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内到国外 细颗粒物的两种“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很多城市,PM10常常是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其污染情况相比其他污染物更严重。而PM2.5的健康损害远远大于PM10,来源也有所不同,制定针对PM2.5的标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PM2.5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日环保部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M2.5年均浓度值为0.035毫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值为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相似文献   

3.
孙钰  杨雪杰 《环境保护》2011,(16):14-17
目前,我国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典型代表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然而,现在中国城市对PM2.5的监测普遍不足,与我国日益崛起的国际地位明显不符。控制PM2.5污染,需要环保部门在政策、标准、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储备,以控制空气污染、改善生活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美国和欧洲的PM2.5手工重量标准分析方法,重点针对标准分析方法的体系、地位和作用以及PM2.5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浓度单位、采样器、滤膜材质、滤膜平衡条件等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我国PM2.5标准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PM2.5采样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12年颁布并将自2016年起全面实施.为使新标准规定的细颗粒物(PM2.5)达标,各地需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PM2.5进行监测和控制,但目前国内尚无固定源PM2.5采样标准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固定源PM2.5采样方法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包括直接采样法和稀释采样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我国固定源PM2.5测量的可行性.为了便于环境管理和监测,建议确立基于虚拟惯性撞击原理的烟道内直接采样方法为标准方法,用于测定固定源排气中的可捕集PM2.5;为了评估固定源PM2.5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和健康的影响,建议同时确立以烟道外稀释采样为基础的标准方法,用于测定固定源排气中包括可捕集和可凝结的PM2.5.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1-12月重庆市北碚区国控点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对PM2.5和PM10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3年北碚区PM10年均值为100.2μg·m-3,超过了新国标Ⅱ级标准,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为57天,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4.4%;北碚区PM2.5年均值为67.9μg·m-3,超过了新国标Ⅱ级标准,PM2.5日均值超标天数为94天,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74.2%;PM10和PM2.5有明显的季变性特征,其中春季PM2.5与PM10的污染最重,污染日分别占全年的58.5%和56.1%。PM2.5占PM10比例较高,PM2.5/PM10平均值为66.6%。PM2.5与PM10回归线性较好,y=0.7900x-11.280,R2=0.930;PM2.5和PM10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4;PM2.5与PM10日均值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国家和地方陆续制定出更严格的地方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新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又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加强对大气固定源颗粒物的治理,提高除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效率,可降低中PM2.5的污染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与其他除尘技术相比袋式除尘技术在治理大气固定污染源PM2.5污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大气细颗粒物控制对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我国2013年74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0》提供的PM2.5与4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构建74个城市的城区居民寿命表,评估PM2.5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和不同PM2.5控制目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74个城市的PM2.5污染可使居民期望寿命减少1.48岁;如果PM2.5年均水平降低10%、25%,可分别使期望寿命增加0.05岁和0.15岁;若进一步降低,达到国二标准、国一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导值水平,可使期望寿命分别增加0.42岁、1.04岁和1.26岁.本研究提示,大气PM2.5污染是决定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降低PM2.5浓度可显著增加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济南市2005年春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PM2.5和细颗粒物中的黑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时间分布和日变化进行了观测,并结合气象资料对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PM10,PM2.5和黑碳的相对含量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42.5μg·m-3和109.4μg·m-3.与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日均值150μg·m-3和美国国家空气质量PM2.5日均标准65μg·m-3相比,超标率分别达到80.77%和84.61%,污染较严重;监测期间PM2.5/PM10的平均值为0.456.在PM2.5中,黑碳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为5.39μg·m-3,占PM2.5的5.06%,日浓度变化呈双峰型.在监测时间内,污染物浓度与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弱正相关;与风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降水对PM10、PM2.5和黑碳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PM10、PM2.5和黑碳浓度与能见度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3、-0.695和-0.704,细颗粒物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典型城市PM_(2.5)空间分布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本锋  汪巍  李莉娜 《环境工程》2015,33(5):109-113
