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农村生态文明意识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与普通对照村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在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方面有所成效。但两种村都还有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的余地,对照村需要借鉴试点村所取得的经验成果;试点村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实施环保意识教育、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有利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丰富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地区推进,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由于经济化逐渐向农村地区推进,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巷调查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年龄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态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0岁以下和41~50岁认知度较高,31~40岁和51岁以上认知度较低。有53.4%的公众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不满意,其中,21~30岁的比例最高,为63.0%;51岁以上的比例最低,为35.6%。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指出应从生态文明制度、意识、行为三个方面加强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并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学良 《环境保护》2007,(3A):23-25
黑龙江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黑龙江省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大机遇。在生态示范省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把生态不范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上升到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层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向导。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光 《环境保护》2012,(19):52-53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一起,被国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之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布局. 目前,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人们的意识、行为和结果都不够"绿色".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通过全民的努力,使生态文明水平从较低的绿色程度,转向较高的绿色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具有很强的同义性.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池州市灵芝村在实施村庄整治过程中遵循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仁山、继承、安居"理念进行分析,据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整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省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汇合,它在产生背景与理论针对性、具体内容、指导思想等方面超越了以往的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创建生态省,需要具有世界意识、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前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文化程度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文化程度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在不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态文明的整体认知度与公众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最后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和江苏省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特征,提出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以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为6个一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52项指标。这对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下的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解读政府环保工作,并结合沧浪区生态的特点,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沧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对加强沧浪区生态文明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着力”和“三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杭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杭州的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等对策措施,对于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得到空前重视。文章结合南京市情,简要介绍了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认为南京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着环境质量不乐观、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约束加剧、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等现实压力。最后,文章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蓝天清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确保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以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南京如何打造成为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研究了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大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同处于淮河流域和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区域水环境敏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文章研究从流域层面协同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区域协同推进的原则、目标和创新机制,建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共建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类差异化管理机制、生态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市场化创新机制等五大机制,为中国东中部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富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