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严格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以破解现阶段城市出现的一系列复合型、区域性和格局性环境问题,对从源头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梳理环境空间规划制度和弥补其研究发展中的不足,对以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现有研究和未来探索提出展望,以期为以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为指导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管理经验,从而全面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空间规划和环境管控的任务和要求变化,探讨空间规划中环境管控的最新要求,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三线一单")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区三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约束机制和相关技术要求,提出空间规划中环境管控的落地措施。  相似文献   

4.
用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缺乏有力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大量区域性、格局性的环境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完善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等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从源头促进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侃  徐勇  汤青  陈雯  李丽娟  李平星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65-3870
由于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增加尚未脱钩,当前中国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在生产生活污染源头治理上仍然面临排污基数大、溢出效应强、空间跨度广等难题,亟需强化污染源管控精准落地、建立健全面向污染源头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以降尺度与融合化空间管控形成更加精准、严格、高效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系统提升环境空间治理效能.本文基于区域环境功能和环境承载力视角分析了环境空间管控体系的科学基点及优化逻辑,从降尺度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体系、形成融合化环境管理机制、嵌入多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夯实环境空间管控信息化支撑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环境空间管控转型与体系优化路径.此外,研究团队结合典型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实证,从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过程和格局入手,按照"驱动机制解析—分区分类管控—环境效应评估"的主线设置了"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专栏,以期为污染物源头减排及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探索、环境综合治理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空间作为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领域,有必要加强其管控制度建设。本文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从加强综合性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应用、加强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融合、建立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环境空间规划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空间规划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试点城市实践经验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将水环境空间规划按照"控制单元划分-空间分级管控-质量改善策略"三步走的战略进行了梳理。基于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对水环境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划定分级管控方案,以期保护良好的水生态状况。基于大量的控制单元数据分析,明确空间差异化的控制单元质量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宜昌市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给予评估,分析在城市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上的可取之处,在自然社会综合系统框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应宜昌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分级管控措施,提出的原则与适宜的管控措施为宜昌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公共服务实现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持,丰富并实践了生态保护红线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红线内涵及划定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启动了24个城市的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划定环境红线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福州、宜昌、平潭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首次提出了大气环境红线的技术框架,将大气环境红线划分为源头布局敏感区、污染易聚集区及敏感的环境受体三类,并创新性建立了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空间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启动了24个城市的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划定环境红线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结合北海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首次提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解析的技术框架,将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功能区、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水环境红线划分体系,并创新性地提出将水域控制单元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相结合的地表地下协同控制方法,初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赵坤  许景权  沈迟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34-2243
在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应融合多规,以主体控制线统一管控分区,强化底线约束,实施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管控措施编制对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策略、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基于人类行为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措施编制思路。尝试从人类行为视角进一步延伸管控思路,并衔接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管控文件作为编制参照,根据人类行为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的作用关系,结合行为开展与分区用途是否匹配,推导相关行为在对应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分区的管控措施,以期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地和国土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总结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探索实践经验,阐述了核心规划思路,并从规划内容、技术手段、可操作性和规划体系4个角度对环境总规发展至今的实践创新和重大突破进行了总结。总结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当前面临的5大问题。建议从国家-省-市-县(区)4个层次构建环境规划体系,各有侧重地融合到国土空间规划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不足,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及"三线一单"制度,对宜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设计原则、适用范围及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分区分级、遵循环境总规、高环境功能区高标准保护、法定制度优先于准入清单且不交叉执行、依法依规动态调整"的制度构建思路;研究了环境准入清单及负面清单的适用范围及设计思路。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建立法定制度与环境准入清单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多要素、多层级、生态功能区空间重叠和交叉管理等难题,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制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变迁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祥  夏天慈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40-2050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规划逻辑转变下的都市圈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要求,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面临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逻辑转变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逻辑转变。基于规划逻辑转变,明确了都市圈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以聚焦空间协同发展为核心的专项规划,从对应需求目标引领和因地制宜问题协调两个视角,提出了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结合当前都市圈空间规划实践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研究认为规划编制重点应聚焦以传导和协同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制定、流动性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调控、协同管控和利用的空间格局谋划、跨界组团空间合作等。针对都市圈缺乏统一的实施主体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组织方式、规划实施的区域合作机制、都市圈管理信息平台的共建,以及都市圈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等。通过对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理念、技术框架、重点内容和实施组织的系统探讨,将为我国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和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限的土地上承载了多个大型石化企业,不仅拥有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石化中心,还被誉为"花园城市",这与其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密不可分。概述了新加坡先进的环境风险管控理念,分析了我国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在规划源头缺乏环境管制、不同用地类型环境功能不相容、各地化工园区泛滥且产业布局混乱;指出新加坡从规划源头控制环境风险的先进理念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风险管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建议我国在规划源头增加明确的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根据环境风险实施土地使用类型的梯级过渡,规定强制隔离要求,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和规划开展环境安全评估,全面推进化学品项目及园区的管理、清理和整顿。  相似文献   

19.
程嘉梵  陈明星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3019-3032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及空间规划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但目前还存在着城市更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和融入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城市病、进行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手段亟待探索。简要梳理城市更新研究进展,以英国伦敦的大型城市更新规划—机遇区规划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机遇区规划的概念内涵、演变过程及不同类型,重点解析以金融和创新产业为重点的商业发展型、以维护和延续历史风貌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型、以棕地修复和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型等三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机遇区规划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伦敦机遇区更新规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明确城市更新的定位及编制要求与标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促进城市存量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公平和谐;对不同类型城市以及城市不同类型地块,均需因地制宜地构建差异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尊重城市区域的自然资源本底和地理属性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打造地方性、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孙伟  刘崇刚  王苏宁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913-2925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管治、城乡建设管理和生态安全管控的关键抓手,对于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综合利用回归分析模型、InVEST模型和CA模型,探索构建基于生态约束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在评价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潜力基础上,开展不同目标年份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据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研究表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系统性特征,受到多因子相互作用,基于生态约束的城市开发边界模拟能够兼顾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居民高品质生态环境诉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助于丰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