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气候治理,而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是气候正义。因此气候正义应成为气候变化法律应对的核心考量。在气候变化法律应对中落实气候正义应坚持区别对待,但现有气候变化法律应对存在不足,为此应加以完善以实现气候正义。  相似文献   

2.
《巴黎协定》确定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框架,其正式生效集中体现了近年全球气候治理认可度显著提升、渐趋理性务实、参与主体更为广泛、基本治理格局正在转变等。本文结合《巴黎协定》生效的大背景,在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特征、新趋势的基础上,就目前全球气候治理存在的"共同而有区别"原则需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兑现资金技术支持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文本内容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面向国际、面向国内两方面提出了新趋势下中国低碳战略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从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气候治理的推进已经不是单独某个国家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一方面,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大量持续的财力投入,非一国所能负担,另一方面,全球气候治理制度构建需要持续的科技和实践投入,亦非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特别是长达十几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进入长期衰退,随着传统霸权秩序的衰落,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权力分散的多元共治特征。全球气候治理与全球治理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全球气候治理的多元化是以排他对抗还是以合作共赢模式推进,决定了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是分裂的还是包容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违法犯罪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环境违法犯罪的严重现状,对环境犯罪行为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程序法对起诉私权主体的规定和公权主体的缺位不利于鼓励环境保护;实体法的处罚偏轻不利于抑制犯罪,不具体的罚金刑有可能成为法官寻租的工具。从司法来看,涉及公共性的环境案件,存在环境起诉的搭便车和巨大的交易成本,地方保护主义对司法独立的干扰使得本来处罚轻的立法在司法的环节进一步“缩水”,以至于使得环境违法犯罪成为一种“盈利”的产业。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环境犯罪的“理性选择”及法律规制。最后提出建立国家环境公诉制度、放宽起诉条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提高环境标准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起伏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高涨,清洁能源所需原材料的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不平衡加剧,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博弈加剧,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及国际碳中和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及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应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努力重塑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大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安全体系;推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潘家华  王谋 《环境保护》2022,50(6):17-20
中国在全球碳排放格局演化进程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立场经历了从跟进、参与、贡献到引领的转变。中国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仅政府要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也亟需发挥作用。当前国内气候变化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在议题设置、话语把控、项目运作等方面的影响力较为有限。本文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一,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在其他国家开展气候治理行动;第二,充分发挥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国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行动的优势,提升合作效率;第三,在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助力其在国外更好地发挥作用,为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充分赋能。  相似文献   

8.
雅典的空气污染曾使当地居民深受其害.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三面环山的雅典城上空烟雾茫茫.因空气污染造成患呼吸道疾病和肺心病的人急剧增加.雅典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雾都”之一.为缓解和从根本上解决治理空气污染,近年来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雅典的空气污染程度已有改善,一般气候条件下都能达到欧盟规定的有关标准.环境专家认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治理造成空气污染的源头.一、限制汽车流量,开辟无车区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公共治理深陷国际制度空心化与治理主体多元非协同的双重困境。后巴黎时代,制度升级正在重新集结气候治理国家、利益再造不断扩大制度外气候治理体制以及气候治理主体间积极协同实现多元共治等,中国要认清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困境并顺应后巴黎时代的气候治理发展动向,积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公共治理形势。具体包括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并有担当全球气候领导的准备;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联合国气候治理主体地位并积极加入制度外绿色合作群;构建多主体参与气候治理策略,推进国内开展多元共治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及其局限性从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来说,假定它在生产过程中破坏了当地或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它作为环境污染的责任者,显然应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负责,即除了应对受害者交付补偿费用而外,还应当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正是针对这一点而言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是正确的。一方面,这一原则确定了环境污染责任者治理的环境、清除污染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在新时代中国要更好地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准确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和新特征,为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正>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 Works Foundation,简称“CWF”)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公益慈善力量助力解决气候危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工作基金会于2008年3月26日在美国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旧金山市。自成立以来,气候工作基金会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750多家组织提供了超过13亿美元的慈善捐款,用以推动这些地区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国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伙伴,也是气候工作基金会关注的重要国家。目前,气候工作基金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国办公室组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助长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到达“压点”,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即使马上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仍将继续变暖。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9,(5):5-5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2009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主题为“气候预测和信息为决策服务”,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约2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约80位部长参加了9月3日至4日的高级别会议。  相似文献   

15.
单项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雾霾的问题。关键是运行系统通畅。 一个科学家发表一篇雾霾成因的文章,就会影响一次治理的决策,造成了认知的混乱和决策的不稳定,直接导致雾霾治理政策充满随意性。这样的调侃让正在牵头研究“空气污染治理”课题组的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心有不甘:“历史上,应对大气污染,政策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共同发力曾取得重要收获,二氧化硫减排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6.
黄淼  方莉 《世界环境》2007,(4):72-74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诉诸国际合作与良政治理。而发展援助在全球环境治Noon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发展援助视角分析全球环境问题治理,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制度安排理论与实践;二是区域成员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与政府间合作的援助框架;三是国家间进行的、针对环境问题所开展的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17.
邹晶 《世界环境》2009,(4):42-43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判会议,但似乎都并未带来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即将到期,特别是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的“添乱”,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为人们期待的“最后稻草”。  相似文献   

18.
今年 6月 5日 ,迎来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 ,一个以“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席卷全球 ,在这个全球共同的节日里 ,围绕环保思考些问题特别有意义。1 环保日与环保圣节把一整年的某一天作为某个事业世界性的纪念日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 ,这个事业肯定对人类十分重要 ;第二 ,这个重要性已在全球基本上形成共识 ;第三 ,必须通过一定形式予以认定 ,进行宣传 ,广为人知 ,并影响人们的行为。世界环境日就是用于纪念环境保护这个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在这一天里 ,宣传规模大 ,主题突出 ,强烈的环境气氛渲染 ,对人们意识产…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9日,北京饭店,一片海洋世界的环绕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7年会——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分论坛正在召开。多国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嘉宾围绕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对话。美国环保协会总裁戴芮格:"治理全球海洋过度捕鱼问题,人和技术是关键因素。"挪威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海洋治理首先全球要达成共识,利用各自的资源;其次就是要有一  相似文献   

20.
王宇飞 《环境保护》2021,49(8):35-3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由此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气候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地,在这一领域更应先行一步、加强探索。青岛市近些年来以海绵城市建设、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气候保险等措施为抓手,提高了城市的气候韧性,其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气候韧性,管控气候风险。建议:城市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坚力量,应从政策角度展开系统性研究,不断加深对气候韧性的理解;将风险管控理念纳入治理体系,明确治理的主体、内容和机制;结合城市特征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