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尽管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存在一些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土污染防治法》,从而不能为中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地法律支撑和法律保障。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就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根据当时我国土壤环境研究水平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要求而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该标准逐渐暴露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控制项目覆盖面不全,与其他相关标准有部分重复、衔接性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适用性差等问题.因而,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整个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他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优化方案,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修复目标值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土壤相关配套标准体系和土壤环境基础标准体系四大类标准体系组成.此外,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系列标准制订的基础.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优化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可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各自的定位与关联,推动制订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则应集中开展土壤环境基准、标准制订技术规范等相关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放在与大气、水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订实施了重金属综合防治规划,启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一种不可或缺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土壤污染发展速度快,其危害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积极立法应对,其中以美国、日本颇具代表意义。而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基本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快完善中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对土壤污染防治作出专门的、系统的法律规定,从而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质量不佳。本文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对发达国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有效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的经验予以评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市场经济手段的融入提供借鉴,提出应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土壤污染责任者付费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激励手段,鼓励社会资金更多地参与进来,不断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逐步建成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防治投融资体系改革与基金设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投融资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外开展土壤修复的经验,提出通过设立基金推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投融资体系改革,旨在破解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困局。文中介绍了基金的设立思路、主要任务、规模及融资渠道以及管理措施,并从法律、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基金设立和运行的保障措施。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建立,将从融资角度对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产生强力支撑,同时促使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向专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重金属的迁移性不仅和重金属的总量有关,还与其在土壤中的不同形态有密切联系.介绍了Teesier的重金属形态五步分级法,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土壤污染评价方法以及目前比较成熟的土壤修复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土壤污染的防治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虽然政府一直重视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但污染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文章在对浙江省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在农业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立法、建立并共享土壤污染数据库、设立农业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对污染土壤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4,(11):62-62
11月10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土壤污染和修复国际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说,目前中国正在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土壤各类环境标准和技术指导体系,加强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控,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开发和引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中国土壤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将为我国土壤、场地污染防治管理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并逐步建成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是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的3大重要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各自污染场地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中,均规定了明确的监管主体,采用了多样化的监管手段,建立了可持续的污染场地专项基金,确定了明晰的责任判定和追究原则,为我国场地污染防治立法和制度设计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梁竞  王世杰  张文毓  张丹  张元  邹惠 《环境工程》2021,39(6):173-178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暴露出来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2005—2019年以来455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修复方式以异位修复为主,占比为63%,修复技术以阻隔/填埋(29%)、固化/稳定化(18%)为主。相比之下,2005—2014年,美国污染场地修复方式实现了从异位修复到原位修复的转换,原位修复技术占比达到54%,其中土壤气相抽提技术、物理分离、固化/稳定化技术、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居多,地下水抽提-处理技术的应用逐年下降。基于美国修复技术发展趋势,我国未来修复技术路线应以原位修复为主。  相似文献   

13.
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问题,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的修复是亟需解决的环境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扣国外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方法。系统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概念、生物修复特点及其机制、类型,重点论述了植物、微生物、动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修复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污染企业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对土壤的污染产生很大不良的环境问题。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被关注开始,土壤污染的修复是很困难的,污染物处理费用非常昂贵,需要快速而有效的技术来加速修复土地的污染区。在本文中,选取一个典型铅污染土壤为研究方向,论述铅蓄电池中铅酸污染地块的修复工艺技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特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修复的可行性和修复的价值,通过土壤修复清洗技术,优化土壤修复基本参数,测试分析得出土壤修复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污染企业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对土壤的污染产生很大不良的环境问题。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被关注开始,土壤污染的修复是很困难的,污染物处理费用非常昂贵,需要快速而有效的技术来加速修复土地的污染区。在本文中,选取一个典型铅污染土壤为研究方向,论述铅蓄电池中铅酸污染地块的修复工艺技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特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修复的可行性和修复的价值,通过土壤修复清洗技术,优化土壤修复基本参数,测试分析得出土壤修复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耕土壤Cd污染与植物修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农耕土壤的Cd污染问题对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通过简述中国农耕土壤Cd污染现状和造成农耕土壤Cd污染的原因,并结合中原地区农耕土壤Cd污染调查情况,概述了中国近5年农耕土壤和农作物受到Cd污染的程度。总结近年来国家在济源开展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试点工程及湖南启动长株潭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程的修复效果,并简述了目前中国土壤的治理措施。最后,通过试点工程期间遇到的问题探究中国农耕土壤Cd污染的修复之路,展望未来Cd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重点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相应的管理和修复技术体系仍然滞后.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基于污染风险管控的场地修复和长期监测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实现修复的成本效益最大化.近几年来MNA在美国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比例约占30%左右,场地修复的平均成本为数十万美元.本文介绍了MNA方法的来源和发展,总结了MNA的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和相关的核心技术手段,与典型修复方法的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期为MNA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reatment-based remediation of soil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data to support and monitor this remediation. On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been made in regulating for soil pollution, with a parallel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ies for soil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However, soil complexity remains a problem for pollutant measurements relevant to environmental risk and informative to the design or evaluation of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s between different soil phases and the kinetics of transfer between these pools is fundamental to prediction for these processes; further progress is needed to characterise less accessible pollutant pools and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their analysis. Available remediation options includ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s, and these options offer potential technical solutions to most soil pollution. However, selec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requir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how pollutants interact with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nly general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fic treatment systems for particular soil type–pollutant combinations. Given the high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in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ant distribution of affected soils, prediction of treatment timescales and levels of residual contamination remains a problem. On sites with a rang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present,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may offer the best prospect for effective remediation.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residual contamination does not pose significant risk and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reatments on general soil function in relation to this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3-14):1295-1301
A system to monitor and to control contamination in the soil, as well as in the aquifer is presented. Specifically, the system is suitable to monitor continuously, remotely, and in real-time the soil surrounding underground storage tank (UST) systems, such as in petrol service stations. The system has also functions for remediation, due to the possibility to be configured as a soil venting system. A prototype has been running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in a petrol service station in Genova, Italy. Results show that, in daily work, frequent small-medium leakages may occur,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several events, the most frequent of which is the delivery of petrol products to the USTs. In these cases, the system can diagnose the leakage and start remediation by a specific soil venting process.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cost/benefit evalu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and on the utility to insert it as an important step to assure zero emissions to the soil in connection with petrol product storage and manufactur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