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对UV-B辐射增强和蒽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低剂量的UV-B辐射和低浓度的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和高浓度的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均显示出抑制作用.UV-B辐射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1.63、2.34和2.58 J/m2,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078、0.119和0.112 mg/L.在刺激浓度的蒽处理的同时,添加刺激剂量的UV-B辐射条件下,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同样表现出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3种海洋赤潮微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动态对芘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对芘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芘处理对3种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071、0.107和0.097 mg/L,3种海洋赤潮微藻对芘的敏感性依次是赤潮异弯藻、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2)低浓度的芘处理对3种藻的生长与DNA的合成表现出刺激作用,高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芘处理抑制3种藻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随着芘浓度的增大,3种海洋赤潮微藻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其中赤潮异弯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表明赤潮异弯藻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芘的敏感性高于中肋骨条藻和亚历山大藻.  相似文献   

3.
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典型多环芳烃对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优势藻的毒性效应.所选藻种为浮游藻中肋骨条藻和附着藻菱形藻,经分离、纯化和培养;所用的典型多环芳烃为菲和荧蒽.结果表明:丙酮对两种藻的不可见效应浓度值均为0.3%(v/v),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急性毒性试验的72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72-EC50)分别为0.95 mg/L和0.32 mg/L,而荧蒽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72-EC50分别为0.17 mg/L和0.09 mg/L.中肋骨条藻对菲和荧蒽的耐受性比菱形藻强,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毒性比荧蒽弱.  相似文献   

4.
3种赤潮微藻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及其耐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对pH的耐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在pH值昼夜变化为9.0~10.3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的最高pH值为10.4;(2)中肋骨条藻在pH值8.9~9.6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7;(3)赤潮异弯藻在pH8.7~9.4可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5。在培养过程中3种赤潮微藻培养液的pH值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种赤潮微藻,尤其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这可能是它们容易形成赤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抑制3种海洋赤潮藻的生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对3种赤潮藻(赤潮异弯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在实验的前4d内,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0 25~2 0g·L-1)对各赤潮藻种的生长皆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最大抑制效应表现在接种后的第2~3d.各藻种生长受抑制的量随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的浓度达2 0g·L-1时,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被完全致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实验后期(5d后),低浓度处理组(0 25~1 0g·L-1)的藻种加速生长,表现为促进效应.经高温处理后的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对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效应完全消失,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鼠李糖脂对赤潮藻类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鼠李糖脂对5种赤潮藻类(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异弯藻,双突角毛藻,柔弱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添加浓度从0.5mg/L增加到12.0mg/L时,对5种藻类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是造成鼠李糖脂对不同藻类生长抑制作用不同的原因.不同藻类的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低,相对应的96h-EC50值越低,鼠李糖脂对其生长抑制作用越强.有效防治5种藻类的鼠李糖脂所需的浓度为8.5~15mg/L,当浓度为15mg/L时,对不同藻细胞均可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赤潮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作为实验藻种,在碳源不足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生物量和pH等监测指标,探讨了在正常营养盐、缺氮营养盐和缺磷营养盐条件下藻类在不同生长时期pH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赤潮藻在碳源受限的生长环境下,藻液pH的增加量比碳源正常环境下要高,其中中肋骨条藻在正常、缺氮和缺磷3种营养盐培养下pH分别增加了1.4、1.5和1.4;赤潮异弯藻在正常、缺氮和缺磷3种营养盐培养下pH分别增加了1.2、1.1和1.0;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正常、缺氮和缺磷3种营养盐培养下pH分别增加了1.6、1.6和1.8。pH与细胞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CO2加富对3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及其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CO2加富对3种藻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所达到的种群最大细胞数均有影响,使3种藻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所达到的种群最大细胞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生态毒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阳光中的紫外辐射(UV)能够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毒性. 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年主要优势种之一——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材料,选择2个环的萘,3个环的菲和蒽,4个环的荧蒽和芘5种寡环多环芳烃,在实验室内比较了它们在没有UV辐射和有UV辐射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在没有UV照射下,萘、菲、蒽、荧蒽和芘对中肋骨条藻的72 h EC50值分别比有UV照射下时高约1.9,8.4,13.0,6.5和5.7倍,其中蒽相差的倍数最大.在没有UV照射情况下,5种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荧蒽>芘>蒽>菲>萘;而当系统中加入UV照射后,毒性强度变为荧蒽≈蒽>芘>菲>萘,表明UV照射不仅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也能够改变它们对中肋骨条藻的相对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起始密度对3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下,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0.2×104mL-1、0.4×104mL-1和0.8×104mL-1)对3种藻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均有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提高,3种藻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亚历山大藻(A)和赤潮异弯藻(H)的接种比例为A:H=1:4时,赤潮异弯藻在与亚历山大藻的竞争中占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H=1:1和A:H=4:1时,亚历山大藻在竞争中占优势.UV—B辐射增强可改变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种群竞争的关系,使赤潮异弯藻的种群竞争能力降低,使亚历山大藻的种群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亚历山大藻在处理Ⅱ(A:H=1:1)和处理Ⅲ(A:H=4:1)中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对我国几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新的、无污染的、廉价高效的除藻剂提供思路,为不同的有害赤潮的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赤潮异弯藻、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明显不同.玉米叶可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长,但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不大,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玉米叶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与藻的种属与细胞结构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吸收重金属Cu和C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 h的吸收实验中,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量随培养时间呈增长趋势。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对Cd的吸收速率都与藻生长速率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N浓度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P浓度的增加促进了中肋骨条藻对Cu的吸收,中肋骨条藻对Cd的吸收受P影响不大。P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吸收Cu和Cd的影响也不显著。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当外界Cu浓度100 g/L,Cd浓度20 g/L时,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量随介质中Cu和Cd浓度的升高呈直线增加趋势,说明本实验设置的低、高浓度重金属处理中,藻类的生理状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Gemini1231双季铵盐选择性抑制赤潮生物生长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藻门的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黄藻门的赤潮异弯藻,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等典型赤潮生物以及绿藻门的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2种非赤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Gemini1231双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下(0.2~0.5 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湾藻等赤潮生物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该双季铵盐的浓度增至0.5 mg·L-1以上时,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相同浓度范围内,对裸甲藻和所选用的2种非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表现出了抑藻作用的选择性.对各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性抑藻作用与不同海洋微藻生物膜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Cd(Ⅱ)对8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Cd(Ⅱ)对8种常见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d(Ⅱ)抑制8种微藻生长;而50μg/L、100μg/L的Cd(Ⅱ)分别对大扁藻、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Cd(Ⅱ)浓度项,建立新的方程来描述Cd(Ⅱ)存在条件下海洋微藻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验证该方程是合理的.该方程不仅可以根据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推测相应海区的Cd(Ⅱ)污染物浓度;而且也可以预测不同浓度Cd(Ⅱ)条件下,相应海区的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