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了能值分析方法进行了碳排放核算,核算帐户不仅包括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包括生物质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在此基础上,将人口、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起来考虑,引入对污染敏感的收入指数衡量一个地区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对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及重庆市2001年-2011年数据,分析和衡量四市将人口、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考虑碳的排放绩效,通过案例区研究表明将全碳排核算的计算结果与经济、社会因素统一在同一个指标中,更加有利于区域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做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其驱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环境工程》2014,32(12):143-147
根据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作为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提炼其主要驱动因素,并通过通径分析测算各驱动因素对其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明确了作用机理。其中,能源总量对碳强度增长起直接推动作用,但在总作用上通过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起抑制作用,总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消耗结构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今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煤和石油燃烧后向大气中排入大量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环境科学家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今后的增长速度十分关切,不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如何,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研究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能回答。碳不但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我国作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具有“同根同源”的性质,还具有“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等特征。其中,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是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排放源。为加强源头防控协同增效,更好地实现降碳、减污、  相似文献   

5.
“碳足迹”一词来源于英语“Carbon Footprint”.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拥有辽阔海洋牧场的海洋大国,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在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中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海水养殖碳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出路。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清除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机制。海洋碳汇实质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用于海洋生物圈。“渔业碳汇”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这个过程和机制,这实际上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碳汇功能得到发挥.具有双赢效益,由于渔业生产不需投饵,完全靠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为人类提供优质水产品,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9,(4):44-45
美国统计学家保罗·莫塔夫近日提出一个有趣问题:成年人的“碳遗产”有多少?这不是一个人自己负责的碳排放,而是敦促大家对子孙后代的碳排放负起责任。莫塔夫表示,如果一个人有了孩子,那么父母双方就应该为孩子的碳排放各负一半责任。当孩子又有了孩子,那么原来的那对父母应该为自己孙子或孙女的碳排放负责四分之一,以此类推。莫塔夫预测,如果未来碳排放变本加厉,则在美国,每降生一个小孩将最终导致每个居民一生的碳排放量是今天的8倍;如果未来碳排放保持现在的水平,则是6倍,即约1万吨二氧化碳。看来,“子排碳,父之过!”  相似文献   

8.
<正> 五十年代初期完成的最初几十个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数值,向人们展示了相当狭窄的~(13)C/~(12)C 比值变化的频带,其δ~(13)C PDB 的间距为-2—-9‰(Craig H.,1953)。这个间距被认为是地幔碳的基准线的典型间距。计算表明,作为由地幔去气作用带上来的地壳剩余碳,其特有的δ~(13)C 平均值就包含在这个间距范围内。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碳的碳、碳酸岩的碳、碳酸盐质金伯利岩的碳、由超基性火成岩的矿物析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碳,以及其他形式的内生碳,它们都落在这个数值频带内。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0,(4):70-70
碳捕获新技术“点石成金”水泥封存二氧化碳 美国硅谷企业Calera公司近日宣布发现一种方法,可以捕获燃煤和燃气电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水泥中。燃煤电厂所产生的排放是美国二氧化碳最大的来源,而水泥生产造成的排放也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然,认同低碳经济并不等于认同美方的碳关税。中国应在碳关税问题的利益博弈和权衡中有所作为,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相似文献   

11.
“低碳”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但是多数人只限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排放了约占总量70%的二氧化碳,其中城市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0%。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城镇化进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普及低碳经济的环境教育、用低碳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碳足迹已经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流行语,飞机是最大的碳排放制造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是本世纪紧密关联的两个最重要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在分析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它们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也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它和其他指标一起评价“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是判断“两型社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选择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这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还能进一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废城市”建设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废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都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无废城市”建设能否与碳减排协同推进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并针对城市固体废物、乡村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分别探讨了其碳减排的潜力。研究发现,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情况下,固体废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基本同根同源,可以很好地进行协同推进治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提出了“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策略。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从城市整体层面推进城市无废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建立健全“无废城市”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并加强合作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的碳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汇”是相对“碳源”而言的。顾名思义,碳源是指释放二氧化碳的源;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这些寄存体主要有海洋、土壤、岩石和生物体;森林属于生物体。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功能。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012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规划将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提出了碳强度降低的国家目标,即到“十二五”末碳强度下降17%。但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减排的政策体系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数字     
《世界环境》2009,(5):6-6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和行业举措,中国已经在过去15年里持续提高了经济领域的“碳效率”,将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了4.9%,而在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仅为1.7%和2.7%。  相似文献   

19.
双碳约束下煤化工行业节煤降碳减污协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煤化工行业应采取更为积极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基于煤化工行业原料结构调整、燃料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末端捕集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五大节煤降碳措施力度不同,采用下游部门需求法和项目法以及大气污染物减排模型,核算预测3种情景(基准、政策和强化)煤化工行业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煤化工行业基准和政策情景下煤炭消费量预计在“十四五”后期达峰,峰值分别为9.6亿t和9.3亿t;强化情景下有望在“十四五”前期达峰,峰值约为9.1亿t.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基准、政策和强化情景下分别于“十五五”末期、“十四五”末期和“十四五”前期达峰,达峰量分别为6.4亿、 5.7亿和5.5亿t.控制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规模、挖掘原料替代的空间以及节能技术改造是减少煤化工行业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手段.实施煤化工行业节煤降碳措施,政策情景下预计到2035年每年可协同减少SO2、 NOx、 PM和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3.7万、 4.3万、 1.1万和2.8万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供给侧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素,预测四种不同情景方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部门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四种方案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增长趋势逐年变缓,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调整经济增速、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的减排贡献度更高。在综合调控经济增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方案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2024年将达到高峰值104.45亿t,2058年实现碳中和,这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未来若能抓住经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良好机遇,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减排努力,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望2025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