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施工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出对TSP超前预报系统在隧道施工空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施工隧道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得出隧道施工过程中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以及机械车辆尾气等均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对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效用进行阐述。将TSP超前预报系统应用在施工隧道中,分析TSP超前预报系统在爆破引发空气污染时的预警效果,提出隧道施工中空气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隧道围岩含水性预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关系到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国内外研究的前缘课题,也是工程地球物理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之一。目前超前预报使用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推断、地质雷达探测、反射地震‘负视速度法’、TSP、TRT 和TST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围岩含水性预报还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用高密度电法解决含水性预报问题的实例,效果很好,希望能引起业界重视。在未来的超前预报工作中应该推广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客货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了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业,而隧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复杂和不确定的地质因素,因此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获取工程地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隧道地震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沪昆产高速铁路专线湖南段隧道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将预报结果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该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超前地质预报是预防公路隧道施工环节发生灾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瑞雷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瑞雷波技术的探测原理和现场施工方法,运用工程实例说明瑞雷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施工快速简单、资料处理成果直观、探测精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对于异常的属性不能作出准确判断的不足,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瑞雷波探测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坪山隧道是谷竹高速公路的一座特长隧道,穿越区域性的青峰断裂带,且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破碎带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TG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优势,并通过实例分析了TGP在大坪山隧道不同地层中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软岩中尤其是在没有大规模不良地质体的岩层中,TGP的探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稍有出入;但在断层破碎带等与围岩介质波阻抗差别较大的不良地质体的岩层中,TGP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同时,指出TGP作为一种物探手段,应在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以提高地质预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构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划分综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沪蓉西扁担垭隧道某塌方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并得出了修正后的扁担垭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系,其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生态安全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融合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近年某一地球物理学术期刊发表的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理论与应用成果的论文为例,梳理与分析了传统地震方法、电法、电磁法以及新的地质雷达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地震映像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电磁波CT技术、TSP地质预报技术等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在环境与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对其解决滑坡、岩溶、矿山采空层、隧道设计及施工地质预测预报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等环境与安全工程问题的应用实例及其效果进行了述评。指出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但存在发展瓶颈,并对该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其发展,为解决近地表环境与工程安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洞库的塌方实例,从地质资料、监控量测资料、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塌方的原因,并从管理、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动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隧道工程中,较为准确地预测前方围岩级别,对调整支护结构以及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椿树垭隧道工程为实例,采用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并结合TSP探测法、地质雷达法和工程地质推断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预测,结果表明:围岩动态分级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为吻合,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 ,对其 1996年以来的污染变化状况及污染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并采用 3年移动平均法对呼市TSP历史数据进行了平滑 ,然后构建了呼市城市TSP污染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7年呼市城市TSP污染进行了预报。最后 ,提出消除呼市大气TSP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某大型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为实例背景,系统介绍了富水、充填型溶洞的处理方法。在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结构设计采用超前注浆堵水、初期格栅钢架喷砼网支护、二次现浇钢筋砼衬砌的复合式衬砌方案。掘进采用中隔墙法开挖,并设置泄水洞辅助减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铁路向西部地区建设的快速延伸,建设高标准的隧道工程将越来越多。由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隐蔽性、作业空间狭窄、地质条件不确定等特点,决定了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使得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概率高于其他工程,因此在铁路隧道建设全过程中通过开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将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控制风险事故后果的损失。本文以贵广铁路其岭隧道为例,对其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以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1999年7月谭裕沟隧道和1999年9月梧桐山隧道TSP,PM10和PM2.5中PAHs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机动车排放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排放出的大量PAHs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小的粒子中,苯并[a]芘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5.
机动国车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9年7月谭裕沟隧道和1999年9月梧桐山隧道TSP,PM10和PM2.5中PAHs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机动车排放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排放出的大量PAHs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小的粒子中,苯并[a]芘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6.
交通来源颗粒物及其无机成分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对谭裕沟隧道和梧桐山隧道TSP,PM10和PM2.5质量浓度和主要无机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来源颗粒物中细粒子主要来源于机车尾气排放,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则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行驶载带的地面扬尘.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小流量TSP采样器对佛山市4家陶瓷企业内无组织排放特征明显的车间TSP进行了测定,并采用ICP-MS技术对TSP的金属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中,共有43种金属元素被检出,各车间内主要金属元素浓度值较高。TSP中金属元素富集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1类元素富集值大于10而出现了富集的特征,另有14个元素富集值低于1。以元素富集因子进行的聚类分析,除8种富集元素外,35种金属元素聚集成一个大类群。  相似文献   

19.
发育于玄武岩区的熔岩隧道,是具有科学意义和观赏价值的特殊地质遗迹。本文概述我国镜泊湖、五大连池、海口已知的熔岩隧道分布与现状,论述了熔岩隧道形态、组合、内部景观、派生景观及其特征,并就熔岩隧道成因过程和形成条件作了讨论,提出了熔岩隧道保护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除尘器(ESP)用于隧道除尘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验模拟和应用实例中,ESP对粉尘颗粒(PM)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高并且除尘相对比较彻底。同时对ESP的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与ESP相配合的隧道空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方案。实验表明,将隧道空气首先通过ESP除去PM后再对气态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等进行吸附处理,CO等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会大大提高。结合国际上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技术成果,对中国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