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不同部门编制的规划缺乏协调,已经不能适应国土空间管制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开发与保护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的重点是在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基础上探索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同时建立统一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简称"三线一单")作为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认为"三线一单"近期应成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补充和延伸,中期应成为"多规合一"的重要平台,远期应成为国土开发与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不足,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及"三线一单"制度,对宜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设计原则、适用范围及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分区分级、遵循环境总规、高环境功能区高标准保护、法定制度优先于准入清单且不交叉执行、依法依规动态调整"的制度构建思路;研究了环境准入清单及负面清单的适用范围及设计思路。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建立法定制度与环境准入清单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多要素、多层级、生态功能区空间重叠和交叉管理等难题,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制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与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应用实践存在的自然生态功能区分类指导不足、水及大气环境质量分区管控制度不够完备等主要问题,结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及"三线一单"制度,研究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管控地块类型、优化分区管控措施、注重法律法规与负面清单相结合、建立开发建设活动退出机制、健全信息共享制度5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设计重点,作为今后优化宜昌市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结合湖北省特色和实际,提出构建湖北“三线一单”的基本思路、管控要求和运用构想,助推全省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实现“美丽湖北”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本文梳理阐述了《若干意见》的八个关键点,即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促进各地正确理解准确及把握《若干意见》的核心要义,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为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党中央提出要按照陆海统筹原则,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更明确提出要"按照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需要实施最严格管控的要求。这为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生态空间规模质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维护生态产品的基本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范围、明确时间节点、明确配套措施,上下结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一为全国的生态保护红线。《若干意见》具有五个方面的要点:一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地位高,是继耕地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之后,国家层面确立的底线与生命线;二是理念先进,贯彻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理念,一条红线管控;三是基础性强,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在空间规划、空间管制中的基础性地位;四是管控政策严格,明确了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评估考核、责任追究等管控政策;五是支撑体系有力,建立生态补偿、确权登记、监测监控、分工合作的支撑体系,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立得起、划得出、守得住、能持久。  相似文献   

9.
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环境管理要求纳入战略环境评价(SEA),是完善城市发展SEA的潜在有效手段,然而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尚缺乏实践经验.本文探讨了"三线一单"在城市发展SEA各主要评价环节的作用与评价内容,从重点任务和技术流程两方面建构了基于"三线一单"的城市发展SEA评价技术体系,并以鄂尔多斯绿色发展SEA为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对于鄂尔多斯这类空间尺度大、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异质性高的城市,该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城镇无序扩张和产业结构失调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并推动完善城市分级分区差异化环境管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划定"三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合理安排国土空间资源,识别"三线冲突"强度影响因素,可加深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区——江西省为例,通过"三线冲突强度指数"识别不同区域"三线冲突"差异,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空间特征,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冲突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城镇—生态、城镇—农业、生态—农业、城镇—生态—农业冲突面积分别为4305.791 km~2、2892.894 km~2、1845.341 km~2、159.444 km~2,各类型冲突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设用地适宜区面积占比和地形位指数分别为城镇—生态、城镇—农业和生态—农业冲突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和距河流距离对城镇—生态—农业冲突强度具有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布局"三线"、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沈阳实践与优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75-2185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相似文献   

13.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划定是基础,严守是关键。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本文系统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的框架,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三不")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三不"、实施三"事"(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奖惩)的要求,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写入《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将以强制性法律手段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划定类型和方法,分析了划定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红线体系的思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从已有法定保护区域入手,将现有法定空间管控范围进行梳理和归纳,以维护云南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按分区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定,完成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再将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县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阶段落地。同时,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创新,应建立一套综合管理体系,以划定范围为管控基础,建立红线区切实可行管控办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渠道和补偿机制。通过生态红线政绩考核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推动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定位,以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分析了生态功能改善实现的关键点,包括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三江源地区水质和水量,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等,运用“原因—效应—响应”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功能改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将全省72.25%的国土面积识别为生态空间,布局上涵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各类保护地等,实现了对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②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针对河湟地区生态需水保障问题,对湟水河干支流32个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指标;同时,划分了9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以实现水量保障和水质改善.③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青海省“三线一单”共划定563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重点管控单元将工业园区和矿区划为独立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矿区开采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显示,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可支撑青海省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严格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以破解现阶段城市出现的一系列复合型、区域性和格局性环境问题,对从源头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梳理环境空间规划制度和弥补其研究发展中的不足,对以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现有研究和未来探索提出展望,以期为以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为指导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管理经验,从而全面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文结合地方实践和"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的研究,介绍了"三线一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三线一单"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构想,建议从加快制定"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的"三线一单"试点,加强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重点工作衔接等方面,加快构建"三线一单"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及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的总和就被称之为"三线一单"。本文就是在简述"三线一单"含义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三线一单"的重要性,进一步对"三线一单"在规划环评中的实践探究作一具体的说明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用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缺乏有力的环境空间管控制度,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大量区域性、格局性的环境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完善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等为代表的环境空间规划制度,从源头促进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红线",我们并不陌生,从18亿亩耕地红线,到近年来围绕大气、水、土壤布局提出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逐渐落地,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不断强化。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红线管控的要求。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红线管控的内涵和指标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