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饮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饮水致突变物的主要成因研究了减少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措施。结果表明:进厂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可使致突变前体物,如藻、腐殖酸、总有机碳等含量分别减少68.2%、23.9%、37.2%,使水厂加氯量减少50%,最终使所制饮水的致突变件减少30%。改革加氯消毒方法可使饮水致突变活性降低,不同消毒剂所致致突变活性顺序为Cl2>ClO2Cl2+ClO2>源水,Cl2+ClO2等量联合消毒优于单一加氯消毒法,既可提高所试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一至数倍;又可使饮水中CHCl3,减少91.5%-96.5%,致突变活性减少27.6%。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对水中流感病毒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MDCK细胞病变程度,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水中流感病毒(包括流感病毒Ⅰ型 、流感病毒Ⅱ型和流感病毒Ⅲ型)的消毒效果.对各种试验条件,如消毒剂投加量、消毒时间 及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液氯(Cl2)消毒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投加量为 40mg/L时,作用20min,ClO2对试验的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灭活效果,且在pH值为3.0~8.0的范 围内均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而液氯在试验的投加量、时间和pH值范围内均不能灭活流感病 毒.   相似文献   

3.
膜与臭氧化生物活性炭组合系统的运行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膜与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在臭氧化-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前,先经MF过滤,去除能被O3氧化的固体颗粒状有机物,减轻BAC的有机负荷,再对BAC出水进行UF过滤,能有效地防止由BAC表面脱落的微生物进入水中,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为60%-85%,CODMn值全部在1.2-17mg/L之间,平均为1.3mg/L能确保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以取自河南省郑州市石佛原水厂的黄河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原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前体物的组成规律,对比分析了3种预氧化剂(高锰酸钾、自由氯和二氧化氯)对原水中DBPs生成潜能的消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中DBPs的前体物均以小分子有机物和疏水性组分(52.51%)为主;分子量小于1 k Da有机物组分是生成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和三卤甲烷(THMs)的主要前体物;疏水性有机物是生成THMs的主要前体物,亲水性有机物是生成N-DBPs的主要前体物.经Cl2预氧化后,直接生成的DBPs随着自由氯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Cl O2和KMn O4预氧化直接增加DBPs产生量.经3种预氧化剂氧化后,原水中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均呈现一定的下降,其降低量依次为Cl O2Cl2KMn O4;然而3种预氧化剂都不能有效的减少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N-DBPFP),Cl O2预氧化和Cl2预氧化可增加N-DBPs生成潜能,尤其在较高投加量下,Cl2预氧化将大大增加N-DBPs生成潜能.为有效消减总DBPs生成潜能,水厂可优先采用KMn O4或Cl O2作为预氧化剂处理引黄水库或沉砂池水.  相似文献   

5.
烟气中水、氧含量对羟基资源化脱硫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将烟气中H2O、O2通过电离、分解和超激发,形成羟基和水合电子等自由基.在无吸收剂、催化剂条件下,自由基直接氧化SO2生成H2SO4微滴,再用电收雾器加以回收.结果表明,烟气中H2O含量对硫脱除率的影响率比O2的影响率高出1倍,H2O、O2含量对SO2脱除率影响比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离度为4.3%.烟气中H2O、O2的含量可满足强电离放电羟基自由基脱硫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烟气脱氮体系中络合吸收剂的氧化还原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填料吸收塔中,考察NO和O2共存时,NO浓度、O2含量对脱氮效率、FeII(EDTA)氧化速率以及FeIII(EDTA)生物还原速率的影响,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吸收NO可促进FeII(EDTA)的氧化,当进气NO浓度由0增至500cm3/m3时,表观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由0.00451min-1增至0.00604min-1;FeII(EDTA)的氧化反应对于O2含量为1级反应,表观氧化速率常数与O2含量成线性关系;增加气体中NO浓度或O2含量均会使FeIII(EDTA)的生物还原反应速率下降;微生物对氧化中间产物的还原可以减缓NO对FeII(EDTA)氧化的促进作用,因而气相中NO和O2共存时对FeIII(EDTA)生物还原的影响小于各单一组分存在时的影响之和.  相似文献   

7.
