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近海石油污染也比较严重,是我国的主要海洋污染物。因此,对海洋石油污染情况调查及其危害的研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海洋污染物中,石油是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使石油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了解海洋生物体的石油烃含量及其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于1989年6月对捕自黄河口附近海域的73种海洋生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的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相比,表明本海区海洋生物的石油烃含量不高,应属轻度油污染。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法能帮助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判断岩石沥青有机质的类型和变质程度,查明同生或后生沥青的成因,计算烃迁出的程度,根据石油沥青的红外光谱对岩石沥青进行大致比较,以及判别石油类型及其氧化程度等项工作。这种方法需要样品少,且不破坏样品原有结构,快速且操作较简单容易;对谱图的解释已逐渐完善。因此,红外光谱法已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污染与测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对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烃来源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主要来源是油轮和航运,约占石油年入海量的46%左右。还讨论了石油入海后的风化,降解和归宿问题。论述了测定烃不同方法的原理以及结果表达的差异性。并对我国海洋石油污染监测的问题和现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安乐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303-306, 312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标准溶液、标准工作曲线拟合、前处理过程等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找出影响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实验中前处理过程的不确定度,本次实验所测海水中石油类浓度的不确定度报告为19.98±1.326 mg/L。  相似文献   

16.
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石油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某市水源地下水进行了臭氧净化技术的静态试验研究,通过臭氧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氧化作用,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的吸收峰曲线和色-质联机结果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过程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经济油藏只是形成于深部热解成因的一般假设,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源于许多指示油早期进入圈闭的地质标准,此外还来源于不能解决石油从固结沉积物中通过和运移出来的问题。 石油早期就位的证据有;古构造的优先填充,储集石油对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表明巨型重油矿床未成熟性的证据。 阿萨巴斯卡“焦油砂”的未胶结、未压实性质,其中木化石的完整保存以及阿萨巴斯卡、皮斯里弗和冷湖油藏的倾斜的油-水界面都支持石油非常早期就位的地质推论和石油未成熟的地球化学标准。 如果这样巨大体积的石油是未成熟的,那么这与地质观测资料一致。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得出结论:成熟油藏很可能是早期排出的,生物成因的重油和甲烷经储层内成熟作用形成的。 生油岩中保留的烃在埋藏过程中成熟,但由于逐渐失去有效的渗透性而变得不活动。  相似文献   

18.
吴继芳 《环境与开发》1998,13(4):28-28,32
分析了淮河江苏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建议采取“以法护淮,污染联控,强化监管:”等措施,以达到降低污染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石油运移是连接石油生成、聚集直至破坏的纽带。石油运移研究是石油成因理论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影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可信度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石油运移是盆地演化中的历史事件,整个运移过程及演化过程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可能重演,因而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50多年来,虽然不断有所发现,但这方面一直没有重大突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天然气和石油起源于沉积在沉积盆地中的有机质。这种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海相成因,但也有经陆地上的雨水、风和河流带入的陆源有机质。这种物质在未固结的沉积物中受到细菌的分解并转化成含O、N、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