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战略环境评价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2002,(1):25
决策失误环境代价惨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环保界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决策失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大矿大开、小旷小开”、“有水快流”的资源开发政策,乱采乱挖之风到处蔓延,在大量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80年代末制定的支持乡镇企业政策,致使包括“十五小”企业在内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2.
焦作煤矿区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作煤矿区在其开发建设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焦作煤矿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矿区大气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其中以TSP、降尘污染较为严重;矿区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破坏显著;同时,矿区土地沉降、固体废弃物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保护存在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清,重要性认识不足,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投入与管理等问题及原因,提出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加强科学研究,为决策和管理服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讨论,水量水质兼顾,生态保护优先,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监测,理顺管理体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渤海碧海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省区域内渤海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造成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及在海洋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海上辽宁”的建设,提出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发展是对立的,人类社会进入90年代后,要求“可持续发展”。为使我国“九五”期未“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刷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国务院决定取缔和关停十种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绝对的”清洁能源,其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也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管理不善是造成可再生能源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巨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导致其环保问题被忽视。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发展,环境影响及生态破坏问题将有可能集中爆发,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可再生能源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羽 《沿海环境》2001,(12):8-9
2000年的“一控双达标”工作使广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2001年以来环境违法事件有所抬头,一些地区急功近利盲目引进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不顾国家法律法规,超标排放污染物;一部分被关停和取缔的企业擅自恢复生产;“15小”和“新6小”企业死灰复燃,等等。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广西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对区内的环境违法典型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急功近利带来的环境恶果 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经济发展质量的思想决策下,一大批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污…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环境政策适用情况与政策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光  裴晓菲 《环境保护》2002,(4):32-34,41
本文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适用情况与政策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总体上在西部地区是适用的,环境管理政策、环保产业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在西部地区的适用性好于环境技术政策;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和清洁生产等引导性环境保护政策得到普遍认可。在环境保护政策需求方面,对“综合决策”和“环境投入”的需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李波 《沿海环境》2003,(6):41-42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与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是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1979年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为了更好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求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体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全国人大历经4年的时间,制定出台并由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标准实施是实现跨世纪环保目标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标准实施是实现跨世纪环保目标的基础张维平我国提出的跨世纪15年环境保护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改善。”环境标准是评...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3,(12):43-43
环境移民指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因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灾害性环境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灾害移民”;因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2.
当前环境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策阳方平(湖南省芷江县环保局芷江419100)一般而言,环境纠纷系指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人为矛盾和冲突;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加剧,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已成为束缚企业发展,诱发工农矛盾等诸多社会问题的“焦点”.在市...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带来了侵占耕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文章对我国矿山生态建设现状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造成矿山环境破坏的原因,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并指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流黑臭的原因分析及生态危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了解河流黑臭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过去河流黑臭研究成果,提出了导致目前城市河流黑臭的几个主要原因:有机污染负荷的加大;河流底泥污染及其再悬浮作用;水体热污染及其他原因。初步探讨了城市河流黑臭的生态危害:影响居民生活,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了生态系统;损害城市景观等。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程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现代环境管理的基础。评价程序分5个部分:源分析、受体评价、暴露评价、危害评价和风险表征。生态学原理是评价的指南,生态毒理试验结果是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业南极上空平流层臭氧层不断减少,1998年9月臭氧洞的面积和深度达历史最高记录。平流层臭氧耗损会导致到达在面地的有害紫外线增加,损害人类的健康和破坏地球生态。介绍了了臭氧层损耗的机理、现状、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复旦大学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01年 6月 4日,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在全区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工作会议。 自治区政府袁凤兰副主席在会上指出:按照全国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查处环境违法企业;二是查处生态破坏事件;三是查处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人。结合广西的实际,广西环境污染查处的重点问题包括;一是各类已达标的工业污染源,特别是造纸、酒精、制糖、淀粉、化工、水泥等重污染行…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沿海环境》2000,(4):14-15
2000年,一个新千年的始点。对人类来说,是历史文明的崭新一面;对中国来说,是实现“八五”环境目标的最后一年,是“一控双达标”的最后一年,是环境保护大决战的最关键一年。大决战大背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层: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地区。为实现这一目标,1996年,国务院提出了“一控双达标”的要求,确定了四项重要任务:一是各省。自治区、喜辖币要使本辖区…  相似文献   

20.
张俊 《环境保护》2007,380(9B):56-58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0多亿元。20世纪80年代我国环境破坏的损失约占GNP的6%生态破坏的损失约为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