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城市固体废物的一种,是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和工厂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常常以大片土地填埋方式处理,而这些土地原是适合于工农业生产的。在城市边缘的土地填埋可能阻碍城市发展,甚至可引起空气、水的污染,产生各种病原虫和苍蝇,从而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几乎一直是以指数上升的地球上的巨量废弃物将要转变为二十一世纪的财富。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许多国家考虑到废弃物利用的各种可能性,采用了各种实验方法以重新获取某些物质,利用释放的能量。由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污染减排与绿色转型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庆 《环境保护》2012,(19):16-17
推进污染减排、实现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和方向.绿色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是其重要抓手.胡锦涛总书记近期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们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庆之后,深圳未来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城市"成为众议的焦点。建设低碳型城市,是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基础上,深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其中,"绿色建筑"成为建设低碳城市、营造绿色生活、推动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5.
陈建华 《环境保护》2012,(16):60-61
城市要宜居,环境是关键。优良的环境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保护城市环境就是呵护城市的未来。建设绿色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迫切。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城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自本期始,本刊开辟"城市论坛"栏目,就城市如何探索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连续刊发各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以飨读者。并藉此分享、推广各城市绿色发展经验,以期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改变产业构成方式、政府调控手段、居民生活习惯,实现企业绿色经营、产业绿色重构、政府绿色行政与居民绿色生活,进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升级。本文以太原市为范例,从科学决策支持体系的建立、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两个方面,解析了太原市根治环境污染顽疾的各项具体举措,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作通讯》2008,(5):59-60
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人居宜人、生态文化繁荣为目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将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破题之举,江苏省太仓市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离上海最近的滨江卫星城市,从以下四方面人手采取措施,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化,本质上要求提高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绿色化程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从发展的全过程解决资源浪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实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推进绿色化,循环经济大有可为。经过近10年发展,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3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为137.6%,比2005年提高了37.6个百分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即用环境生态学观点评价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一切生活、经济及政治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而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准确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能确切地反映出城市生态结构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合理地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湖州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在对湖州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湖州市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提炼出取得成效的经验做法,对继续推进湖州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琳  李影  严良政  李娟 《环境保护》2012,(15):45-4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土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和完善工业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诉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同时,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土地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几年,为缓解建设用地短缺和改善环境,很多城市大力推进用地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将大量工业厂区从城市中心区域迁至郊区,个别城市正在逐步形成较  相似文献   

12.
在产城融合的趋势和背景下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城市到新区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挑战,总结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产城融合条件下践行多规合一、产城协同共治、海绵城市建设、城乡统筹环境建设、智慧环保城市建设、环境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推进法治新区建设、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环保投入保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等思路建议,以期为类似区域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维也纳以“智慧城市”框架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环境保护》2016,(14):63-66
奥地利维也纳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克服了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技术和平台问题,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全球知名的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本文着重对"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的经验和行动策略进行总结,结合我国城市当前绿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的统筹发展,是未来推进我国绿色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城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1995-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化格局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城市间差异明显,其高值点主要集中于沪苏锡常地区;②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和区间差异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江苏省内部差异和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③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趋于空间集聚,但局部的空间集聚中心从环杭州湾城市转移到苏南地区和上海。可见,高投入、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方式已不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未来必须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环境污染型城市可绿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安徽省典型的环境污染型城市淮北市为例.依据淮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并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该区域2006年-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5年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2010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呈不集约状态,2011年-2015年,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由不集约逐渐转变为中度集约.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的治理提高了研究区域集约利用土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2003年、2009年2期Landsat-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以及2003年-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转换矩阵,对环胶州湾区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2009年环胶州湾区域的土地利用主导变化过程表现为耕地、养殖区和盐田大幅减少以及城市扩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民点扩建。6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很快,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29%。社会经济因素是环湾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的直接动因,环湾区域的出口加工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和黄岛区石化基地等区域的发展和兴建,以及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引进造成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转变。  相似文献   

17.
收缩情境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康  李耀川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121-1134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1997,(4)
绿色场所对城市居民来说越来越重:要。这些开阔的自然绿地使城市景色更美,使都市生活质量更高。然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通常就是这类绿色的开阔地。为了保护全美的此类区域,美国公共土地信托公司(TPL)新近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过量引发的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低碳发展是新时期促进经济绿色增长的主要路径。文章在进行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测算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动态演变过程。根据IPCC给出的碳排放清单,从能源消费、农业、废弃物三方面系统测算湖南省历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以投入和产出为分类建立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模型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速较快,能源消费是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逐年提升,保持年均28.32%的增速,根据RD指数分解结果,效率提升的来源主要是技术进步。湖南省应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倡导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的低碳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储备作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在许多城市开展。从主要城市目前土地储备计划制定过程来看,普遍存在资金导向和项目需求问题,使其缺乏与城市发展规划间的协调,易导致区域整体利益下降。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储备与供应计划,改资金导向型为功能导向型,改项目需求型为规划引导型,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土地资产的资本化,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是土地储备计划研究的基本目的。论文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入手,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储备潜力分析与评价,并据此确定土地储备数量与时序,就如何合理制定土地储备计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