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钢铁企业是CO2排放大户,减少吨钢CO2排放是钢铁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对钢铁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清单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钢铁企业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减排建议.以某钢铁联合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清单模型为平台,同时利用TornadoChart工具,计算得到对企业CO2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转炉流程对于钢铁企业的影响要大于电炉流程;对该企业CO2排放有重大影响和相关影响的因素有:高炉煤气(BFG)的CO2排放系数、连铸坯的钢水单耗、热轧的板坯单耗、转炉的铁水比.减少钢铁联合企业CO2排放的有效措施是采取捕集BFG中的CO2、降低转炉的铁水比、加强副产煤气的回收以及优化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2.
物质流指标及其分析方法,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而简捷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利用软锰矿浆进行烟气脱硫,并副产电解锰、高纯碳酸锰及尾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辅料的工艺体系,是一条新的软锰矿烟气脱硫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工艺路线,符合循环经济"3R"原则。通过对电解锰工艺系统主工序及高硫煤燃烧和水泥生产等工序进行全方面分析,对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研究,并将新的生产模式与传统方式进行对比,体现该体系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特性。  相似文献   

3.
铅锌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下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物质流分析的特点,对铅锌冶炼企业物质流动情况,从分析方法的内容与步骤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到了适用于铅锌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即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铅锌冶炼主流程各工序的物质流进行分析,用化合物物质流分析方法进行铅锌伴生元素回收过程的输入输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与能流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研究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及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资源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参考区域物质流分析和能流分析方法,提出了区域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的概念和研究框架,并对天津市1998-2007年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天津市物质消耗为97.25×106 t,能源消耗为47.15×106 tce,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10%和8%;外部调入物质约占直接物质输入量的46%,其中煤炭占了约40%,且完全依赖外部调入;资源消耗强度较高、产出率较低,导致资源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这对区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环境容量总体处于饱和状态。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物料平衡法为基础,对炼铁厂烧结工序进行解析,结合经验估算法的分配因子,耦合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建立了烧结二氧化硫排放预测模型,并以马钢三铁厂为例,验证了该二氧化硫排放预测模型,并从操作参数和预测公式两方面进行了排放模型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荒漠生物质气化发电进行LCA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选用了燃煤发电系统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利用过程没有CO2的排放,整个发电周期中仅原料的生产、运输以及预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导致CO2排放,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案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方案,减排量达到了87%-94%。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对环境污染降低程度的总指数为3.68。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大大削减了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7.
对荒漠生物质气化发电进行LCA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选用了燃煤发电系统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利用过程没有CO2的排放,整个发电周期中仅原料的生产、运输以及预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导致CO2排放,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案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方案,减排量达到了87%-94%.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对环境污染降低程度的总指数为3.68.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大大削减了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8.
叶友斌  邢芳芳  刘锟  甄瑞卿  姜琪 《环境工程》2012,(Z2):224-227,245
根据钢铁行业碳素流和直接排放计算原理,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分析模型对几家典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CO2排放进行了计算,结合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钢铁企业的CO2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钢铁企业CO2的控制重点在于燃料消耗,需从降低高炉燃料比、优化副产煤气尤其是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控制烧结固体燃料消耗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涛  傅威  安娜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5):1247-1252
将污染物所含热值定义为污水的能量势,并根据能量势的变化与污水厂能耗的比值,定义了一种全新的污水厂能耗评价指标——能量流(Energy Flow,EF).能量流没有量纲,表示污水厂能耗作用于污染物处理效果上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量流和比能耗这2种方法对交互式反应器中试系统在改良A2O工艺下运行情况分别进行能耗评价发现:单位污染物比能耗与能量流呈很强的负相关性;处理水量是EF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EF将随处理水量的增加而提高;能量流是一个从能量角度进行评价的的综合指标,其意义相当于一个由多个比能耗(各类去除物质)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EF评价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污水厂能量利用效率,应替代比能耗作为污水厂运营的辅助参考依据.目前,能量流评价尚不完善,在其内涵中纳入反硝化过程以及除磷等相关生化反应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展示某种元素进出某区域企业的流动模式,从而评估元素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对工艺、产品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介绍了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提出重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应用方法与步骤,并根据数量、环境、资源经济和影响能力等指标,定量分析和评估重金属元素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产品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结果。以砷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2家涉砷企业的案例,分析生产过程中砷元素的分布、贮存与走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砷污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防控方向,为企业实现重金属总量削减、环境改善及清洁生产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头有个牛头碑,这可能是很多人对黄河源的认识。8月7日一早,我们一行20人从玛多县出发,先是在一片荒凉的草原上穿行。在看到黄河之水的同时,也看到了家住河源的藏原羚。当地人也管它们叫黄羊。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石磊  楼俞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4):196-200
