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南充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大系统,涉及到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所向往的目标.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各指标要素之间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的原理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将该模型方法应用于南充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南充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亚健康"状态,其隶属度为0.329.  相似文献   

2.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将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多个指标系统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用来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运用集对分析方法,以北京、大连、上海、武汉、厦门、广州等城市为例,对1995~2003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排序有所变化,但厦门和广州一直名列前茅.此外,对北京1992~2003年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出发,选取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状况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2007—2011年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明确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制约因子,为兰州市城市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在总结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2001~2005年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a来,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提高,但尚未达到健康的理想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各要素中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为优势要素,活力和组织结构是胁迫城市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乌鲁木齐市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特点,研究了干旱气候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根据2002-2011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利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2002-201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隶属度结果表明好转的速度较慢,乌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与空间。随后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乌市城市生态系统水平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从而为乌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干旱地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相对较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以焦作城市为例,对2000~2006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连续7a的评价结果分别为病态、病态、不健康、不健康、不健康、亚健康、亚健康,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善。并且明确了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因子,为焦作城市生态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分类问题、小样本问题和泛化推广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对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的水质及生物群落情况进行了监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云湖生态系统处于病态状态,不能达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建议从提高进水水质、实施湖区截污和丰富生物量3方面改善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传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所建模型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能够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着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杨凌示范区2004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城市的生命体特征及物质能量代谢层面因素,依托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结合能值指标,构建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以全面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引入集对分析这种不确定理论与方法,比较城市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综合评价模型及信息熵权重,比较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16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厦门、青岛、杭州、上海、北京健康水平相对较高,而乌鲁木齐、成都、哈尔滨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其他城市则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模型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群健康5个方面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目前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的不足,以最大流原理为基础,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为算法实现手段,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进而使用该模型对2001-2009年天津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2001-2007年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2008、2009年处于较健康的状况,并得出天津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的判定.由于该模型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演化动力学机理和城市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特性,因此,不仅在评价上有较大的优越性,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变化状态的预测上也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官冬杰  苏维词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716-1722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生态系统健康在结构功能方面属于病态;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动态变化方面属于亚健康状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状况属于亚健康状态.以北京、天津、上海作为参比城市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北京、天津和上海也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论;但4个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排序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通过此评价,明确了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子,了解了重庆与其它3个直辖市的健康差距,为重庆城市生态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将健康概念引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极具现实意义.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提出用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表征系统发展水平和协调状况,构建整合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设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评价标准,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宁波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地域空间分布,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辨识城市生态系统的复合特征和地域空间特征,指示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重点行动领域,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Ecosystem health has been a focal point and research frontier of applied ecology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ly used in urban ecological studies.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improvement from eco-planning, 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 is used in eco-planning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in the urban eco-planning research of Guangzhou City of China. Based on features of an urban ecosystem, five factors such as vigo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silience, ability to maintain ecosystem service, and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were selected to develop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Then,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planning measures, a cost-effec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on eco-planning was made, taking investment of the planned projects as the cost and ecosystem health stat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scenarios as the effect. To establish priority of all the proposed planning schemes or countermeasures, variation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state was evaluated when the investment of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changes by ±10%, ±20% and ±50%, respectively. Thus,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of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the urban ecosystem health state can be worked ou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priorit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urban eco-environmental projects. The study proved the trial value of an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method in urban eco-planning research. Translated from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 15(5): 126–130 [译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收缩情境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康  李耀川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121-1134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更加具有脆弱性。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003年)为例,对其所辖9个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较安全”的城市有: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处于“临界安全”的城市有深圳市;处于“较不安全”的城市有: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生态安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6.
景观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景观生态学概念,旨在探讨景观尺度下生态健康的问题。论文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构建能够反映其特征的景观功能分类体系,建立景观结构健康和水环境健康的评价模型,并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景观健康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西溪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景观总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景观健康程度由公园内部向周边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湿地公园作为“湿岛”,受到周边环境的强烈影响。其中,景观疾病的区域占公园总面积的20.42%;景观不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20.97%;景观亚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34.98%;景观健康和很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23.63%。研究结果有利于西溪湿地公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且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岷江(成都段)部分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水质、生境、浮游藻类、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分类单元数、EPT百分比、优势分类单元百分比、双翅目百分比6个指标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与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进行对比,以验证B-IBI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B-IBI评价23个河流样点中,5个健康,1个亚健康,5个一般,2个差,10个很差;②相同区域的B-IBI和WQI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IBI更能全面地反映河流生物学质量;③基于B-IBI评价的若干不同城市河流健康状况,均在远离城市的上游区域相对较好,人口集中区域相对较差.研究显示,B-IBI用于岷江成都段河流健康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In many European cities, urban gardens are seen a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s. We adopt an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to assess contributions of urban gardens to the quality of of their users. First, we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urban gardens. Secondly, we assess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profile of its beneficiaries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they attribute to different ecosystem services. Next we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our results in relation to critical policy challenges,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societal cohesion and healthy lifestyl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44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among 201 users of 27 urban gardens in Barcelona, Spain, as well as from consultation meetings with local planners. We identified 20 ecosystem services, ranging from food production over pollination to social cohesion and environmental learning. Among them,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non-material benefits people derive from their interaction with nature) ​ stand out as the most widely perceived and as the most highly valued. The main beneficiari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urban gardens are elder, low-middle income, and migrant people. Our results about the societal importance of urban gardens ​were deemed highly relevant by the interviewed green space planners in Barcelona, who noted that our data can provide basis to support or expand existing gardening programs in the city. Our research further suggests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urban garden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dressing several urban policy challenges in cities, such as promoting stewardship of urban ecosystem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recreation and healthy lifestyles, and promoting social cohesion. We conclude that urban gardens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 services can play an important ​ in urban policies aimed at enhancing quality of life in cities, particularly if access to their benefits is expanded to larger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