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达国家以气候变暖为契机,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体系。我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指出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经济是21世纪的必要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绿色经济是各个国家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抉择。本文着重介绍了绿色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等。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我国已有一定认识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下大力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4.
林启忠 《环境保护》2013,41(6):62-63
21世纪,通过区域共融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区域融合亦带来不少冲击,比如环境污染、气候转变等。要促进经济发展又同时维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新的冲击。现在已绝不能为了经济发展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环境并重,确保自然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能可持续利用。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当我们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时,也必须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也绝不能为了发展而容忍污染,这就需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结合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署倡议的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内容看,绿色经济既是解决当前全球多重危机下经济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机遇,是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一条新道路,其提法符合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大方向,与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和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伴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快的步伐,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导致许多恶性环境问题接连而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构建一个经济与绿色环境共同发展的步伐。本文就现在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做一个简单分析,从而对环境工程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措施,期望可以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创新体系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补外部性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环境领域的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表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环境产品与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同目前绿色经济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这要求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环保工作不仅要克服传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还要通过创新提供一系列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产品与服务。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创新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中国环境领域主要矛盾发生转换的重要背景,提出了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与构建绿色创新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绿色政策是指“绿化”的经济政策,是考虑环境后的经济计划或行动路线,也指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的计谋、策略。森林绿色政策,即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森林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会更大。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如何把握经济增长点,需要我们有更清醒的头脑和更深刻的大局观。纵观世界近一二百年来的经济发展,由经济增长点影响经济较长时期发展的时期有三个。一是蒸汽机发明后的工业革命;二是电的发现和电气时代;三是计算机发明后的信息时代。现在有人预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环境的污染问题明显突出,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绿色经济发展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赞同。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更重视环境科技创新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绿色文明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它需要对绿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利用不能超过替代资源的发展速度;污染排放量不能超过自净系统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科技创新、绿色文明符合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经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绿色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绿色意识,实施绿色工程,实现绿色化学,发展绿色食品,强化绿色管理,构建起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和建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前者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后者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文章分析了在市场和垄断两种情况下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的结果的变化。分析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时,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替代碳排放权;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权具有补充作用;碳排放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碳排放权的分配应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国合会2011年年会上曾提出,为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我们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往往是绿色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我们将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7,(2):46-47
近年来,紫金县在努力创建“富裕紫金、和谐紫金、和谐紫金、文明紫金、活力紫金”的基础上,作出建设“绿色紫金”的战略决定,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将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生态和绿色文明摆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将是绿色的世纪,发展绿色经济将是各国家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必然抉择,也是生产企业和个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绿色经济,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给予环境保护空前的重视,其中“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推动科学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全面反映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深刻变革,充分报道环境经济政策在促进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及时总结和分析环境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的经验和问题,《环境经济》杂志特组织“环境经济发展报告(2008)及系列报道活动”。此次活动从本期起,对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税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收费、绿色贸易、绿色保险等进行专题调研,深度采访,反映政策变化,剖析典型经验,并请专家评点得失。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I0001-I0001
当纷飞的雪花召唤来冬天的脚步,又一年走到了尾声。 这一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环境大事件的发生。2011年,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词语不绝于耳,成了这一年的“关键词”,而“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或许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这些词都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是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在各具体经济部门中的表现形式,是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依靠的重要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本文通过环境与经济的库兹尼茨关系,对马鞍山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对今后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方向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尽管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在"十一五"时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在过去还是当前,环境经济政策仍主要是作为政府环境管制的一种辅助手段。生态补偿、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政策也只是近期才受到重视并开展试点,而且这些类别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仍需实践进一步检验。总体来看,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现状与适应中国国情的、能有效支撑科学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