在借鉴国家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基础上,针对进出城市系统的物质数据缺乏且难以统计的特点,引入面向元素或产品的物质流分析(SFA)要素,建立了城市尺度物质流分析框架.与国家物质流分析相比,该框架总体结构和物质分类上相同,但输入量、净存量和输出量的计算顺序和假设条件不同.对于化石能源,可由城市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直接得出本地开采量、净存量、调入量和调出量;对于生物质,本地开采(生产)量一般都有统计,净存量可通过假设人均消费量相对稳定估算得出,而调入量和调出量则需要对大宗工业用途进行调查并做少量假设计算得出;对于金属矿物及其产品、工业非金属矿物及其产品、建筑材料3类物质,本地开采量和消费量一般都有所统计,而调入量和调出量的计算则需要首先采用针对元素或成品的物质流分析来获取城市系统中的净存量,然后再配合生产和消费数据并做少量假设测算得出.其他项目的获取或测算同国家物质流分析,由此得到的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可以用于城市间物质代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邯郸市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楼俞  石磊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4):201-204
利用邯郸市统计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采用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研究邯郸市2005年物质流全景和1993─2005年物质输入和输出结构的时间序列变化.结果表明:13年间邯郸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倍,物质输入增长1.1倍,物质生产力增长1.1倍,由1993年的151.8元/t上升至2005年的320.9元/t,反映了邯郸市前期经济发展与资源投入具有明显的“脱钩"现象;另一方面,邯郸市仍然遵循着“高投入、高排放"的发展模式,2005年物质净存量仅占全年物质通量的12.2%,大部分物质在开采当年并不进入经济系统而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同时,邯郸市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从该市外调入的物质量所占比例由1993年的10.2%上升至2005年的39.2%,表明邯郸市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对国内焦化粗苯精制工艺应用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剖析了主流粗苯加氢工艺的异同点,对粗苯加氢过程中残渣的产生节点、种类和性质以及残渣的主要处理处置方式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粗苯加氢主要采用萃取蒸馏低温加氢(K.K法)和溶剂萃取低温加氢两种工艺,在粗苯加氢精制过程中共产生蒸馏副产物、废催化剂、溶剂再生渣、白土渣等四种类型,共八种残渣,除三种蒸馏副产物可作为产品出售外,其它均为危险废物,产生系数小,主要由危废企业回收处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多年来一维纵向离散系数的研究方法.介绍了示踪试验、经验公式、潮汐非恒定流动中离散系数等方法.通过对离散系数影响因素的相似分析,对经验公式进行了概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兰  毛建素 《环境科学》2014,35(8):3219-3224
近年来,伴随一系列铅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我国铅流有所改变.探究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可进一步为资源环境改善提供依据.根据铅流分析框架,辨识出引起铅流变化的因素,包括规模性和技术性两类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铅产量、废铅回收量等规模性指标,铅循环率、环境释放率等技术性指标,分别从消费、贸易、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铅流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0年来铅制品国内消费量以年均24.7%的速度急剧增长,拉动了铅消费量增长;而铅消费增长又拉动了铅产量以年均14.2%的速度快速增长,进而最终拉动了国内铅矿石资源消耗量、铅矿石净进口量、废铅回收量的增长;铅制品国内消费率的增大方便了铅循环率的提高;国家宏观管理加强,通过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涉铅企业,并倡导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铅环境释放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减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811-1822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化即物质化或减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仍很低,未对直接物质投入强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未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和人均值在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铅流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兰  毛建素 《环境科学》2014,35(7):2829-2833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铅的人为循环流动.了解铅流状况的改变,既可检验这些举措的有效性,又可全面把握我国铅流现状,为进一步资源环境改善提供定量参考.本研究采用"stock and flows(STAF)"物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2010年铅流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铅矿石消耗量、环境释放量、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循环率等指标,结合已有2000年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2000~2010年的改变.结果表明,该10年间我国铅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分别提高到2000年的1.3倍和1.07倍,同时,铅循环率也提高了29.57%.然而,由于我国铅金属生产和消费规模继续扩大,使得铅矿消耗和铅环境释放量仍呈增大趋势,并较2000年分别提高了1.97和2.57倍,表明我国铅流改善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目标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涛  杨志峰 《环境科学》2005,26(5):43-43-48
以生态目标的确定为基础,通过建立目标参数与径流间的关系计算得到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其中生态目标由关键期生态目标和时间变化目标2部分组成.考虑不同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间的兼容性,以最高等级为标准确定关键期生态目标.采用河道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年内时间变化率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时间变化目标.海河流域永定河官厅水库下游河道计算中,以生态、生产需水矛盾最突出的4月生物繁殖初始时期对流速的要求作为关键期生态目标,根据河道断面实测资料确定目标参数与径流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最小、适宜以及理想等级年度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56×108m3,5.97×108m3和11.02×108m3,分别占河道天然径流量的7.19%,27.51%和50.78%,年内汛期8月及春季生物繁殖期(4月~6月)需水量需分别达到年度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人类需求,矿物资源要经过生产、使用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形成了矿物资源的人类服务归趋过程。该过程不仅消耗不可再生矿物资源,而且其代谢废物还是环境污染物的源头,反映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关系。文章以矿物资源提供的人类服务为核心,分析这一服务的技术形成过程,构建矿物资源服务归趋概念框架。分析该服务归趋过程的起点、路径和终点,辨识为实现"人类服务"物质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所需条件,提出矿物资源服务归趋的概念。辨识这一服务归趋过程对人类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阐释该服务归趋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矿物资源服务归趋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相关研究内容。以期为进一步弄清人类发展与环境变化间关系提供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