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是相对传统短寿命自由基提出的一种半衰期较长的新型环境风险物质,可将O2分子转化为活性氧物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研究2018年西安市大气PM2.5中EPFRs的种类、浓度及其来源,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方法对2018全年的大气PM2.5样品进行EPFRs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西安市PM2.5中EPFRs年平均大气浓度为2.16×1014spins/m3,范围为6.27×1012~1.07×1015spins/m3,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按照EPFRs年平均浓度计算出西安市民每人每天吸入体内EPFRs的量相当于7支香烟,而在冬季雾霾天气高达35支香烟.西安市PM2.5中EPFRs的年平均g因子为(2.0034±0.0002),说明其可能主要是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相关性结果发现EPFRs与SO2和NO2显著相关,说明煤炭燃烧源和交通源可能是西安市PM2.5中EPFRs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聊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强大气污染管控,本文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聊城市2020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20年聊城市SO2、NOx、CO、VOCs、NH3、PM10、PM2.5、BC、OC排放量分别为11.70×103、61.28×103、285.19×103、28.43×103、66.87×103、47.83×103、17.15×103、0.751×103、1.07×103 t.其中,SO2最大排放源为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64.96%),移动源为NOx排放第一大源(71.27%),CO排放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45.71%)和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32.88%),VOCs的主要排放源为溶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北方沿海城市大气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关键来源,本文选择典型代表城市青岛市作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水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及化学元素等组分,深入分析大气PM2.5化学组分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对青岛市PM2.5的主要贡献源类和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样期间青岛市PM2.5浓度平均值为42.2μg/m3,NO3-、NH4+、SO42-、OC是PM2.5的主导成分,浓度分别为11.77、5.76、5.20和6.67μg/m3,占比分别为27.88%、13.65%、12.32%和15.80%.(2)各组分浓度季节性变化与PM2.5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动观测技术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气PM2.5、PM1.0和气相中的PAHs浓度水平、族谱特征、时空分布及来源进行研究,并基于该观测数据对居民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东基地大气PM2.5、PM1.0及气相中∑16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17.95~325.12ng/m3、12.66~311.96ng/m3和26.33~97.88ng/m3,年均浓度分别为(99.42±117.48)ng/m3、(78.88±100.58)ng/m3和(57.89±47.39)ng/m3.宝丰基地冬夏季大气PM2.5、PM1.0和气相中∑16PAHs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英力特;宝丰和英力特基地冬季大气PM2.5、PM1.0中∑16PAHs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夏季浓度.宁东基地大气中∑16PAHs的浓度水平要高于国内外其他城市,大气PAHs污染较为严重.源解析表明夏季宁东基地PAHs的主要排放源是工业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冬季则主要来自工业煤燃烧和木材、薪柴等生物质燃烧排放.宁东基地人群暴露于大气PAHs可能会造成平均冬季每百万人中约有33~2628人罹患癌症,夏季每百万人中约有11~834人罹患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评估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文章收集和整理了相关活动水平信息和排放因子数据并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6年沈阳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6年沈阳市人为源CO、NOx、SO2、NH3、VOCs、PM2.5、PM10、BC和OC的排放总量分别为38.64×104、10.63×104、3.17×104、5.28×104、14.03×104、5.54×104、10.59×104、0.57×104和1.82×104 t。按照排放源分类,CO、NOx和BC主要来自移动源,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NH3主要来自农业源,VOCs主要来自工艺过程源,PM2.5和PM10主要来自扬尘源,OC主要来自其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京主要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PM10和O3四季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利用2013年1月~2015年2月国控点环境监测数据对浓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的精细大气边界层气象场,分析气象要素与各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建立统计模型.结果表明:PM10、PM2.5冬高夏低,冬季日均值分别为160.6μg/m3和98.0μg/m3;日变化特征四季基本一致,但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且冬季上午峰值比其余三季延后1~2h.各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细粒子占主导,PM2.5/PM10年均值为0.59;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O3的年频率分别为51.5%、26.6%和13.5%,PM2.5主导四季AQI的变化,尤其是在重污染的情况下,首要污染物为PM2.5占96%.O3浓度春末夏初高、秋末冬初低,日变化为单峰式;O3与边界层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四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0.572、0.326、0.323.四季PM10、PM2.5、O3_8h_max日值逐步回归方程拟合度为40%~6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津市大气气溶胶中氮的来源,分析了2016年夏、冬两季昼夜采集的细颗粒物气溶胶(PM2.5)中无机离子浓度和氮同位素组成(δ15N).结果显示:天津市冬季平均PM2.5质量浓度(207 μg/m3)远高于夏季(40.1 μg/m3),冬季PM2.5δ15N值(+5.1‰)低于夏季(+10.7‰),即夏季PM2.5较冬季更富集15N;夏季PM2.5中NH4+的平均浓度高于c(NO3),但是冬季NO3浓度最高,其次是c(NH4+)>c(SO42–);此外,通过对比昼夜样品,夏季PM2.5中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在昼夜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冬季不明显.