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是重要举措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力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战略地位与要求,分析了东京电力公司、西班牙国家电力公司等国际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实践;面向国内,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候投融资实践;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电力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出明确定位、制订战略、创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写入了大会报告,相比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偏重对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工作的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注重下一阶段我国国内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方向性的战略指引。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新时期,在系统总结十年来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双碳”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统筹”、“四个协同”等重要思想,以降碳为引领统筹推动减污、扩绿、增长的“大协同”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我国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幅度大、困难多。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指出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4.
正电力行业是中国最大的煤炭消费和碳排放部门,其煤炭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占中国总量比重分别达到50%以上和40%以上。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对于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意义重大。在2021年4月的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提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强化气候安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进一步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世界发展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要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山东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储量及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大气CO2浓度的剧增为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微小变化直接影响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文利用2003~2010年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20世纪80年代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碳数据,对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密度、碳储量及时空变化规律和固碳潜力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土层有机碳库约占我国SOCP的3.28%;表现出"碳汇";水稻土碳密度最高、砂姜黑土次之,滨海盐土最低;研究区0~1.0 m土层固碳潜力为1.02×109t,相当于可减少大气中0.081%CO2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和N、P、K肥,以及施用Zn等矿质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量,提升土壤固碳能力,而含Cl量过高是滨海土壤固碳的破坏性因素。本研究为缓解大气CO2浓度的剧增的环境压力,发挥和提高我国土壤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双碳”目标与政策现状,定量比较了各省份碳达峰时间、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森林碳汇等“十四五”考核指标,分析了中国各省份贯彻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研究了不同省份的目标确定、政策增项和未来发展等问题,提出省级“十四五”“双碳”目标和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更突出本地政策特色、更强化区域政策协同,根据碳排放态势的区域差异性、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等实际情况,强化“双碳”行动方案,做好目标和措施的上下衔接,并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技术变革,确保各地“双碳”工作的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呼吁,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的目标。这一目标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碳汇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解耦,推动我国走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带来了重要的转型契机。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环境政策法律化”已成为一种突出现象,政策与法律在该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协同互动关系。在立法方面,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环境法典的编纂及“绿色低碳发展编”内容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在执法方面,相关政策文件以大气污染防治为抓手,为“双碳”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规则支撑;在司法方面,形式多样的各类政策为“涉碳”案件的司法裁判提供了可行的规范参照。“双碳”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协同互动,为其他领域环境治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薛进军 《环境保护》2021,49(8):9-14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增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引起的环境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风雪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和能源供应链断裂、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而产生的能源短缺等事件入手,分析由极端天气等引发的环境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和突发事件,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系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本文的主要观点:应当加强对气候风险和突发事件对环境影响和能源安全的研究,特别是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安全性的研究,强化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高,由此引起电网波动风险增大,应当加强尽早研究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轨及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和电力数字化,灵活应对和减缓突发事件对能源供应链的冲击;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必将把能源结构从煤炭为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应当充分认识这次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并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转型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的美国东部,尽管岁末已至,却仍少见寒意,是一个暖冬,气候明显反常。其实,整个2011年全球各地反常气候现象频现,气候变暖趋势显露无遗,但盘点全年全球在应对反常气候上的进展,却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人类社会不作为或有限作为的结果是:“气候”将死。  相似文献   

14.
黄丹雯 《环境》2023,(4):59-61
<正>2023年是广东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冲刺的一年,如何走好“双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是关键。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企业该如何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3月30日,由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电梯”)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广东绿色低碳与清洁生产论坛”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15.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一思想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双碳”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07,(6):51-51
气候组织于2007年11月16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办了“低碳经济中的商机”圆桌论坛。论坛上,气候组织总裁史蒂夫一霍华德博士结合本组织的发展策略,展望全球范围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结合一些低碳成功企业的案例,阐述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低碳服务和低碳产品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在未来,碳含量低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21,(8):8-8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持续上升,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显著影响着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加强气候风险管理,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适应气候风险特别是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规划中均考虑到气候风险,努力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气候风险的水平。但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立气候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气候风险防范机制,与世界各国凝心聚力建立起应对气候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让世界各国意识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在2020年向国际社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在国家逐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势必会通过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落实到企业中。而油气生产企业不仅是能源的供应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因此面临的碳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对于油气生产企业而言,积极开展碳排放管理,实现降碳减排,既是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控煤降碳路线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薛英岚  张静  刘宇  陈瑜  孙健  蒋洪强  张伟  曹东 《环境科学》2022,43(10):4392-4400
钢铁行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和率先煤耗和碳排放达峰,将对我国实现整体碳达峰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基于碳排放-能源集成模型,对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下控煤降碳路径开展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很有可能在"十四五"前期实现碳达峰,峰值16.4~16.7亿t (含过程和间接排放),作为主要消费能源的煤炭也将一起达峰,峰值4.6~4.7亿t标煤(含焦炭),在最激进的强化情景2035年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将降至2020年的38%和49%;粗钢产量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进程,推进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和加大废钢利用是碳达峰阶段最主要的控煤降碳措施.基于预测结果提出的钢铁行业控煤降碳路线图显示,需求侧方面,粗钢产量在不考虑"双碳"目标约束的情况下也会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逐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碳中和期间带来的钢材需求增长体量相对有限;技术进步方面,推广长流程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是短期内性价比较高的措施,应重点推进高炉高效喷煤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增大高炉球团矿平均配比,远期碳捕集封存技术将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产能结构方面,推进全废钢电炉短流程是钢铁行业在碳达峰阶段的主要措施,到"十四五"末期电炉钢占比将提高至15%~20%,在碳中和目标下氢冶金是唯一具有超低碳排放潜力的生产工艺,在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或余热余能生产的绿氢供应量提高,氢冶金将成为与基于废钢的电炉短流程并重的钢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尽管碳中和是国家面向2060年的长期愿景,尚未转换成针对企业的政策约束,但全球很多企业已经快速响应,主动制定自身的碳中和战略。本文从企业环境行为的驱动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论证了企业"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实行碳中和战略,不但有助于在未来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规制中获得先机、赢得行业竞争优势、拓宽绿色市场份额、规避可能的经济风险,而且具有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碳中和战略及模式,总结分析了国内企业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机遇和挑战,为国内企业制定零碳发展战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