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钞废水具有水量小、污染物浓度高、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单独处理难度很大.通过实验室小试,采用接种培驯法成功启动了印钞废水处理装置.试验表明,将印钞废水与厂区内生活污水混合,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是可行的.该工艺可有效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C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稳定性和粘附性.PVA属于难降解物质,含PVA的废水生化性能差,COD含量高.目前较好的处理方法是物化法与生化法的联用.根据多年处理同类型废水的经验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选择目前国内较成熟的“气浮-水解-好氧-二沉-气浮”的提标改造工艺处理含PVA印染废水,处理后的废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间接排放指标,可以在同类型污水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磁性树脂吸附-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对某公司排出的电镀综合废水进行处理,系统地阐述了各处理单元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能稳定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某油田含油废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悬浮物、氨氮以及挥发酚等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了UASB-SMBR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可行性以及聚四氟乙烯膜的抗油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含油废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悬浮物、氨氮以及挥发酚等各类污染物质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6%以上,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膜污染的加重使得膜透水率逐渐降低,但在化学清洗之后透水率恢复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化工产业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废水是滨海污染物控制的主要威胁。针对常规单一方法存在的问题,试验选取滨海某化工区实际废水从内电解-Fenton、内电解-混凝、内电解-超声及微波强化氧化-光催化4种耦合去毒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内电解-Fenton法中H2O2的加入增加了污染物的降解途径,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内电解-混凝法对于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有比较好的去除作用,不加PAM或Ca(OH)2的效果更佳;内电解-超声法对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去除率可达92%,其可生化性提高45%;微波强化氧化-光催化法对大多数难降解物质有效,而对酚类物质降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高史龄 《环境》2000,(8):36-36
造纸废水污染物可分为三大类:消耗溶解氧有机物质;悬浮固体物(SS);有毒的微量有机物(如挥发酚等)。任何废水治理设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除去这些污染物质,使最终排出污水质量达到对接收水体无害的作用。南海吉龙造纸厂造纸废水采用混凝气浮法处理,使排出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该纸厂年产瓦楞纸4.5万吨,日产瓦愣纸150吨。  相似文献   

7.
制药废水COD浓度高、水质变化大、有毒物质含量高、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该工程化试验中采用物化-UASB-生物接触氧化作为主体工艺对某制药厂废水进行工程化试验研究,效果良好,出水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相似文献   

8.
X741.03200701188稠油废水生物处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王鑫(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6,19(4).-42~46环图X-6有机聚合物和石油烃类物质是稠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应用辽河油田锦采污水处理厂稠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出的菌株B0501,分析其在稠油废水  相似文献   

9.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大,对于印染废水中典型毒害物质的控制日趋严格,且生物毒性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以掌握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污染物去除特性和毒性转化机制为目标,解析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其在典型处理工艺中的变化.结果发现,典型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好,出水COD、苯胺浓度、色度分别为46 mg·L~(-1)、0.86 mg·L~(-1)、6倍,去除效率分别为78%、95%、86%;但对急性毒性的控制不足,尤其是有机组分的急性毒性控制不足.典型印染废水处理中,生物曝气处理是控制典型污染物的主要阶段,对COD、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达60%、23%、50%,对生物毒性的去除率为48%.氯氧化和混凝沉淀是保障印染废水中苯胺类有毒物质和色度达到排放标准的重要深度处理阶段,对色度、苯胺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95%;然而,深度处理却会引发印染废水急性毒性急剧升高,升高比例达150%.印染废水中的急性毒性组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生物曝气主要去除有机组分毒性;氯化深度处理会增加有机组分毒性和无机组分毒性,其中,无机组分毒性可通过还原脱氯削减,但有机组分毒性控制需综合考虑前处理阶段提质增效或实施氯氧化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10.
MBR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对钢铁企业、煤化工企业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解工艺将焦化废水中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去除或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物质,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由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特殊的膜结构实现水和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施和电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人们置身其中,深受其害,却浑然不觉.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多点认识,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防范. 什么是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在从事职业健康检查中应用G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与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进行听力测试评定的实践,认为新旧标准更替中先后取消观察对象分级和观察对象,对劳动者的听力监护工作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相关补充措施,重新科学、合理界定观察对象及其分级,以更利于用人单位做好听力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陶克菲 《环境保护》2005,(11):40-43
2005年10月17日,由于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被国家环保总局限令整改3个月。同时受到处理的还有河南冶金研究所。这是今年继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之后。国家环保总局针对环评质量的又一次“亮剑”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煤中硫分赋存状况,抓源头治理,分别对高硫煤,中硫煤和低硫煤采取不同对策,切实有效地实现“两控区”2000年的初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对“删减”的要求,分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删减”的指南,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及判定。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出台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推进耕地草原河湖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耕地、草原、河湖等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特点与亮点,提出了将《规划》实施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垦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农作物秸杆,通过对友谊农场"秸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项目"介绍,简述了该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分析了该项目在垦区应用与推广的优势条件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无废城市”试点之一的绍兴市为对象,选取诸暨市、上虞区、柯桥区、新昌县4个发展差异较大的区域,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估区域分类成效,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剖析各区域分类工作均衡推进的政策执行制约因素,最终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分类工作成效上虞>诸暨>柯桥>新昌;针对政策可执行性、目标群体理解度,政策执行准确度以及经济政治环境制约因素,提出完善分类政策、提升执行效率、激发群众分类意识、经济政策协同等对策以构建“四流畅通”管理模式,促“无废城市”全域均衡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锌限量值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行的《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锌超标问题是限制中国城市污泥农用的首要因素.从环境保护、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产、人体营养及锌污染风险等角度综合分析了该标准中锌限量值的不合理性.中国的土壤普遍缺锌,是世界锌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在食品中也添加锌或用药物补锌;但中国现行的污泥农用标准中污染物控制对锌的控制过于严格,已成为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羁绊,因此,该标准中关于锌的限量值应该重新修订.修订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还需要考虑锌的土壤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