结果表明,天津市夏季气溶胶中含氮化合物在昼夜受海陆风的影响,即白天受海洋气溶胶影响较大而夜间则为陆源气溶胶物质影响,然而冬季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削弱了海陆风对海陆间大气气溶胶的交换作用,且在冬季化石燃料燃烧源氮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17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PAHs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4.1~51.9ng/m3,平均值为(35.5 ±12.3) ng/m3.2~3环PAHs在PM2.5中的浓度较低(<1ng/m3),而4~6环PAHs占总PAHs的77.0%.∑PAHs的浓度与PM2.5呈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惹烯作为软木燃烧的示踪物,冬季的浓度是夏季的4倍,表明在冬季软木燃烧的排放和对PM2.5的贡献都有所增加.除了夏季的2个城区站点,其它季节和站点∑PAHs浓度和PM2.5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征PAHs比值显示,浙北地区气溶胶相关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和热解排放,如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而交通排放和石油挥发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集了杭州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PM2.5样品,并进一步获取了PM2.5中可溶铁(FeS)的浓度及%FeS.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总Fe(FeT)的浓度为(629±296)ng/m3(150~1167ng/m3),FeS的浓度为(51.4±30.5)ng/m3(4.2~90.5ng/m3),%FeS为(7.8%±3.5%)(1.5%~12.9%).污染天PM2.5、FeT和Fe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天,且污染天%FeS为9.3%,高于非污染天的5.1%.本研究发现%FeS的差异主要与Fe的来源和大气酸化过程相关,污染天Fe受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等人为源的影响更大,且污染天大气酸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南昌经开区冬季PM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文章对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28日采集的PM2.5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南昌经开区冬季PM2.5样品中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20~C33,浓度为71.66~1 295.30 ng/m3,平均为(327.51±186.07) ng/m3。气象参数和气态污染物与正构烷烃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正构烷烃浓度受到了人为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利用诊断参数和PMF模型对正构烷烃来源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冬季人为源(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对南昌经开区大气中正构烷烃的贡献达到66%~77%。南昌经开区冬季出现的8次污染事件,主要受到了生物质燃烧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输入的控制,整个冬季污染事件期间,这2种人为源的贡献比例达到68.05%,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源占比31.79%,化石燃烧占比36.26%。气象条件也对污染事件中的正构烷烃累积起到了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更多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分配到颗粒物中,会促进正构烷烃浓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太原市大气PM2.5不同季节的传输路径和污染源区,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对2017~2018年不同季节太原市逐日48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小时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太原市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结果表明,太原市PM2.5的质量浓度在季节上呈现冬季(77.56μg/m3) > 秋季(69.89μg/m3) > 春季(63.78μg/m3) > 夏季(45.51μg/m3)的变化趋势.PM2.5与SO2、NO2和CO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源性和二次转化过程.春、秋和冬季大气传输路径主要以西和西北方向近距离、慢移速的轨迹为主,夏季以南和东方向轨迹为主.PM2.5潜在源区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主要受太原本地和晋中地区的影响;春、秋和冬季主要受陕西中北部、吕梁、临汾和晋中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于夏末秋初在深圳市城市和郊区开展了大气OH自由基观测,结果显示OH自由基日间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6.0×106cm-3和5.9×106cm-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拟合效果较好的本地化OH自由基参数化公式,应用于广东省OH自由基空间分布的表征,并进一步利用日间OH和NO2浓度之积反映光化学反应活性(AP).结果发现,2018年夏秋季广东省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总体上呈现珠江三角洲较高,AP达10.1×107μg/(m3·cm3),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态势,AP分别为5.4×107, 5.9×107和7.7×107μg/(m3·cm3);同期的PM2.5和O3高值区域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说明了调控光化学反应活性对珠江三角洲协同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深圳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长期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而明确PM2.5下一步减排潜力和精细化管理方向,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深圳市西乡点位采集的PM2.5样品,分析了西乡PM2.5的化学组成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西乡点位PM2.5年均浓度为29.4μg/m3,总体上呈现夏低冬高的季节特征,有机物(OM)和硫酸根(SO42-)仍是主要的组分,分别占总质量的42.3%和17.6%.对2009、2014、2019年典型月份PM2.5的组分进行对比,PM2.5全年质量浓度从42.3μg/m3(2009年)下降至24.6μg/m3.(2019年),OM、SO42-、硝酸根(NO3-)、铵根(NH4+)和元素碳(EC)等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矿物质元素(Al、Ca)是地面扬尘和建筑尘的标识组分,近年来Al、Ca浓度的增加趋势表明宝安区西乡扬尘的影响在逐渐扩大.2009、2014、2019年OC/EC的值逐渐扩大,说明了一次燃烧源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小,但二次有机物(SOC)的贡献逐渐凸显.通过分析2004、2009、2014、2019年夏、冬季PM2.5中6种主要组分变化趋势,表明6种主要组分夏冬两季皆有下降趋势,但由于气象因素导致冬季污染物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夏季各组分浓度的下降幅度普遍高于冬季.总体来说深圳市PM2.5浓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深圳市对机动车、工业VOC (挥发性有机物)、远洋船舶以及一次燃烧源的管控和减排.  相似文献   

14.
