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航空涂层失光率的当量加速关系。方法针对飞机结构涂覆的航空涂层光泽度失效问题,开展自然曝晒试验和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基于失光率的失效标准,分析涂层老化行为规律。结果建立了飞机涂层自然曝晒条件与实验室加速条件下的当量加速关系。结论同类涂层试验件在自然曝晒试验与加速老化试验下的失光率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得到的两类涂层试样的加速老化当量关系函数可为建立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和自然曝晒试验之间的当量加速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汽车仪表板材料氙灯老化试验与自然曝晒试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加速老化试验与自然曝晒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汽车内饰材料老化的影响因素,选定3种汽车内饰件氙灯老化试验方法对仪表板材料进行人工加速试验,并与自然曝晒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材料的光泽保持率随光照辐照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差随辐照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与自然曝晒试验趋势符合。结论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GB/T 16422.2标准的氙灯老化试验与自然曝晒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海洋大气环境暴露试验、盐雾/紫外冷凝老化交替试验和氙灯老化试验。对比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涂料涂层的色差和失光率,研究了3种试验对涂层表观性能的影响。发现紫外/冷凝老化加速试验对海洋大气暴露试验有很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找出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方法的特点和价值。方法 基于几种典型的透明高分子材料试样,分别在佛罗里达典型亚热带潮湿环境自然曝晒、汽车外饰实验室氙灯加速耐候试验及亚利桑那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黄变结果相关性、加速性和区分度的对比分析,来比较这几种试验方法的特点。结果 户外加速曝晒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高于氙灯加速试验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与自然曝晒相比,户外加速曝晒的平均加速倍率及不同试样的加速倍率的相对差异明显小于氙灯加速试验。自然曝晒和户外加速曝晒的区分度也明显大于实验室氙灯加速试验。结论 户外加速曝晒方法较好地均衡了相关性、加速性、加速一致性及区分度,适合高分子材料的验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东南沿海气候条件对聚氨酯涂层老化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东南沿海高温、高湿、高盐雾、高辐射等恶劣气候环境对聚氨酯涂层老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海南万宁开展聚氨酯涂层海洋大气环境暴露试验,从外观评级、光泽、色差、附着力、红外谱图等方面分析了涂层老化特征及老化原因。结果涂层在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4年,树脂大分子发生降解,主要官能团消失。结论海洋大气环境中紫外线的光降解和水的降解共同作用,导致了涂层失光-变色-粉化和附着力下降等宏观和微观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在聚氨酯涂层的低气压环境适应性评价中的加速性.方法 开展聚氨酯涂层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和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分析聚氨酯涂层在两种试验环境中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采用加速转换因子(ASF)法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的加速性.结果 与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12个月相比,在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60 d内,聚氨酯涂层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基本不变.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的加速倍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最高为24倍,最低为10倍.结论 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综合模拟了低气压自然环境的太阳辐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具有很好的模拟性和加速性,适用于快速评价聚氨酯涂层在低气压环境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海洋设备涂层老化和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现有海洋设备涂层进行户外暴露试验和实验室加速环境试验,分析防护涂层的失光度和色差变化规律。结果 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模拟了加速海洋环境中的涂料老化,加速试验结果与户外暴露结果相关性较高。在海洋自然环境下暴露6个月后,涂层失光率降低,暴露18个月后出现粉化。结论 利用紫外光老化和盐雾试验,设定合适的环境试验参数后,实验室加速环境试验可代替户外暴露试验,缩短试验周期。涂层的配套设计、涂敷的基材结构形状、涂层施工过程等因素可直接影响涂料的老化、失效,进而引起基体腐蚀。  相似文献   

8.
