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电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不断加快,我国与日俱增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已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健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与处理处置体系,杜绝其可能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促进“变废为宝”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本文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影响与经济价值做了简要的概述,介绍了当前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管理现状,重点梳理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回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多元共治型环境治理体系,探索创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程,在行业管理中加强各方协调联动,深化国际环保合作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明确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同时,为了为了能够及时、客观地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电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等相适应,《目录》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明确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及电子产品废弃形势调整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原则。废弃电池在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很大,将来的管理形势十分紧迫。本文在此分析我国几种废弃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产生量、再生处理处置情况及管理政策导向。并在目录一批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权重分析法,筛选评估废弃电池能否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二批)管理的可能,研究显示铅酸电池已具备进入管理目录的资质。  相似文献   

3.
国内     
《环境保护》2014,(24):8-9
环保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为贯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规范生产作业和环境管理水平,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环保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4.
周进 《环境科技》2010,23(4):66-68,72
阐述了构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之"付费制度体系"的"制造商责任制"、"消费者义务制"和"全过程管理"等基本原则,构建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之"付费制度体系"模型,并从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监督管理中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及其相应职能的描述和制造商、进口商、零售机构、消费者和回收处理机构的职责和义务等方面对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之"付费制度体系"模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在青岛、杭州等地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示范基地,投入大量资金购入先进设备,进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尽管产业政策暂时缺失,市场风险较大,但是这一市场仍有很大商机。  相似文献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于2011年正式施行后,政府为加大对废弃电器电子行业的规范管理,此后陆续相继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2015年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情况审核指南(2015年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拆解工作进展顺利,既取得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各种小型电器电子产品不断问世,相关废弃产品的拆解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课题。基于其分类与回收利用现状,就国内精细拆解与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废弃手机为例,就处理原则、工艺流程设置和高值利用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专家估计”模型预测了上海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产生量,分析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特点以及上海市拆解处理能力现状,发现上海市目前的拆解处理能力无法满足201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量的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废弃电器电子回收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回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六大重点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是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其互联网回收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发展现状,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国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稳步提升,且在互联网回收方面具有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回收模式不断创新、生态效益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互联网回收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居民参与互联网回收意愿不高、政府监管和激励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互联网回收体系,需要从完善自身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加强渠道监管,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1.
延伸生产者责任,将生产者对产品所负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为"废弃产品的环境影响责任"找到了合理的承担主体。研究了延伸生产者责任的概念、种类及特征。以德、日、中国台湾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总结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现状、原因及具体实施情况。在借鉴他国及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551号国务院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据了解。条例规范的是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首批列入《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的品种.将在条例的实施准备期内报国务院批准。这部条倒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旌行。  相似文献   

14.
围绕新近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借鉴欧盟等国家对废旧物资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探讨了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界定及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设社区试点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由市场主导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凌江  郑洋  邓毅  宋鑫 《环境保护》2016,(13):14-19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和管理经历了长期的灰色存在和快速的爆发增长阶段,在制度建设、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特征入手,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指出进一步完善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基础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产业政策和管理对策,对于我国下一阶段消费类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政策     
环保部:启动规范废弃电子产品活动 环境保护部日前启动宣传活动,让公众广泛了解明年开始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我国是家电产品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家电产品废弃大国。据估算,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每年淘汰量数以千万台计,部分地区众多手工作坊落后的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更是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概况、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补贴过程中审核产品数量的现实做法,指出了现有审核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过程中对主要污染产物的重点监控,提出一种多级比对的处理数量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2012,(4):F0003-F0003
2012年6月21日下午,《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创新理事会在京召开第二次政策对话会。此次对话会主题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与实践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趋势",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理事会理事长贾峰主持。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赵华林司长就我国污染防治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与实践作了主旨报告。讲  相似文献   

19.
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下简称“废电器”)环境管理方面,中国目前已形成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为核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十余年来,废电器环境管理体系助力废电器环境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有效推动了废电器处理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持续做实做细废电器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废电器回收管理体系,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废电器处理行业绿色转型,注重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废电器处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环境基金(GEF)"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器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POPs/PTS)的排放全额示范项目"湖北省作为项目示范省之一.三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分别开展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技术示范、湿法废弃印刷电路板处置BAT/BEP技术示范、利用再生铅连续熔炼炉协同处置阴极射线管含铅锥玻璃项目技术示范.电子废弃物全自动化分类与拆解生产线,为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与资源化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