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需要在环境监测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处理.现阶段,在有关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当中,主要采取的是人工式与自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方式,在特征污染因子影响下,自动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选址以及监测因子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濠河水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且将濠河污染因子和监测断面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右江百色城河段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百法、百色断面2004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右江百色城河段的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该河段1999年至2004年的监测资料,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水体己受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CODMn、NH-N3和挥发酚.由此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污染废水监测面临检测难度大、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模型的重污染废水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先进的电子微监测分析仪,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引入一种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修正.通过数据修正运算能够有效的对水中的重污染物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实验证明:监测系统可以解决对重污染废水中监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法对水域中的重污染废水的污染准确检测,抗干扰能力和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198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展开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印染、水泥建材、制浆造纸、电镀等重污染类项目逐渐减少,大型市政类或公共事业类项目急剧增多。1989-2000年间,验收监测项目数量逐年以翻番态势增长。上海环境监测系统和行业监测站的项目负责人培训工作大力促进了区、县和行业环境监测人员验收监测水平的提升。废水、废气监测能力由常规污染因子向有机污染因子扩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有力提高了验收监测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准。  相似文献   

6.
胡建明 《环境保护》1994,(12):28-29,36
在污水监测中能否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是水质监测的关键.通常的方法是在排污水渠的某断面定点、定期瞬时取样.由于水质受生产周期、气象条件等影响,故这种监测方法不能确切反映出水质连续的动态变化,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排污状况.工厂实施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和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要准确、及时、连续不间断地测出工业废水排放量.通常的定点、定时测量方法也只能反映瞬时排放量,同样不能客观反映废水排放量及污染因子对河流的贡献.鉴于以上情况,我厂采用了一套排污总渠流量及水质微电脑自动监测系统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系统能对排污总渠污水的流量和PH值进行连续监测,随时可取出瞬时值和流量的累计值.同时能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绵阳城区开展的空气中臭氧监测,以及同步监测的氮氧化物、气象因子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城区空气中臭氮深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未受到臭氧的污染;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建立四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构建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河流湖库污染的重要来源。然而,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复杂,从监测、评估到管理、治理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以遥感监测为主、地面校验为辅"的农业面源污染立体遥感监测评估新思路,以期为"十四五"及更长时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将GIS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和评价,对于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GIS对被监测地区的资料搜集、数据库建立以及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价系统的集成.提出了一个探索性的设计路线,希望能为地下水污染监测及评价提供一些探索性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通讯网络平台,集中采集监测设备发出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拣、计算、入库、匹配等工作,系统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下,把空气监测点、城市空气、流域水质、噪声数据等按图层进行管理,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文阐述了建立在线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指出该系统是应急监测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