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放电与催化联用技术分解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放电与催化剂MnO2联用技术对苯去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MnO2可充分利用O2和产生于介质阻挡等离子放电区的O3,能够增加苯氧化分解为CO2的程度,且苯去除的能量效率是不用催化剂时的2倍.催化剂MnO2苯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当能量密度低于564J/L时,MnO2离放电区的距离越近,苯的去除效果越好;当能量密度高于1051J/L时,苯的去除效果与MnO2离放电区的距离有关并有一个最佳值.阐述了苯在等离子体放电区以及MnO2上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硫酸铁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A/O 工艺出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2(SO4)3 作为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 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H3~9 的条件下,混凝对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均能取得较好去除效果.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在Fe2(SO4)3投加量为400mg/L、pH5 的条件下,DOC 去除率达到40.1%,出水COD<150mg/L.络合沉降、络合吸附和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但在不同pH 值条件下,三者作用程度不同.混凝过程主要去除生化出水中的中等分子量、疏水性有机物,对亲水性有机物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瓦里关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地面O3 生成和变化机制,利用青海省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1994~2002 年的地面O3 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瓦里关CO数据及3 个相近高海拔全球背景站点Mauna Loa, Jungfraujoch, Izaña 的O3 和CO 资料,对瓦里关地面O3 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面O3 浓度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O3 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其他3 个站点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与Izaña 站相似,瓦里关地面O3 的日变化幅度较小,日最小值出现在中午时分,最大值出现在晚上和凌晨.瓦里关地面O3 和CO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两种电解体系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 Ti/IrO2RuO<2阳极、电还原氧气产生 H2O2的碳/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阴极,分别在无隔膜与隔膜(隔膜材料为涤纶)电解体系中,研究了电化学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在无隔膜与隔膜2种电解体系中,电解80min后,H2O2的稳定浓度分别是5.6mg/L和8.5mg/L.2 种电解体系中苯酚的去除率均可达到 100%,但隔膜电解体系中 COD 去除率为 81.2%,无隔膜电解体系 COD 去除率为 71.7%.在 2 种电解体系中通过 HPLC 分析检测到中间产物为苯醌和一些短链的脂肪酸.对于阴、阳极降解苯酚的机理推测,2 种体系是相似的,但对隔膜电解体系,阴极室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氧的阴极还原生成 HO2 ,并进一步形成 HO·和 O2·自由基,从而对苯酚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附着藻类对湖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乙烯网作为人工基质,在水池建立附着藻类群落,研究了附着藻类对湖水中磷的去除效应。实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人工基质的对照组(CG)、网目孔径为8.48mm的人工基质组(大孔径组,LMSG)和网目孔径为2.83mm的人工基质组(小孔径组,SMSG),各组的P输入负荷均为5mg/(m·3d)。结果表明:SMSG的附着藻类生物量平均值为6.23μg/cm2,LMSG的为5.93μg/cm2,SMSG的虽然高于LMSG的,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有人工基质的两组处理中总磷、总溶解磷、溶解性反应磷、颗粒态磷浓度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CG,各形态磷浓度比CG的减少了37%以上,LMSG和SMSG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比CG的低64%以上,但LMSG和SMS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人工基质,构建附着藻类群落可以有效降低湖水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12.