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从2013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先期开展了PM2.5的例行监测,从中选取不同区域的典型城市,分析了PM2.5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城市PM2.5日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3%~26%,平均值为18%;我国南方城市PM2.5空间分布均匀性优于北方城市,北方城市冬、春季节PM2.5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南方城市夏季PM2.5分布的均匀性较差;PM2.5的空间分布均匀程度与PM10接近,但明显优于其他气态污染物。综合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国家监测网内PM2.5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能够满足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株潭24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数据,分析了CO、SO2、NO2、O3、PM10和PM2.5常规六项污染物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并对首要污染物O3和PM2.5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以及达标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和O3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大,O3浓度夏季高、冬季低,PM2.5则正好相反;在一天当中,昼间的PM2.5浓度低于夜间;在城市之间,长沙市PM2.5的日均浓度和O3浓度明显高于株洲和湘潭市。上述结论将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我国对大气砷(As)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以PM2.5中As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危害、变化规律、污染水平、来源解析、控制技术和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PM2.5中As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有些地区甚至表现出几乎相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与PM2.5呈正相关;空间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相一致;我国PM2.5中As污染较为严重,南北方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别;当前我国关于大气As的相关标准比较匮乏。通过对我国PM2.5中As的规律、污染状况及控制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大气As的污染防治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环境空气中监测因子PM2.5的来源,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PM2.5监测标准的执行情况,并且针对PM2.5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一次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次研究通过近几年对中国北方地区城市的PM2.5样品采集与分析发现,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重灾区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PM2.5污染较重,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次对北方城市的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世界环境》: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科技司在治理PM2.5万面的主要职责? 赵英民:主要有六方面.一是环境标准制定.这是污染治理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方向即将PM2.5纳入标准其监测与治理才能提到议事日程.标准发布后,各级环保部门有了执让依据,相应行业都要根据标准控制排放量:二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室外PM2.5已成为我国第四位致死风险因子,针对目前PM2.5监测数据稀疏无法帮助居民了解其暴露于PM2.5的强度及所在地健康风险的问题,考虑邻近性模型数据要求低、原理简单的特点,文章借助邻近性模型,结合VC++可视化编程语言,采用组件式GIS平台ArcEngine,基于数据服务层、GIS逻辑层、表现层3层结构思想设计开发了顾及空间邻近特征的PM2.5暴露评估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暴露强度区划、受体暴露识别和暴露面积统计4个模块,可在PM2.5监测数据匮乏地区实现区域PM2.5污染暴露强度评估与空间区划、解析受体暴露原因。系统是对我国当前《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受体暴露强度评估"与"受体暴露污染源识别"方法的有益补充,特别是为监测数据缺失地区制定PM2.5污染防治措施和居民规避PM2.5健康风险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监测点位PM10与PM2.5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性均相当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绝大比重;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非采暖期,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8.
PM2.5污染最典型的特征是污染源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污染源制定不同的防治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由于介质的流动性,PM2.5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跨区域性,建立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铜仁市中心城区2015年1~2月PM2.5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分析铜仁市中心城区PM2.5浓度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监测站点PM2.5与PM10比值为0.514,可吸入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造成PM2.5污染还有人为产生的机动车尾气、工业扬尘、道路扬尘、饮食油烟及建筑工地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制定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的原则,利用我国120个城市2005~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实际监测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法、比例反推法和控制图法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划城市的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我国城市PM10浓度达到年均值标准时,大多数城市PM10日均值的达标率均在95.0%以上,平均为97.1%;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城市的平均达标率为96.3%,东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6.6%,华东、中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7.2%,西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8.1%.当我国PM10达标统计要求等于97百分位数时,日均值标准和年均值标准的控制力度基本匹配,当达标统计要求高于97百分位数时,日均值标准成为控制性标准,反之年均值标准成为控制性标准.综合考虑我国城市PM10浓度统计特征、百分位数的稳健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性等各方面因素,我国宜选择95百分位数作为我国目前的PM10和PM2.5的日均值达标统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