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生成铵根离子,成为PM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长时间序列的氨排放清单是研究PM2.5污染历史成因的重要基础.为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来源和排放特征,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各类氨排放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3 170.21×103 t降至2 767.59×103 t.农业源是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2 551.94×103~3 061.26×103 t)占氨排放总量的92.21%~93.38%;非农业源氨排放量介于209.85×103~232.38×103 t之间.(2)2020年,河南省的氨排放量最大,为908.57×103 t,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氨排放总量的32.83%,其次为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占比分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问题时有发生,PM2.5中附着的有毒有害元素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探究西安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8年6月-2019年4月采集45个PM2.5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了西安市大气PM2.5中18种主要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安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79.89±76.12)μg/m3;所测的18种元素年平均总浓度为(4 806.09±960.48) ng/m3,并呈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分布特征。西安市大气PM2.5中18种元素的年均值高低依次为Ca>Mg>Al>Fe>K>S>Zn>P>Cl>Ti>Pb>Br>Cu>Mn>Sr>As>Ni>Se,冬季As、Pb、Br元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这是...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城市空气污染物排放及协同控制后的周期性规律,利用小波变换对武汉市2013~2020年共计2421d的逐日PM2.5、PM10及臭氧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情况逐年改善,PM2.5浓度年均值由80.5μg/m3降至45.3μg/m3,超标比例由44%降至11%;PM10浓度年均值由113.6μg/m3降至72.6μg/m3,超标比例由22%降至2%.臭氧污染未有明显改善,浓度年均值在90~100μg/m3间波动.PM2.5、PM10与臭氧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PM2.5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40d左右;PM10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25d左右;臭氧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43d左右.PM2.5与PM10的周期与位相均相...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春季南昌市城市和森林地区的大气PM2.5样品及潜在大气氨基酸排放源(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样品中结合氨基酸(CAAs)的浓度、组成及甘氨酸(Gly)的氮同位素值.结果表明,城市和森林地区PM2.5中总CAAs的浓度分别为0.507~3.912和0.497~2.647nmol/m3.通过对PM2.5中CAAs组成占比分析发现,城市和森林地区CAAs组成成分相似,其中Pro、Gly、Ala、Leu和His是PM2.5中丰富的CAAs物种.结合Gly的氮同位素值可知,城市地区(+0.62‰~+22.67‰)和森林地区(+1.99‰~+23‰) PM2.5中δ15NC-Gly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根据大气CAAs潜在排放源δ15N值清单,本研究中生物质燃烧、土壤源和植物源是PM2.5中CAAs的主要来源.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模型计算源分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土壤源和植物源对城市地区PM2.5中CAAs的平均贡献为42%、40%和18%,对森林地区PM2.5中CAAs的平均贡献为38%、38%和2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PM2.5浓度,需要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同时兼顾污染物减排量与减排成本效益.本文基于区域大气环境模型RegAEMS与数学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探究城市大气PM2.5污染的最优控制策略,并应用于临汾市(14类行业源、17个区域源)的PM2.5浓度达标规划,实现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和减排成本最小的双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PM2.5平均浓度近200 μg/m3的重污染天气条件下,为达到PM2.5浓度目标(75μg/m3),临汾市最大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为356.7t/d,最小减排成本为3.36亿元.NOx、SO2、NH3、VOCs和一次颗粒物的减排量分别为98.1,49.9,44.3,155.7和105.5t/d,减排成本分别为11.7,6.8,6.2,5.5和3.5千万元.对VOCs、NOx、PM2.5、NH3和SO2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分别为焦化源、移动源、扬尘源、农业源和民用燃烧源,分别占所有行业5种污染物减排量的21.6%、14.1%、11%、8.6%和3.8%.钢铁行业的减排成本最高(39%);襄汾县的减排量最大,减排成本最高(达7218万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μg/m3和222.4μ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日均二级浓度限值.重污染时段PM2.5中NH4+、NO3-和SO42-质量浓度之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44.0%,OC/EC的平均比值为5.44,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对此次污染过程中PM2.5贡献较大.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场、高湿度低风速的地面气象条件和低而厚的逆温层导致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结构,是造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邯郸市近5年冬季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2020年冬季采集PM2.5样品,对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解析污染源类型,选用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模拟传输轨迹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PM2.5浓度最高,较2016、2017、2019和2020年升高60.44%、25.46%、91.43%和21.53%;2020年冬季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浓度较2016年下降18.86%,WSIIs/PM2.5降至26.69%.夜晚ρ(PM2.5)(110.20~209.65μg·m-3)高于白天(95.21~193.00μg·m-3),NO-3和NH+4浓度夜间涨幅更大,SO42-相反,Cl-浓度和占比逐年下降;2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