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推进,环境市场政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与命令控制型政策手段相比,市场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激励效果强、更加注重对经济主体的内生调控,有利于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本文对我国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并提出做好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的顶层设计,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环保市场,健全法制保障,强化政策激励,尽快开展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实施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加强组织协调等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我国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我国民族地区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并且较抽象等问题.本文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入手,阐述了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黎勇 《世界环境》2012,(1):48-53
报告摘要 环境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关键政策.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政府使用定量计量方法来解释自己在污染控制范围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绩效表现.还有一个更加关注数据和经验主义的环境保护方法,这个方法能够更快速更简单地发现问题,跟踪趋势,关注政策的成功与失误,明确最佳实践并优化环境保护投资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的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相似文献   

5.
西德于1974年成立了联邦环境厅,同年制订了环境统计法。1975年起环境评价制度就已贯彻到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中。过去的十年间西德先后制订了50多个环境法规。群众也非常关心环保工作,目前约有四百万居民加入了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团体。西德政府还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环境日”。从下面几个主要方面简介西德的环保工  相似文献   

6.
西德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 首先从法律方面采取措施,为环境保护提供保证。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法。例如在联邦议院通过的噪音保护法,规定现有街道两旁的住宅区、医院、养老院和学校附近,噪音在白天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60分贝,新建街道两旁的噪音限制更严格。在铁路两旁,当局要求构筑高墙来挡住噪音。 其次,西德有人数众多的研究人员和专家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尤其是黑龙江省环境资源状况。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改善环境保护的法制环境、解决突出环境保护问题等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考量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各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相继推出,比如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等。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探讨的焦点,我国相关环境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引出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进一步探讨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具体对策,目的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综合利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开展环保工作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以环境法规、标准、准入等强制性政策为核心,环境经济政策为重要手段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将更加重视建立公平、合理、长效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环境经济政策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环境保护理论的不断拓展,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逐步深入到管理层面,环境资源有偿使用也逐步成为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部分省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环境资源有价理论相关内容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更加完善,本文在环境资源有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探索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介绍其在山西省的实践应用,期望利用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在全国进行"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政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成为关注焦点。中国、日本和韩国同处于东北亚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相互交流与合作。本文从日本和韩国在环境政策制定和施行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分析入手,借鉴日韩两国环境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完善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点》颁布实施十年来的执行程度、执行效果和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等3个方面,对《政策要点》的实施进行了评估。评估表明:《政策要点》的颁布实施,对控制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新目标,制定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四十年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政策与机构的变化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从机构职能与政策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思考,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为解决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确立了组织保证,我国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有了根本好转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施行。该《意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专列一个部分即第十三条,并以“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为标题,集中规定了19项环境经济政策,在其他部分还另外规定了5项环境经济政策。这是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其篇幅之大,覆盖之广,内容之全面,措施之创新,标志着我国环境管理的市场手段更加健全,新时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堪称我国现阶段环境经济政策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演变,人们的认知层次以及政府采取的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行动也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地区逐渐由城市和工业污染的受纳场,转变为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本文基于不同时期农业农村主要环境问题特征和相关政策方向的变化,将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分成四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环境问题演变和相关政策调整变化的回顾和分析,从历史中探寻规律、分析原因;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定位,并提出新时代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手段建议和政策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国际战略新思想,以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要求,配合做好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全球环境政策研究组尝试从多边环境协定、主要全球环境与发展机构、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智库及非政府组织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介绍2013年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动态要点和各相关方关注的重要环境与发展问题,以系列报告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河流水质管理,涉及到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两方面。在社会科学方面,包括制订法令、规定,健全环境保护执行机构;推进水质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执行水污染奖惩制度。如日本制订了《水质污染防止法》,规定《污染负荷量税金”并逐年提高;西德制订“水法》,《有害物质排放法》;莱茵河沿岸五国共同签定《欧洲经济共同体水系保护方针》等等。在技术科学方面,就是河流水质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农村环境保护既要解决老问题,也要避免产生新问题。本文归纳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环境危机,我国的经济政策,政府行为导向,消费观念和"返乡潮"对农村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按照环境正义的要求,依法保护环境,化挑战为机遇,才能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回顾、评估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国际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与趋势,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借鉴国际经验,明确中国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和主要内容,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