沿海机场某型飞机典型结构件自然曝晒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某型飞机典型结构件的腐蚀机理。方法在海南陵水机场进行自然曝晒试验,采用表面宏观形貌记录和微观形貌表征法、腐蚀产物物相分析等手段对基体及上覆防护体系的腐蚀、老化性能进行评估,进而得出该型飞机不同部位的防护性能变化规律。结果其中试件边缘、与螺栓直接接触的部位和试件连接处涂层老化、脱落最为严重,涂层脱落后裸露的基体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现象;而一般远离螺栓、边缘和断口的区域则涂层老化、脱落均匀,腐蚀程度较轻。结论相同环境谱作用下,受力壁板连接关键部位不同部位发生腐蚀的类型、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环氧胶在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中的老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及粘接件在武汉地区的一年大气曝晒试验和力学测试、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胶粘剂在该气候环境中的老化失效行为规律.结果表明,环氧树脂胶在光照充足、高温高湿季节力学强度和表面光泽度下降较快;水、光照和温度是导致环氧树脂胶粘接失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查聚酯粉末涂料的自然和人工老化的相关性。方法在琼海湿热气候环境开展NH3307、NH5307、NH9307系列的三种聚酯粉末涂料的自然暴露试验,通过开展4种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比较自然和加速老化的相关性,选出最适合模拟湿热环境的氙灯加速老化方法。基于涂料的保光率,对模拟湿热环境的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及自然湿热环境(琼海)的加速性进行探讨。结果经过24个月的自然老化后,NH3307和NH5307涂料的保光率下降到初始性能的50%左右,NH9307涂料下降到70%左右。氙灯加速老化方法 2对3种涂料加速因子分别为17.62、12.44和10.36。结论 NH9307涂料具有最好的耐候性。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2能够较好地模拟涂料在湿热环境中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某海岛环境下6类典型机载设备表面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方法在某海岛环境开展6类典型机载设备表面涂层的户外和棚下暴露试验,试验时间为3年,分别通过测试外观、光泽度、色差研究其老化特点。结果户外试验相比棚下试验,所有试验样品均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性能退化,在光泽度变化方面,C1和C6变化最小,在色差变化方面,C4变化最小。结论在机载设备选用涂层材料时,注重光泽度优先选用C1和C6,注重保持颜色优选C4。  相似文献   

12.
以8种船用电子设备防腐涂层为研究对象,开展西沙户外暴露试验和氙灯光老化试验。从外观评级、光泽度、色差3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与对比分析,探讨了涂层材料在2种试验条件下的老化现象及其差异性,研究了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老化特征及老化原因。结果表明,参试涂层体系西沙户外2 a的老化程度高于氙灯光60 d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纳米SiO_2空芯微球加入水性丙烯酸成膜物中,制备出一种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涂料。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氙灯加速老化试验、酸性盐雾试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常规力学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 SEM形貌表明,添加的玻璃微球与成膜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改性后的涂层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附着力。盐雾试验和氙灯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改性后的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在酸性环境下有着较好的耐蚀性能。从电化学交流阻抗对比结果可明显观察到添加微球的水性丙烯酸涂层耐腐蚀性能提高了50%。结论将纳米SiO_2微球加入水性丙烯酸成膜物中,可有效改善水性丙烯酸涂料的环境适应性,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其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有机涂层在拉萨试验站户外暴露试验与多因素综合高原高寒气候环境模拟加速试验条件下的相关性。方法 以环氧云铁/丙烯酸有机涂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户外暴露试验和实验室综合模拟加速试验,利用光泽计和色差仪等分析设备,获得用于表征涂层老化性能的色差和失光率变化规律,比较涂层体系在2种试验条件下老化程度。采用ATR-FTIR、EIS等方法研究涂层分子结构变化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涂层的降解机理。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rhos)法计算涂层体系在2种环境下的相关性。结果 与户外暴露试验12个月相比,综合模拟加速试验60 d,环氧云铁/丙烯酸有机涂层的色差和失光率基本一致,其色差的相关性为0.771 4,失光率的相关性为0.828 6。结论 与拉萨试验站户外暴露试验相比较,环氧云铁/丙烯酸涂层体系在综合加速试验后的色差、失光率、红外光谱、电化学阻抗等关键性能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老化机理基本相同。多因素综合高原高寒气候环境模拟加速试验装置能够综合模拟高原高寒气候环境下阳辐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具有较好的模拟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技术要求设定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论述如何通过内、外饰零部件耐候性技术要求的控制,来满足整车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使用要求。方法通过分析户外自然老化结果的相关性,制定氙灯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要求。结果氙灯老化测试中辐照剂量的控制应以零部件进行分类,技术要求及外观评价应按材料种类进行分类,并分别制定限值要求。结论汽车内、外饰零部件耐候性质量的管控应从测试方法、技术要求、外观评价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