磷对云龙湖富营养化优势藻及混合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氮磷等营养盐的增加和藻类的过度增殖是富营养化的主要标志。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受磷元素的制约。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的不同藻类对磷含量的依赖性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在相同氮浓度,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纯种小球藻和硅藻以及天然混合藻生长速度的影响,发现在氮浓度充足的情况下,磷含量高促进小球藻生长;对硅藻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天然水体混合藻生长速度与磷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粘土原位除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华  潘纲  程子波 《环境科学》2009,30(2):407-410
对利用当地粘土治理水华蓝藻的原位除藻技术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壳聚糖改性的当地不同类型粘土都能有效地絮凝除藻,改性粘土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成分对絮凝除藻没有明显的影响.溶液中有机质(TOC≤40 mg/L) 的存在对壳聚糖改性粘土絮凝除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太湖梅梁湾水域围隔中进行的原位除藻试验表明,采用经壳聚糖改性的当地粘土除藻效果明显,在用量仅为0.025 g/L (53 g/m2)时,除藻后SD透明度由15 cm提高至90 cm,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到98.6%.  相似文献   

14.
以温州市内桌一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本地粘土矿物高岭土联合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降工艺的除藻效能,并获得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量为40mg/L;高岭土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5rain投加;其最佳投加量为3g/L;最佳搅拌方式为200rpm搅拌4min;最佳静置时间为20min;在酸性或中性水体的处理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大陆沿海底栖食用海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报导了食用海藻68种,并对其主要食用海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轻质漂浮型除藻材料对滇池水样的净化效果,实验数据表明,加入除藻材料后,水样的pH值、TN、TP、CODMn、叶绿素a均有明显下降;初步探讨了该材料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新型污染水体除藻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氮磷胁迫下藻-菌群落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蓝藻水华在我国太湖与滇池等淡水湖泊频繁爆发,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氮、磷则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因子。文章通过藻细胞计数、细菌群落的DGGE监测,以及典型对应CCA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氮磷浓度、N/P比对藻-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浓度和N/P比均会影响藻类生长,其中,氮磷浓度较N/P比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更大;N/P=12为藻类生长的最适条件,氮限制(N/P=3)和磷限制(N/P=48)均会抑制藻类生长;添加外源氮磷可促进细菌的生长,提高其多样性,但随着N/P比的提高,其种群多样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群落主要由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其次是α-proteobacteria,然后是Bacteroidetes和γ-proteobacteria。与氮、磷营养盐相比,藻类群落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In general, many pollutants co-exist in natural aquatic ecosystems. They affect each other and occur different results, such as synergism, addition and antagonism. So the research at mixtoxicity of contaminants to aquatic organis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otoxicity. In this paper, 50% effectu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48h EC50 values of 6 kinds of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to the green algae, Scenedesmus obliquus, were investigated. Mixtoxic experiments, in which any combination of 2,4-DNT and other 6kinds of compounds, indicate: (1) synergisms between 2,4-DNT and 4-NAn, as well as 4-NAnis, 1,4-DNB; (2) antagonisms between 2,4-DNT and 4-NT, as well as 4-NPh, 4-NCB.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优势藻类聚集参数与水华状态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三峡库区最大次级河流嘉陵江现场采集水样,并进行藻类生长试验,探讨了藻类在氮磷比、光照强度和流速条件下的聚集行为.在不同TN/TP和光照强度的静水表层中主要藻类为蓝、绿藻.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微囊藻,总体上蓝藻的聚集参数θ大于绿藻;在流速大于0.03m·s-1的动态水体中蓝绿藻聚集参数迅速下降,优势藻类不再明显.对水质的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聚集参数θ与生物多样性指数d拟合的可决系数R2在0.81以上,反映出优势藻聚集能力与水体环境质量的反比关系.作为水质污染和营养水平评价依据的指数d不能直接表征水华污染状态,因此.在参数θ的基础上构建了描述水华污染状态的函数G,将函数G应用于对实验结果和实际流域水华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水华状态函数G确实能有效和半定量刻划水华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重庆长江与嘉陵江交汇段水体中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45属,85种(包括变种).种群构成比例为硅藻65.9%,绿藻20.0%,蓝藻7.0%,其它7.1%.各监测点藻类细胞密度变幅为0.95×104~3.86×104个/L,硅藻中的直链藻、脆杆藻、舟形藻、桥弯藻等占优势.硅藻随环境因素及水文条件等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其数量与水温基本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